魏 斌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信息应用·
环境信息化建设战略管理体系框架研究
魏 斌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针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环境信息化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框架,用于指导环境信息化建设。
环境信息化;环境监管;体系;战略管理;信息资源
目前,中国仍处于能源资源消耗高增长期和环境污染高风险期,要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改善环境质量,有效防范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确保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环境信息化水平,增强环境监管和服务能力。“十二五”时期是环境信息化发展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对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加强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框架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理清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路,谋划环境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扭转信息化建设规模小而散,难以形成强大合力的被动局面,推动环境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参考发达国家在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采用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研究中国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框架,用于指导环境信息化建设。
环境信息化建设涉及内容多、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从管理层面上,涉及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从业务层面上,涉及建设项目管理、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核与辐射、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之间,纵横交错,关系复杂;从技术支撑层面上,涉及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多个方面。因此,环境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快构建战略管理体系框架,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制定环境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做出环境信息化的总体布局,分阶段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落地,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和政策,为环境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环境信息化建设体系框架包括: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
环境信息化的目标体系是指根据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制订出一定时期内通过信息化支撑环境保护业务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从不同管理层面、不同业务角度、不同技术要求制订更为细致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按照时间化分为带有战略性的短期目标(3~5年),中期目标(5~10年),长期目标(10~30年以上)。
环境信息化建设短期目标是围绕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以“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业务协同”为目标,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专网和数据传输通道、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统一的支撑和运行平台、统一的安全体系和系统运行管理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提高环境监管工作效能。
环境信息化建设中期目标紧紧围绕控制污染物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需求,以“数字环保”为目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较为完善的天、空、地一体化环境信息获取体系,及时、准确和全面获取各种环境要素的信息,为污染减排、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初步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精细化、科学化。
环境信息化建设长期目标(愿景目标)是紧紧围绕“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和生态系统完整与稳定,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保障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确保人体健康”的环境保护战略目标[1]。以“感知环境、智慧环保”为远景目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理念,实现对水、大气、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对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智能分析和预测,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环境信息化政策体系建设内容包括投资政策、价格政策、数据安全保密政策、质量检查监督政策、数据分类政策、社会化竞争政策、社会化经营政策,以及环境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环境信息汇交制度,环境数据质量验证和监督管理制度,环境信息保密安全条例,环境信息汇交权利、义务和奖惩办法,环境信息共享与服务管理制度等[2]。
环境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制定中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和环境信息共享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国内外有关基础数据共享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研究和制订国家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投资方针政策,并对其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各类基础数据的产生、维护与更新的获取渠道和方式,确定相应的共享程度;研究环境基础数据公开与安全、保密与解密、保护与应用的关系,制定可行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制定各类环境基础数据的“密级”划分,实行分级共享管理;协调各部门数据的汇交,加强环境信息资源建设;制订有关环境基础数据共享的监督和奖惩细则。
标准化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信息系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统一、规范和科学的标准体系是实现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从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并将环境信息标准规范纳入环境科技标准体系中,成为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加强环境信息与标准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应用。
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是依托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用于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存贮、传输及共享的全部硬件和软件设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用于信息传输的网络系统,用于信息安全的保障系统和用于信息处理、分析和共享服务的云计算中心(图1)。
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统一的环境保护专网和数据传输通道、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统一的支撑和运行平台以及统一的安全体系和系统运行管理体系。
1.5.1 信息传输网络系统
全国环境保护业务涉及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保部门,以及环境监察、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生态保护等业务,需要建立覆盖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网络传输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传输体系,为数据采集、传输和信息发布提供传输通道,为环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环境资源信息共享、环境业务协同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依托于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环境保护部(含派出机构、监测总站、监控中心、评估中心)、各省级环境保护厅(局)(含省级监测中心、省级监控中心、省级评估中心)、各地市环境保护局(含市级监测中心、市级监控中心)和各县级环境保护局的“三层四级”环境保护业务专网,为环境保护业务运行、数据传输、网络通信、视频会商、应急指挥等提供网络平台。随着环境保护业务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环境保护专网将不断延伸和拓宽。
图1 环境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
1.5.2 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要求,结合环保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用以保障环境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在安全管理技术体系方面,主要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及加密保护、硬件安全防范、操作系统安全防范、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控制、数据传输保护、安全审计、病毒防范,保障信息系统免受各种攻击、事故的威胁。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科学、可行、严密的安全工作制度,在内部建立安全管理规范。
1.5.3 环境信息云计算中心
随着网络宽带的不断增长,通过网络访问远程计算服务的条件日趋成熟,于是云计算技术孕育而成。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快速获取和释放。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各个单位将不再建立计算机机房、购置计算和存储资源,而是通过网络访问云计算中心的各种资源。云计算服务模式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3种模式。
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密切跟踪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发展的趋势,整合环境保护系统软硬件资源,采用基于云计算的部署结构设计,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逐步构建国家环境信息云计算中心,实现对全国环境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统一备份,打破各环境管理业务对资源的独占,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环境管理和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获取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是目前环境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对地观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感知技术,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和监控信息获取体系(图2),实现环境监测“测得到、测得准、测得快”,实现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空间无缝、时间连续、要素齐全”[3]。环境信息获取体系建设也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数据”的管理模式,通过购买社会化经营的方式获取环境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图2 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信息获取体系
环境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政府宏观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整个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随着环境管理业务的不断深化,环境信息获取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信息共享服务、开发和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构建环境信息资源体系是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环境管理业务协同和联动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保障,是不断拓展环境信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举措。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包括由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管理、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环境科技与产业、环境政务等业务板块和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环境背景数据、环境专题数据等业务支撑板块组成的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和联动更新的国家、省、市三级环境数据中心(图3)。三级数据中心将涵盖环境要素齐全、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多源、多类型、多尺度的海量环境信息资源,将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家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储存、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环境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还包括建立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加强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加强环境形势宏观分析,提高数据应用分析能力,拓展环境信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应用,在于增强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业务服务能力。环境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将建立统一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部署架构组成的环境信息技术结构,并应用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和资源共享。环境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包括环境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环境业务管理平台和环境业务服务平台等内容[4]。
图3 环境信息资源中心
目前,中国政府信息化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的评估审核制度。政府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有审计部门对其进行财务和绩效审核,但重点在财务方面,绩效考核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建立重大环境信息化项目监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投资及其效益进行全程跟踪评估。环境信息化评估监督体系需要建立内部评估监督和外部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对项目投资及其效益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切实发挥环境信息化的效益。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围绕环境保护业务需求,按照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总体框架体系,通过延续不断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加以推进[6]。信息化实践证明,缺乏信息化总体战略管理思想、总体战略规划、总体框架体系,必然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健康,导致信息资源不共享、业务系统不协同,形成“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信息化绩效不明显。本文围绕当前环境保护业务需求,总结多年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从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获取体系、信息资源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和评估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框架,为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路、长远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为重大环境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提供参考,为信息化项目实施提供帮助。
[1] 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 魏斌.环境信息共享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2).
[3] 王桥,魏斌,王昌佐,等.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应急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1.
[5] 魏斌.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J].中国环境报,2012年2月24日.
[6] 刘定.环境信息化标准的发展[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2(1):7- 31.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Strategy and Management Frame
WEI Bin
(Information Center o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 100029,China)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informatization,environ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strategy and management frame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informatization by developing target system,policy system,organization system,standard specification system,informatization infrastructure system,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information resource system,information system,evalu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o on have been provide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zation;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system;strategy management;information resource
X84
C
1674- 6732(2012)-04- 0029- 05
10.3969/j.issn.1674- 6732.2012.04.008
2012- 04- 09
环保公益行业科研专项(2010467062)。
魏斌(1965—),男,研究员,博士,从事环境保护信息化工作。
(本栏目编辑 黄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