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欣,胡伟力,王东营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浅谈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
李原欣,胡伟力,王东营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本文介绍了行为安全观察的起源及在安全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并详细介绍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关键步骤——行为安全观察,对传统安全管理与行为安全管理做出了比较分析。
行为安全;观察;沟通;行为安全管理
行为观察法也称为行为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评价法,是美国人力资源专家拉萨母和瓦克斯雷等级评价法和传统业绩评价表法的基础上对其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他们于1981年提出了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适用于对基层员工工作技能和工作表现的考察。行为观察法包含特定工作的成功绩效所需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为。运用行为观察法,要先确定员工某一个行为出现的频率,然后通过给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赋值,从而计算出得分。
行为观察法在各个行业都很盛行,在安全领域上也一样。行为观察法主要是利用行为科学的理论,通过观察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行为科学应用于安全领域的管理方法,就是行为安全管理。行为安全管理(Beha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现场观察、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中的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培养职工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逐步避免或者消除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
行为安全管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不安全行为,在预防事故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地意义,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于人际关系论,真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过去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主要研究的安全心理学,目的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是这些是不够的。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的标志,是全世界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旗帜。行为科学产生于美国,并在美国成功的得到运用。行为科学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并且经过了长久的实践考验,表明了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科学,是组成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部分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更加注重于行为安全分析,及在预防事故的效能上,要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视角,才能使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更好的完成行为安全分析的任务。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对于技术可靠性而言,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是基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人的可靠性分析,认为生产过程中的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行为安全管理(Beha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现场观察、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中的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培养职工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逐步避免或者消除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水平的一种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的四大主要元素是办事关键行为、观察数据采集、给予反馈和去除造成事故和伤害的隐患。
国内对行为安全管理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上做出研究。其中理论研究是分别从人类工效学及行为科学的视角出发,论述人的行为和伤亡事故之间的联系,以及从人的行为入手,提出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和途径。这种理论研究属于定性分析,它只是探讨了人的失误或者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特点、成因、预防措施等,缺乏对不安全行为和事故之间必然联系的定量分析。而实证分析大部分应用于海事,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主要揭示在特定领域内降低风险事故的行为安全管理办法。但是它的缺陷是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缺乏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影响因素和使用条件的深入剖析,尤其是缺乏考虑人员素质、教育水平等的考虑。
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念用于安全管理当中,如杜邦公司的STOP(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项目、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管理模式(Advanced Safety Auditing)以及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零事故”活动等都属于行为安全管理范畴。在我国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也广泛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6年11月的《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在中国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并将其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紧迫任务。针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被列为2009年的全国性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之一。在中日两国政府合作推动的《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能力计划项目》中,推广“零事故”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该项目已于2006年10月在我国宁波、本溪两地全面推行。
行为安全管理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前因—行为本身—行为后果(the 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ABC)模型。行为前因是刺激物或在行为之前的事件,行为本身是可观测的行动,行为后果是跟随行为的状态或事件。在行为安全管理的过程中ABC模型的第一步是定义关键的、自上而下的、能够观察的安全行为,提供这些安全行为的前提或消除导致在不安全行为的前因,一致地,可预测对安全行为进行强化和不安全行为进行惩罚。所以,通过设计和有效的控制工作场所行为前因和改变行为后果,加强安全管理能增加安全行为和消除不安全行为。从理论上讲,通过自上而下的对关键工作行为的前因和行为后果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图3-1 ABC行为分析示意图
行为安全管理过程可能因使用人员或组织不同有所不同,其基本步骤如下:
a)明确目标——具体的关键行为或开发一个与组织相关的关键行为库(the critical behavior inventory,CBI。通过以往事故和伤害数据进行分析确认CBI。
b)训练员工辨识、观察和反馈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技能,观察是匿名和非惩罚性的。收集观察的数据。
c)分析观察数据,确定必要的干预事项,将Joseph M.Juran和W.Edward Deming两位质量专家研究的质量模型(PDCA)引用到管理当中,实现持续改进。
d)对员工的行为改变持续的进行反馈和沟通,从而强化安全行为使其养成安全习惯。
e)消除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隐患。这些隐患包括职工缺乏培训、不适合的规程、工程控制不足或者消极的组织安全文化等。
根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 ~90%,大量事实证明了行为安全管理的金字塔原理和冰山理论:
从以下两图不难看出,不安全(不规范)的工作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的绝大部分事故是建立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基础上引发的,那也只有通过减少不安全行为的数量,从而避免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所以安全行为管理在企业中的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安全管理环节。
通过行为安全管理,可以使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工作行为中。员工参与安全行为观察,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安全观察能力,又可以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需要坚持的安全行为,什么行为是不规范的,需要改进。并且通过这种有效的实施安全行为观察改进计划,可以使作业现场不规范的作业行为的数量大大的下降,并因此使发生事故的机会大大降低。安全管理者通过对观察结果的统计分析,准确的掌握公司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了解哪些方面存在欠缺,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的。
石油管道企业要求行为安全观察要对一名正在作业的人员观察30s以上,以确认有关作业是否在安全有效地执行,包括对员工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的观察。其中既包括肯定好的安全行为的做法,也包括对不安全行为的及时纠正。通过与员工良好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赞赏、鼓励他们的安全行为,另一方面让他们意识到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后果,及时进行改正,最终强化员工们的安全行为意识。对于现场不能立即纠正、整改的不安全行为或条件,属地负责人会持续对后期的整改问题进行跟踪,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风险消除,得到关闭,最终实现行为安全观察的闭环管理。最后利用公司各级安全会议对所有的安全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1.行为安全观察步骤
某石油管道公司的行为安全观察采取“五步曲”的方式进行,基本步骤包括:
①决定。留出时间并确定拟观察的作业活动;
②停止。在作业点附近便于观察的位置止步;
③观察。观察员工的作业行为并留意好的或者不规范的做法;
④沟通。认可好的做法,交流不规范行为的潜在后果。就如何安全地工作与员工取得一致意见,并取得员工的承诺,最后对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
⑤报告。将观察结果及沟通情况填写在安全行为观察卡上并上交,并在各级安全会上进行安全经验分享,从而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引以为戒,并以之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行为安全观察计划
在实行行为安全观察之前,企业应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计划,行为安全观察应覆盖企业内所有区域和人员,并覆盖不同的作业时间段,而且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观察人员;安全观察的区域;按年度编制的行为安全观察安排表;行为安全观察报告的要求。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计划时,可考虑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交叉行为安全观察,非本区域内人员进行行为安全观察时,应有本区域员工陪同。各级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其所属区域或部门的行为安全观察计划;分析行为安全观察报告结果;制定、执行并跟踪行为安全观察报告整改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HSE部门负责汇总、统计、分析行为安全观察报告的信息和数据,向企业负责人、HSE委员会和基层单位通报行为安全观察统计结果。行为安全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应成为企业HSE委员会工作报告内容之一。
3.行为安全观察人员
有计划的行为安全观察应按小组执行,通常由企业内有直线责任的人员组成安全观察小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单位班组长都应参与有计划的行为安全观察。每个安全观察小组的人员通常限制在1~3人,有计划的行为安全观察不宜由单人执行。随机的行为安全观察可由个人或多人执行。
4.行为安全观察的内容
行为安全观察应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伤害的行为,应综合参考以往的伤害调查、未遂事件调查以及安全观察的结果。观察与沟通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①员工的反应。员工在看到他们所在区域内有观察者时,他们是否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不安全到安全)。员工在被观察时,有时会做出反应,如改变身体姿势、调整个人防护装备、改用正确工具、抓住扶手、系上安全带等。这些反应通常表明员工知道正确的作业方法,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采用;
②员工的位置。员工身体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减少伤害发生的几率;
③个人防护装备。员工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合适,是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④工具和设备。员工使用的工具是否合适,是否正确,工具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非标工具是否获得批准;
⑤程序。是否有操作程序,员工是否理解并遵守操作程序;
⑥人体工效学。办公室和作业环境是否符合人体工效学原则;
⑦整洁。作业场所是否整洁有序。
5.行为安全观察的关键
在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①必须是建立在无指责文化基础上。
②强调领导必须亲自参加,实践安全承诺,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起到表率作用。
③需要设定目标,在企业中每个岗位都必须制定行为安全观察的计划。
④参与计划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⑤关键不仅在于能够高质量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之后能够有效的与被观察者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加强好的作业行为,认识到不标准行为的潜在后果,并予于改正。
6.统计分析
定期对安全观察到的结果做统计分析,有利于企业内行为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从总结出的一段时期内比较突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问题,通过同比和环比的环节,分析出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所在,查找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行为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生产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始终离不开人—物—环境这3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其中人是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他既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所在,又是事故的主要的肇事者。据有关安全部门的大量数据统计,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了70% ~90%伤亡事故。而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管理,它的侧重点在于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研究、解决,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略了人不安全行为的作用。而行为安全管理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目的就是有效地预测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作业者能按照规定的生产和操作要求活动、行事,以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自身,促进和保障生产的发展和顺利进行。从多年的大量数据统计表明,只有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操作的可靠性、控制性,可大大的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所以行为安全管理模式优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
传统的安全管理一味强调无事故目标,使得长期以来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职工一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在奖惩上采用的“奖励大锅饭”和“处罚株连制”,导致未能充分调动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传统安全管理(见图1)一般从规章制度、政策、培训及批评教育等方面入手,期望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从员工行为安全角度出发,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处于被动的接受甚至压抑状态,未能给予员工充分的主动权,致使安全管理工作很难见效。
行为安全管理则是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激励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行为科学中的双因素理论,把影响人的动机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颇有借鉴意义。这个理论认为:工作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因素,是“保健”因素,并没有激励职工的作用,而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成就欲望,是激励因素,能起激发职工积极性的作用。也正因此,行为安全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被动性,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当中,转变了“安全要我”到“我要安全”的安全观念。达到了安全管理工作很好的得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行为安全管理借鉴了杜邦公司近30多年在安全生产及安全监督管理上的宝贵经验。该管理办法在世界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中都有很强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影响到企业的安全因素会越来越多,仅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多种专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简单叠加,难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较好的途径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加以研究、分析和规划,进一步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行为安全管理的本质及内在规律,通过将安全观察管理办法与HSE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为减少和避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达到行为安全管理的目的。
[1]孙爱军,刘茂.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第19卷
[2]范广进.行为分析方法及其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周思柱,王长建.石油生产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3
[4]Q/SY1235—2009,行为安全观察管理规范(S).
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Behavioral Safety Management
LIYuan-xin,HUWei-li,WANG Dong-ying
(Petro China Beijing Gas Pipeline Co.,Ltd,Beijing 10010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behavior security observ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afety,expounds Behavior Based Safety,and then introduces the key step of Behavior Based Safety theory-the behavior security observation.Finally,the authors compare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management with Behavior Based Safety.
behavior safety;observation;communication;behavioral safety management
X91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3974(2012)01-0036-04
2011-06-27
李原欣(1979-),男,硕士,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地下储气库生产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