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月
晨鸣纸业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塑绿色纸业
文/冰月
众所周知,造纸业是高污染行业,也是污染治理高成本的行业。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并强制关停并转了许多造纸企业,但时至今日造纸业依然是中国江河水的污染大户,被诟病为白纸黑水顽疾。
作为全国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14年名列全国同行业首位的企业,对于综合治理、保护环境,晨鸣责无旁贷。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同远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家因环保不达标而濒临倒闭的民营小企业,到如今总资产375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实现600万吨的行业龙头,晨鸣集团对于“环境保护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有着深刻的认识。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就没有晨鸣的今天。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浆、造纸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国首家A、B、H三种股票上市公司,拥有武汉晨鸣、晨鸣热电、齐河晨鸣、湛江晨鸣、江西晨鸣、延边晨鸣、吉林晨鸣等10多家生产子公司。总资产375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实现600万吨,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30强,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和中国最具竞争力的50家蓝筹公司之一,“晨鸣”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传统的造纸工业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制浆部分,投入的原料和化学药品,大约一半以上成为污染物排放到空气和水中,对大气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引发的重大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公众早就对造纸业的污染怨声载道。除了西藏,我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造纸企业,总数达3 5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造纸企业。由于原料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较低、污水处理设备不到位,不少造纸企业既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此外,我国造纸业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平均耗水量高达100吨,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倍以上。环保专家忧心忡忡:“造纸企业如果不走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生态灾难。”
经过多年的打拼,昔日的寿光县办造纸企业经过并购、重组已变身为羽翼渐丰、引领国内纸业的“晨鸣大集团”。1997年5月晨鸣纸业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成为我国造纸行业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如何引领行业走可持续之路,突破白纸黑水的困局?晨鸣纸业的决策者一直在思考。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纸业巨头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投入巨资在中国建厂,有的甚至实行倾销,对我国民族纸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那么,中国造纸业能否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集团董事长陈洪国说:“答案是肯定的,责无旁贷的,晨鸣要力当绿色纸业先锋。”在仔细分析、调查世界先进纸业的发展轨迹后,晨鸣决策者又一次审时度势提出发展目标,向国际一流造纸业迈进,全方位与国际接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利用,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把污染治理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来抓。2000年,晨鸣纸业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集团更是大手笔地走绿色纸业之路,以“源头控制、过程治理、末端把关”的目标建设,要求造纸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齐步进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同步提高,并以绿色纸业先锋的文化理念向全国推进,先后重组11家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使我国部分纸业实现了升级换代,演绎了重组一个、搞活一个的“晨鸣现象”。
晨鸣集团现有技术开发设备仪器价值8 250万元,研发水平国内领先。他们先后投资建成了3 0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一座、八个恒温恒湿实验室、一个拉克实验室,以及制浆、造纸和环保三个研究所,配置的仪器包括压光机、涂布机、双管循环蒸煮器等国内一流的实验、检测设备,为技术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技术中心现有专职研发人员605名,其中中高级人员110名,博士3名,专家20名。
强大软硬件,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强大支撑。
制浆造纸综合废水的成分复杂,污染负荷高,处理难度大。从2004年开始,集团与山东环境科学院联合进行中水回用实验,以提高末端治理水平。目前,记者在晨鸣集团日处理3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工程现场看到,原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通过深度处理后回用到造纸生产流程,实现了废水回收循环利用,仅此一项,年节约620万元。“到目前,我们已累计投资20多亿元,做到污染治理项目与造纸项目配套建设,确保了达标排放。”集团总经理尹同远告诉记者,仅寿光本埠累计投资6亿多元,进行不间断的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目前已拥有日处理450吨自制浆黑液配套3 000 kWh发电机组的碱回收、日处理3万立方米中水回用工程、日处理13.5万立方米中段水治理能力。为尽可能减轻中段水负荷,最大限度地发挥碱回收潜能,公司还投资3 000多万元对200吨、100吨碱回收进行扩容改造,碱炉增容改造后,碱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日减少COD产生量510多吨。2008年,由晨鸣集团提报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工程示范和基地示范”项目被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
走进山东寿光城西部晨鸣工业园,记者看到新投资4 000万元的日处理4万立方米中段水车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的最后阶段,总经理尹同远不无自豪地说:“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测,不久将可投入使用。除了寿光本部,今年我们集团还在武汉、江西、齐河、吉林、海拉尔等子公司,投资1.7亿元全面推广中水深度处理技术,整体提高纸业废水末端治理水平。”同行的业界资深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樊元生评价:晨鸣为中国造纸业探索出了一条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之路,这对于我们这个缺水大国,意义更加深远。
纵观国际先进纸业,无不以其一流的设备而实现了零排放,因此晨鸣迈开第一步,就是采用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减少污染负荷。集团投入100多亿元,从最先进的芬兰、德国、美国、日本引进了国际一流的造纸设备,上马了高档轻涂纸、铜版纸、白卡纸、新闻纸等项目,所有新上项目的主要设备,因其科技含量高,集团管理得当,因此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走进车间,没有通常造纸厂特有的气味不说,整个车间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生产装备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指标大幅度降低,寿光本埠2008年吨纸综合能耗301千克标准煤,吨纸耗水、吨浆耗水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仅为传统生产的22%。
第二步,公司充分发挥全国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严格生产过程的管理,实行全员环保责任指标,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源的产生,使污染得以稳定治理。“公司投资4 500多万元,对寿光制浆系统进行黑液提取改造,黑液提取率已达到96-97%,日减少COD排放量3.38吨。”集团环保公司经理张欣虎介绍,公司优化原料结构,减少污染负荷,对制浆原料进行了调整,将化学制浆线原料由麦草改为木片或原木,碱回收率提高5%,吨浆节约新鲜水18立方米。
第三步,在节约生产用水上大做文章,减少污染负荷:投资6 000多万元在寿光本埠建设了弥河引水工程,生产用水的80%采用弥河水,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在生产系统实施了分质、分量、分工序、分工艺用水的科学方案,抄纸白水实行封闭循环使用,白浆洗涤采取从高向低循环,最后一级的水用于洗涤木片,使抄纸白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
第四步,应用节能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公司投资1 000多万元,对泵类、风机类的高低压电机安装变频器,降低电耗量20%以上;投资1 400万元推广使用无功补偿及消谐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损耗,节电率10%;采用专利产品对生产车间的照明灯具进行更换,亮度提高1-2倍,节约电能37%以上。
造纸行业在每天的生产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污泥,这些废弃物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纸业同人的大难题,而如今在晨鸣纸业,这些“废物”经过综合处理运用,都变成了宝物,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给公司带来了每年千万元的收益。
为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2005年晨鸣自备电厂配套上马了年产30万吨的水泥厂和8万立方米的新型建材厂,使灰、渣等衍生物变废为宝。2006年投入2 500多万元,上马8台国内先进的燃气发电机组,利用中段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脱硫发电,日最高发电量达8.6万千瓦时。不仅如此,2005年投资1.2亿元采用中科院五项国家专利技术成立蔡伦中科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将污泥无害化处理后制成适合不同农作物的高效专用复合肥,2006年投产成功实现了造纸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在此基础上,2008年公司投资4 800万元上马了130 t/h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配套12 MW单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年可供蒸汽40万吨、发电8 780万kWh。投资1 100万元采用“石灰石(白泥)-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对电厂三台煤粉炉进行脱硫改造,每年可减少SO27 000吨,年消化造纸碱回收白泥17 000吨。陈洪国常说:“企业要效益、要利润,更要青山绿水。”秉持着这个理念,10余年来,晨鸣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改写着纸业这个中国江河污染大户的形象。他们用一点一滴的绿色,扩大中国“绿色纸业”的版图。近年,晨鸣纸业有12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23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研发的60多项新工艺,有50多项申报了国家专利,产品远销英、日、美、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保建设同步发展的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