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忠礼
(河北省滦平县农牧局,河北 滦平 068250)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水稻田苗期主要害虫,成、幼虫均可致为害,稻水象甲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先后扩散蔓延到日本、朝鲜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后蔓延至南北十几个省的稻区,承德市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并有加重趋势。根茎受害后常造成缺苗断垄,或延迟生长,造成小穗,贪青晚熟而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70~80%以上,是水稻生产潜在的危险性虫害。因此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1.1 调查情况: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部,严重时可造成飘秧,秧苗枯死。成虫为害叶片,严重时可把整株叶片吃光,造成植株生长受限,植株矮小细弱,分蘖率降低,成穗率和每穗粒数减少,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极大,因幼虫在根部危害,不易察觉,防治较困难,因此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重要检疫对象。2009年河北省承德市发生面积达9.5万亩,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2011年滦平县张百湾镇蓝旗村650亩稻田稻水象甲发生严重。5月25日秧田调查每平方米平均76.0头,最高达146头。6月19日本田调查,百株成虫平均145.6头,多的达213.5头,7月5日田间调查,每穴幼虫平均9.6头,多的达18.4头。叶片有20.00%的面积被啃食,根系为害率达15.00%,单株分蘖平均为3.1,较常年少1.2。9月26日调查每百穴株数720株,长平均16.2cm每穗平均粒数82粒,千粒重22.3g,较常年减少5.0g,亩较常年减产120kg,减产8.60﹪。
1.2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mm,宽1.15~1.75mm,雌虫略大于雄虫。体褐色,在水中变为墨禄色,米被鱼鳞状排列的灰色鳞片,从前胸背板端部至基部有一广口瓶状暗斑黑鳞片组成。沿鞘翅基部向下至鞘翅3/4处具一黑斑,触角赤褐色,有6节,棒基部无毛,棒端部生细毛。喙与前脑背板等长,稍弯,扁园筒形,前脑背板宽、肩斜,前脑背板上无沟。鞘翅端半部行间有瘤突。雌虫后足胫节有前锐突和锐突,锐突长而尖。雄虫仅具短粗的两叉形锐突,中足径节生有白长毛。卵园柱形,白色、两端园。幼虫体长约8mm,白色,头部褐色,无足,在第二腹节至7腹节的背面各具1突起,幼虫4龄。蛹白色,长约4~5mm,短径约3~4mm,表面光滑,茧内为蛹,复眼红褐色,大小和形态似成虫,但喙紧贴于胸部。
1.3 生活史及匀性:稻水象甲在承德北方稻区每年发生一代,冬天成虫在稻草、稻茬、田埂土壤、杂草等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初开始迁入秧田,6月初迁入移栽后的大田,6月中-7月初为产卵盛期,卵期10天左右,7月上旬8月中旬幼虫达到盛期,幼虫期30-40天,初孵幼虫取食叶肉1-3天后落入水蛀入根内为害,这些幼虫老熟后在稻根部结茧化蛹,10月中、下旬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成虫开始向越冬场所移动进行越冬。
稻水象甲属半水生性昆虫,其中幼虫、蛹在水下生活,幼虫为害根部,成虫在水上生活,白天躲藏在土壤裂缝或杂草中,傍晚出来取食叶片。成虫把卵产在水稻水下叶鞘内侧表皮层中,产卵期30天左右,稻水象甲有两性生殖和触雌生殖,承德稻区基本属触雌生殖,每头成虫可产卵120-200粒。
发生条件与传播:稻水象甲具有繁殖速度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在零下15℃仍能越冬,成虫生命周期80天左右,气温在10℃时开始活动,22-25℃最适发育,20-27℃适合飞翔,所以越冬成虫基数的大小是第二年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异地传播主要随稻谷,稻苗及草制品进行远距离传播,近距离主要靠风、水流等传播。特别是水稻种子及草制品从疫区的调运,加快了该虫害的传播与蔓延。
稻水象甲的防治技术措施:
2.1 严格检疫:把好控制疫情关,防止传播扩散速度。禁止从疫区调运秧苗、稻草、稻谷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
2.2 加强虫情测报:自秧苗期开始每3~5天对秧、本田和周边草地进行越冬虫源基数调查,当发现有被害株时应发出虫情警报及时联防统治。
2.3 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虫品种、分蘖能力强的品种,利用不同品种成熟期差异减轻危害等农业栽培措施防治。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提倡秧苗带蘖移栽,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分蘖率。
水稻收获后,防止成虫残留在稻茬或稻田土层内越冬,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田内和地边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
合理施肥。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氮、磷、钾合理搭配,减少氮肥施用量,科学施肥可以降低虫口密度。
适时排灌。在末龄幼虫危害期进行排水,使土壤干旱以控制稻水象甲危害。早期排水后,田间缺少静止水,成虫产卵将减少,也可影响孵化的初龄幼虫存活。清除稻田周围杂草。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和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稻田周围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2.4 物理技术控制: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的特性,5~9月份设置频振式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以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集中产卵,然后用药剂盆集中消灭。
2.5 利用天敌资源:充分利用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鱼类、鸟类等等天敌资源。
根据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特点,化学防治应掌握以集中连片防治的原则,做到药一购药、统一时间、统一用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3.1 生物农药防治:秧田防治:选用1%甲维盐乳油4000倍液。本田防治:移栽后5~7天缓苗期,用生物农药类如 24.5%多虫螨丁乳油500倍液,0.12%灭虫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苦参碱水剂300倍液喷雾。46%杀单o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亿 ~70亿活性孢子/g白僵菌粉剂,加水50~70kg在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后喷雾防治。
3.2 有机化学类药剂:秧田防治: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本田防治:可在查秧后10天左右调查田间发现有少量成虫时开始防治。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4%DJ复合粉剂每667m23.0kg撒施,对成虫在近水层的卵有杀伤力,残留期30天以上,对根际幼虫控制效果达95%以上。在施药时,注意保持浅水3~5天,提高防治效果。28%高渗稻乐丰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施。
[1]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培训中心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稻水象甲[Z].(1994.12)
[2]高立起,孙阁.生物农药集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4月.
[3]李春峰,河北省检疫性监测与预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
[4]李晓光,王立侠,刘影.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4),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