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2012-12-28 06:23刘海燕郭晶晶赵东伟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心理健康大学生

刘海燕,李 帆,郭 兰,郭晶晶,赵东伟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刘海燕1,李 帆1,郭 兰2,郭晶晶1,赵东伟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为了了解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状况,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所地质类高校共53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该课程教学目的是调节心态,优化地质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目前地质类高校大学生最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是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及自我认识方面;情境模拟、案例分析、氛围创设、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审美或音乐熏陶模式等是地质类高校大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求;地质类高校;问卷调查

大学阶段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身心急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地质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业面窄,就业岗位少,工作环境艰苦,所以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王必任、王伟清等人对地质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做了初步的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了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多元化特点,其来源涉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学业和个人就业及前途、家庭和经济、人际关系及恋爱等各个方面[1]。我们课题组自2006年开始连续3年对2006年、2007年、2008年入学的某地质类高校的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中度心理问题(因子分>3)的检出率为11.9%(2006级为 12.90%、2007级为 11.55%、2008级为8.82%)[2]。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6年9月在长安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在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基础上,研讨了地学教育发展战略与对策,孟宪来提出将地质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地学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关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如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心理社团活动等。由于课程教学具有系统性强、覆盖面广、正面引导等优势,因此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4]。王少松,杨晓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表明,69%的调查者认为很有需要开设心理方面相关的课程或辅导活动[5]。那么,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怎样设置呢?其课程性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估又有哪些特殊要求呢?对此,我们自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问卷》,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所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状况,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达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所高校中抽取样本539个,其中:大一学生223人,大二154人,大三162人;文科生280人,理科生259人;男生323人,女生216人。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问卷”[6],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了解地质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状况。收回有效问卷539份。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选题统计各选项的人数百分比即可;多选排序题则采用赋值求权重法,对各选项进行频次分析后,按重要性(即选项所处的排序位)予以赋值求权重,例如:选项为5个,根据被试者所填顺序,从高到低降序排列,分别赋予5,4,3,2,1,未选项赋予“0”,再由所得权重计算出选项百分比。

二、结果

1.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

(1)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关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我们从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属性以及该课程自身的特性3方面的结果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近75%地质类高校学生都认为有必要(认为非常必要的学生占27.8%,认为有点必要的学生占46.9%)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1门公共课来开设。其中40.4%的学生认为应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开设,另有48.6%的学生认为应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

关于该课程自身的特性,多数地质类高校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操作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34.6%),其次是一门体验型(27.5%)课程、操作型(17.8%)和知识型课程(12.6%)。

(2)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与作用。

关于地质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作用,我们从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解决的问题和学习目的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与作用

2.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从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最需要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两个方面来研究,其结果见表2。

表2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3.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从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活动以及课程教学方法3个方面来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4.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们认为能够有效地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依次为:观察日常行为(22.6%)、心理测验(21.1%)、学生自我评价(19.2%)、同伴评价(15.5%)、师生面谈(10.4%),余下分析学生作品(5.8%)和他人(教师或家长)评价(5.4%)等方法的有效性较低。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们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次为:人际关系和谐(20.9%)、适应社会和生活(18.6%)、自我观正确(15.7%)、人格健全(14.7%)、情绪稳定(14.2%),行为表现适当(8.1%)和客观辩证的认知能力(7.8%)。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估可以从学生们认为的心理健康7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

三、讨论

1.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属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以及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规范性,都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目的来看,大学生们的回答非常一致—调节心态和优化心理品质,这与我们前期所研究全国14所高校(包括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及综合院校)的调查结果一致[6],表明调节心态和优化心理品质是所有大学生们期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地质类高校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地质类高校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减少心理疾病,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地质类高校大学生认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有3种: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近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来开设,近50%学生认为应该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34.6%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操作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7.5%学生认为是一门体验型课程,17.8%学生认为是一门操作型课程,12.6%学生认为是一门知识型课程。这提示地质类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操作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共选修课程。

2.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调查结果比较分散,每一类课程都有人喜欢,喜欢的比例在10%~20%之间,按其所占百分比排在前4位的是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生哲学。同样,地质类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学习内容按其所占百分比依次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压力应对等等,这些内容的比例都达到了10%以上。

地质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以艰苦和奉献为特色。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奉献为荣”的行业价值取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地质精神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的现实形成鲜明的相比。这种行业要求与当今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给这些“80后”、“90后”的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和困惑,心理和情绪问题比较突出。笔者曾连续3年对2006年、2007年、2008年入学的地质类高校的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质类高校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问题如强迫、焦虑、敌对、抑郁、偏执和人际敏感等方面[2]。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又采用自然教学情境实验法,探索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对疏导大学生情绪困扰的作用,结果表明,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乃至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7]。因此,地质类高校特别应注重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节方面的教育。

3.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特性。本调查结果正好反映出学生们的这一需求: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地质院校大学生们都认为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审美或音乐熏陶模式是地质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除了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外,素质拓展训练、课外的公益活动以及假期社会实践同样被认为是提高地质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活动。由此提示,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多强调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其心理变化状况,掌握调适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在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地质类高校大学生们比较偏爱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以及轻松的氛围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1门集知识、体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单一形式的,必须是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的灵活运用,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专题演讲法、讨论法、辩论法、讲授法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方法。

4.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评估

多年来,研究者试图寻找一套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但进展缓慢。董晓星曾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后效果的评价做出初步探讨,认为应该采用发展性评价、协商对话式评价、情境性评价来评估课程效果[8],但是并未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刘华山提出,效果评估的5个考察方面:学生是否获得相应基础知识,是否拓宽了学生视野,是否有情感体验,是否获得有用的生活技能,是否有决心完成某种有意义行为的“行动意向”[9],但仍未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这意味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关于地质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我们从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上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心理测验、学生评价及同伴评价是地质类高校大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而人际关系、适应性、自我观、适应性、人格和情绪等方面则被看作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这一结果可以为建构地质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些参考,至于具体的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此外,本研究还调查了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方面有关问题,因其与全国研究结果[6]较一致,在此不多赘述。

四、主要结论

通过对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的调查分析发现:

(1)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心态,优化地质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2)目前地质类高校大学生最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是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及自我等方面。

(3)适合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模式是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审美或音乐熏陶模式;教学方法是情境模拟、案例分析、氛围创设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4)能够有效评估地质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测验、学生自我评价。

[1] 王必任,王伟清,丁慧霞.地质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84-188.

[2] 宁淑芬,刘海燕,李佩玲,等.近3年来地质类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80-184.

[3] 孟宪来.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3.

[4] 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7-19.

[5] 王少松,杨晓峰,等.关于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J].华商,2008,(14):88-90.

[6] 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7] 刘海燕,宁淑芬.《情绪管理》课程与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疏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9-113.

[8] 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6):24-26.

[9] 刘华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河南教育(基础版),2006,(5):36-37.

Teaching Survey on the Demand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LIU Hai-yan1, LI Fan1, GUO Lan2, GUO Jing-jing1, ZHAO Dong-wei1
1.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developed by ourselves,we studied the teaching demand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53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ho come for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nd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Results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a set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performance.The aim of the curriculum is to regulate the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tudents' state of mind, and to optimize their mental quality.The most need contents of courses of geosciences students to be taught is emotion 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and self-awareness .The better teaching modes of the courses are the mode of practice or exercise activities, aesthetic edification or musical education, the situational simulations, case studies, and classroom atmosphere cre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demand;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questionnaire survey

G640

A

1006-9372 (2012)02-129-04

2012-03-05;

2012-04-25。

国家社科基金(09BSH04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项目(08SZ2011)。

刘海燕,女,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情绪调节与心理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大学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