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杨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2012-12-28 03:23辛培尧李根前唐军荣何承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炼苗林业大学河沙

辛培尧 ,刘 岩 ,李根前 ,周 军 ,唐军荣 ,陈 杰 ,何承忠

(1.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 西南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滇杨组培苗的移栽技术研究

辛培尧1,2,刘 岩2,李根前1,周 军1,2,唐军荣2,陈 杰2,何承忠1,2

(1.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 西南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对滇杨组培苗移栽过程中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组培苗进行移栽前预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炼苗基质采用化学灭茵或高温灭茵均可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7种炼苗基质中,以河沙∶腐质土∶蛭石=1∶1∶1组成的基质为最佳。

滇杨;组培苗;移栽;炼苗基质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属杨柳科杨属青杨派树种,乔木,高20 m,产于云南、贵州和四川,生于海拔1 300 ~ 3 200 m的山地。较耐湿热,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成材较早,而且易于繁殖等优点,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宝贵杨树资源[1-2]。由于滇杨主要分布区植物种类繁多,加上研究者对其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对滇杨的系统研究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3]。近年来,随着滇杨离体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滇杨进行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改良成为现实[4-,5]。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炼苗阶段是该技术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组培苗能否尽快地应用到生产中去,即组培苗能否有高的移栽成活率。组培苗的移栽过程较为复杂,在未掌握其有关理论和技术时,盲目移栽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组培苗死亡,而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对滇杨组培苗的移栽炼苗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高效而稳定的移栽炼苗体系,不论是对滇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生产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滇杨离体培养中生根培养阶段所得的生根试管苗为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 炼苗前预处理

移栽前进行一定天数的炼苗处理往往会影响移栽成活率,为此,设计了如下4种不同的炼苗前预处理(见表1)。

表1 炼苗前预处理方法Table 1 Pre-treatment methods before transplanting

每组处理40株,重复3次,处理期间应注意保持瓶内湿度,防止组培苗萎蔫死亡。处理结束后,移栽入经高压蒸气灭菌后的河沙中,一个月后统计其成活率。

1.2.2 基质的灭菌方法

为了探讨基质灭菌方法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本实验以河沙为基质,设计了两种基质灭菌方法(见表2)。

表2 基质灭菌方法Table 2 Sterilization methods for transplanting medium

每组处理移栽30株,重复3次,移栽一个月后统计其成活率。

1.2.3 基质的筛选试验

试验利用红土、河沙、珍珠岩、腐质土、蛭石,配置了7种不同的基质,基质配比如下:(1)河沙;(2)河沙∶腐质土=1∶1;(3)河沙∶腐质土∶蛭石=1∶1∶1;(4)珍珠岩;(5)珍珠岩∶腐质土=1∶1;(6)红土;(7)红土∶腐质土=1∶1。

分别将组培生根试管苗移栽到上述基质中。每组移栽30株,重复3次,移栽一个月后统计其成活率。移栽完毕后进行日常管理,每隔15天统计一次死亡率,两个月后测量滇杨幼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观察苗长势,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在SPSS15.0软件下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炼苗前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图1为不同炼苗前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比较。图1显示,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顺序为:处理3>处理2 >处理1>处理4。将组培苗放在普通实验室闭瓶炼苗3天再打开瓶盖进行炼苗2天,这种处理效果最佳,组培苗成活率为93.3%,这种处理使组培苗在无菌条件下基本适应了自然光照,继而在有菌的开放条件下适应自然条件,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移栽成活率较高。其他处理因为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移栽成活率相对较低。

图1 不同炼苗前预处理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Fig. 1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on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rooting seedlings

2.2 不同基质灭菌方法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图2表明:两种灭菌后基质上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差别不明显(分别为91.5%和93.2%),且均高于对照(70%),说明:基质灭菌是提高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使用任何一种灭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可视具体试验条件灵活应用。

图2 不同基质灭菌方法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Fig. 2 The effect on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of rootings eedlings with different sterilization methods

2.3 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不同基质对滇杨组培苗成活率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基质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此,可以把基质分为3类:组培苗成活率最好的是2号和3号基质,1号、5号和7号基质生长情况较次,生长较差的有4号和6号基质。而2号与3号基质在1%和5%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就滇杨组培苗的成活率来看,可筛选出2号和3号基质为较佳移栽基质。表3还显示,不同基质处理在组培苗的平均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个别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2号、3号和7号基质上幼苗生长较高,且在1%和5%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而高生长较差的是1号、4号和6号基质、5号基质表现一般。因此,以滇杨组培苗的在不同基质上移栽高生长而言, 2号、3号7号基质为滇杨生根组培苗的较佳基质。不同基质在组培苗的平均地径生长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个别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号及7号基质中,幼苗地径生长较好。表现较差的是1号、4号及6号。由此可见,以滇杨组培苗的在不同基质上移栽地径生长情况为标准 ,可筛选出3号和7号基质为较佳炼苗基质。另外,发析幼苗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状况,3号叶片颜色深绿色,2号、5号和7号叶片为绿色,1号、4号及6号为黄绿色。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滇杨组培生根苗在3号基质上生长最佳,所以,3号练苗基质在7种练苗基质是最佳的,其次是2号和7号基质,6号基质较差。即以河沙∶腐质土∶蛭石=1∶1∶1组成的基质为滇杨组培生根苗的最佳移栽炼苗基质。

表3 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mediums on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status of plantlets

3 讨论

3.1 组培苗出瓶前预处理

滇杨组培生根苗在出瓶前将其置于有自然光照的普通室内,进行过渡炼苗,在出瓶前2-3天,打开瓶盖,让瓶苗逐步适应外界的光照和湿度,以增强组培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这与刁桂萍[6]、梁德军等[7]、吴立秋等[8]、乌丽雅斯[9]和冯谦等[10]在不同的杨树离体快繁研究中所得的结论相一致,但不同杨树其过渡炼苗所需的时间不尽相同。

3.2 组培苗移栽基质筛选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炼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基质的透气性、保湿性、酸碱度和养分等因子对诱发新根及成活起关键作用[11]。试验表明,把滇杨组培苗移栽入沙∶腐质土∶蛭石=1∶1∶1中成活率最高,且苗长势最好。另外,试验中还发现,复合基质比单一基质中幼苗的成活率均高,何承忠等[12]在对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表明:疏松、透气性好的基质有利于组培苗成活和生长,复合基质比单一基质要好,这与本研究一致;而矮化石楠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试验表明,单一基(河沙、蛭石或及珍珠岩)比复合基质(加入腐质土)好[13]。可见,不同植物对基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筛选炼苗基质时,应参考具体植物对土壤的质地的偏好,来设计炼苗基质。

[1] 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08-209.

[2] 何承忠,张志毅,陈宝昆,等.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1):44-48.

[3] 何承忠,车鹏燕,周修涛,等.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1):83-88,94.

[4] 辛培尧,刘 岩,段安安,等.滇杨不同外植体分化培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6):826-827.

[5] 张春霞,樊军锋,黄 建,等.滇杨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131-1135.

[6] 刁桂萍.欧美山杨杂种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D].哈尔宾: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7] 梁德军,白文彬,孙喜林,等.小黑杨组培苗移栽试验初报[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8):59-62.

[8] 吴立秋,毛若智,史绍林.山新杨组培苗移栽试验初报[J].防护林科技,2007,5:29-30.

[9] 乌丽雅斯.红栌欧美杨温室苗木生长与抗逆性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0] 冯 谦,魏德胜,虎 岷,等.河北杨组培苗优化配套移栽技术途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1(5):7-9.

[11] 尹淑莲,郭伟珍,林 艳,等.基质理化性质对组培苗生根状况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5):18-20.

[12] 何承忠,王立苍,许昌慧,等.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6):1228-1230.

[13] 李 慧,陈绕生.矮化石楠试管苗移栽基质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57-1861.

Study on transplanting techniques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Populus yunnanensis

XIN Pei-yao1,2, LIU Yan2, LI Gen-qian1, ZHOU Jun1,2, TANG Jun-rong2, CHEN Jie2, HE Cheng-zhong1,2
(1.Key Lab. for Fores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se in Southwest Mountains of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oi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Yunnan, China;2. Key Lab.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 Yunnan, China)

Technical links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Populus yunnanensis in transplant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was evide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seedlings were pre-treatmented before transplanting; Both chemical steriliz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of seedling’s medium we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ransplanted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he medium miхed with humus, fine sand and vermiculite (the radio was 1∶1∶1)was the best suitable medium of 7 mediums of Populus yunnanensis seedling.

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ransplant; seedling adaptation medium

S723.3

A

1673-923X(2012)02-0023-04

2011-1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320)资助;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09CD071)资助;西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云南省重点学科(XKZ200906)资助;西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XKX200904)资助

辛培尧(1975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хpylt@yahoo.cn

何承忠(1970 —),男,博士,教授,从事植物遗传改良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hcz70@163.com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炼苗林业大学河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沙子危机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河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冬季怎样贮藏苗木
驴拉奔驰
不同炼苗密度对桉树轻基质幼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