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君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E·E·卡明斯诗歌中的中国情结*
肖丽君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1)
美国诗人卡明斯模仿中国诗画家想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歌明确表达出对中国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他创作的不少诗本身就是画,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另外,卡明斯的诗画其形其意模糊变化,与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模糊审美标准不谋而合。
卡明斯;诗画;中国情节
E·E·卡明斯(1894-1962),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1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一生创作有诗歌、戏剧、小说、芭蕾等。此外他还擅长绘画,举办过个人画展。卡明斯谢世半个世纪,他奇特的诗歌作品,至今仍受关注。
在美国,批评家关注卡明斯,主要出于美学与史学的考虑。前者探讨诗歌做为可视艺术品与诗歌做为人脑中的想像物的关系及诗歌的本质能否进行形式主义、修辞学或语言学的分析。后者涉及卡明斯作为诗人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问题。有批评家将他与美国大诗人庞德(E·Pound)艾略特(T·S·Eliot)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很‘现代’”,都想“重振诗歌,并通过诗歌重振语言”(…all are“modern”in their common concern with a need to revitalize poetry and,through poetry,language.);[1]也有人提出要对他进行重新评价。在中国,评价、翻译、分析卡明斯诗歌的学者也不少,但鲜有将他的诗歌与他的中国情结相联系的,为此笔者特撰写了下面文字,谈谈卡明斯诗歌中的中国情结。
“情结”(complex)本是一心理学术语。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心理由好几种情结构成。剑桥网上词典将其定义为“人的一种焦虑或无意识恐惧,产生于不愉快的经历或因自信不够,会影响行为”(a particular anxiety or unconscious fear which a person has,especially as a result of unpleasant experience that they have had in the past or because they have a low opinion of their own worth,and which influences their behavior)。[2]情结一词一般与一些负面的反常情感相联系,比如“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还有后来派生出来的“恋父情结”“恋兄情结”等。笔者用“情结”来指卡明斯对中国的情感,抛弃了它负面情感的一面,保留了它无意识、影响行为的一面。
1945年,在纽约罗切斯特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卡明斯用诗给自己的画展写了一个序,名叫“你为什么作画?”,部分诗如下:
Why Do You Paint?
Why do you paint?
For exactly the same reason I breathe.
That’s not an answer.
How long hasn’t there been any answe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And how long have you written?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I mean poetry.
So do I.
Tell me,doesn’t your painting interfere with your writing?
Quite the contrary:they love each other dearly.
…
Well,let’s see….oh,yes,one more question:where will you
live after this war is over?
In China;as usual.
China?
Of course.
Whereabouts in China?
Where a painter is a poet.[3]280
以上所引卡明斯的诗反应了他很深的中国情结。他模仿中国人,来了个“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首先看“画中有诗”:他选择用诗来解说他的画,他的诗、画不像中国文人的那样出现在同一平面上,但来看画展的人都看到了他的这首诗,也就是“画中有诗”。再看“诗中有画”。卡明斯诗名叫“你为什么作画?”不仅诗名中有“画”,而且诗的内容涉及为什么作画、写诗与作画的关系。卡明斯的“诗中有画”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来判断的。诗歌以一位虚拟采访者与诗人的对话形式出现,采访者问诗人为什么绘画,诗人说“绘画如呼吸”(For exactly the same reason I breathe)。采访者问作画是否干扰写诗,诗人说与其相反“绘画与写诗密不可分”(…they love each other dearly)。
画是空间艺术,点、线、面、色诉诸观者的视觉;诗是语言文字艺术,时间、节奏、韵律诉诸读者的感官和想像。从元代开始,中国文人就非常重视诗与画的联系。“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从而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画统一的境界。”[4]但“诗中画并不一定全能画得出”。卡明斯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与中国古代文人主张的诗画融合互补的精神相比,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但卡明斯对中国这个诗画相融的国度的向往是一目了然的。让我们回到上面所引的诗歌,在诗的最后,采访者问诗人如果战争结束了,他愿到哪儿居住。诗人回答道:“In China;as usual.”(像往常一样住在中国)。这个回答是耐人寻味的。据资料,诗人兼画家的卡明斯从未来过中国,可在诗中他为什么要说像往常一样地住在中国呢?读者只能推断,他人没住在中国而他的心通常是住在中国的。当采访者再次寻问是中国吗(China?),诗人说,“当然了”(Of course.)最后采访者问“为什么是中国”的时候(Where abouts in China?),答案——中国是画家就是诗人的国度(Where a painter is a poet)——不仅将诗歌推向高潮,也将卡明斯向往中国的原因表达清楚。
卡明斯的这个中国情结,使得他的诗超越了他的时代。形式上他的诗吸收飘洒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美,让西方的拼音文字形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表意高度。
诗情画意,是中国对诗与画的美学要求,也是中国历代诗人追求的一个境界。比如宋代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让读者看到的是一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画卷,色泽斑烂,毫无萧瑟枯寂之感。
卡明斯不是中国人,但他的很多诗本身就是画,与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的要求不谋而合。研究卡明斯的学者称这些诗为字画(“word pictures”),[1]也有人称之为“画诗”(poempicture)。它的最大特点是诗句直接排列组合成各种画。请看,下面这首名叫“No Thanks”的诗。它发表于1935年,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拒绝发表他的诗的14家出版商全部罗列出来,组成一个大奖杯的形状,它的意思,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显示出诗人不同凡响的审美情趣和专业水准。卡明斯的大奖杯,是在歌颂感谢这些出版商呢,还是在讽刺它们呢?他是在庆祝自己的成功呢,还是在叙述成功后面的艰辛——那一次次被出版商拒绝的痛苦?
NO
THANKS
To
Farrar&Rinehart
Simon&Schuster
Coward-McCann
Limited Editions
Harcourt,Brace
Random House
Equinox Press
Smith&Haas
Viking Press
Knopf
Dutton
Harper’s
Scribner’s
Covici-Friede[3]
请再看一首世人评论较多叫“r-p-o-p-h-e-s-s-a-g-r”的诗。晃眼看上去这诗比较难懂,其实将这首诗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按大小写、跨行、踊跃式地看,就理解了。诗的标题就是诗歌结尾:“grasshopper”,中文叫“蚂蚱”,也可译为“蚱蜢”或“蝗虫”。
在该诗中,标题、第4行、第12行右、最后一行都是“grasshopper”的不同写法,这一由11个字母组成英文单词被诗人用不同的拼写方法写来写去。全诗不算标题共有十四行,有人称它为十四行诗(sonnet)。全诗如下:
读者阅读该诗,眼睛要在纸上上上下下地踊跃以寻找意义。蚂蚱爱跳,“跳”,英文leaps跨6、7、8、9行;蚂蚱跳啊跳,“来到”,英文arriving跨6、10、11行。跳跃的阅读过程用来描写草中跳来跳去的“蚂蚱”,生动形象;“蚂蚱”的特性,由阅读过程形象表达。Max N·nny认为卡明斯的诗有三维空间。他将诗的中间部分,第6行到第12行,用线联接,构成了一副形象逼真的头朝右的“蚂蚱”图画。参照真实的“蚂蚱”,读者不难看出哪是头、触角、胸、哪是尾、前爪、后爪。
1990年,中国学者黄修齐发表了一篇关于卡明斯“画诗”的论文,并以6首诗为例。其中一首他说是一只“张开双翼的鸟的平面图案;另一首是“野牛头的横侧面的图案”;还有一首关于猫的诗:“全诗由3节组成。第一节3行代表猫的头部,1行象征猫眼、2行象征胡须、3行象征嘴巴;第二节2行代表猫的身躯;第三节4行代表猫的腿部,1、2行象征前脚、3行象征前足、末行象征前爪。整个图案呈现的是一只安然端坐的猫的姿势。”[6]
请看这首诗:
黄修齐说这首诗“仿佛”“是一张旧报纸,其中有的地方破了,有的地方缺字,更多的地方字迹模糊呈空白状”。[6]
黄先生对该诗的理解自然有他的道理。笔者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卡明斯写的是游泳池。理由如下:这首诗所形成的外形与游泳池外形接近。once upon a time,in sunlight,over and overing,a newspaper所围成的形状与大多数的游泳池正好相吻合。其次时间相吻合,in sunlight,说的是夏天,因为天凉了,游泳池就封了。再看那些被拉开的英文单词,它们横竖不同、长短不一与放在游泳池边的各种睡椅、靠椅、圆桌相似。语义上over and overing可以译为“翻来翻去”,相当多的美国人去游泳池,目的不是游泳,他们大多半裸着在椅子上翻来翻去地晒太阳,晒了前面晒后面,他们“翻来翻去”;newspaper通常译为“报纸”,但它也可以是一个代名词,用来指一切休闲性质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中产阶级的美国人,走到哪都带着本书,诗人用“报纸”来指代,比较恰当;最后看独立的大写字母A,它的外形与池边撑开的大太阳伞相似,美国社区的泳池边中间会放着一把大伞,伞下坐着一位穿着泳装的美丽姑娘或英俊小伙,他们是专门从国外请来的“保安”,其真实身份一般为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兼游泳运动员,保护游泳池内人的生命安全就是他们暑期的勤工俭学。卡明斯的这首诗,突出的是空白处,也就是黄修齐先生说的“破了”“缺字”“模糊呈空白状”的地方。在我个人看来,那就是水。到了夏天,游泳池最美的是什么?当然是水——那白天在阳光照耀下清凉见底的蓝,那晚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平静透亮的美。卡明斯让最美处空着,让读者去填空。
“模糊美,是中国美学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标准。”[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章),卡明斯不一定知道中国的老子,但他的诗歌创作却与中国道家美学达到了某种契合。他的诗歌创作以形式表意,但不是简单地让读者一览无余,而是以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诗意,给读者以无限的想像空间。
以I(a这首国内外读者都比较喜爱的卡明斯的诗为例:
关于它的形、意、主题就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关于它的外型,有的说它象华盛顿纪念碑;黄修齐说他“仿佛看到了(一片树叶)a leaf零落飘下的画面。”其实这首诗,包括了四个英文单词:a leaf falls,loneliness;卡明斯将这四个英文单词拆开,加上括号,像中国古典文字一样竖着排成9列:l(a,le,af,fa,ll,s)one,l,iness,并按1、3、1、3、1这样一个十分工整的诗歌形式分成5小节诗。关于它的主题,大多数认为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英文的“one”,中文可以与“单一、孤独、寂寞”等相联;其二是“death”(autumn),可以与“秋天叶落的自然现象与人生命的终结相联”。关于诗的意义,读者不仅要在诗内、还要在诗外去寻找。关于诗义产生的符号或是语言,要用到双关、法语、阿拉伯数字、视觉图案、印刷符号大、小写、印刷空白、括号、标点符号等一切表意手段。Barry A.Marks认为,树叶下落像高空表演的杂技演员,也像海明威手下的斗牛士。按海明威所说,考验斗牛士主要看他在牛角尖处表演优雅动作的能力。好的斗牛士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候还提供尊严生活的鲜活例子,的确,越是临近死亡,越能体会尊严的伟大。(According to Hemingway,the test of a bullfighter was his ability to perform graceful movements close to the bull’s horns.Good bullfighters provided living symbols of man’s ability to live with dignity,despite the everpresent threat of dissolution.Indeed,by implication,the sharper his awareness of death,the greater his dignity.)[9]
卡明斯的l(a,虽然只有4个词,但它言简意丰,引发了无数的诗歌爱好者、诗歌批评家的感叹和称赞。读l(a,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在文字表意上,中国道家、儒门讲的“义生文外”“得意忘言”“文辞无定义”的读书经验。“一首诗的文、句不是一个可以圈定的死义,而是开向由许多既有的声音交响、编织、叠变的意义的活动”,[10]读l(a,我们感到“我们读的不是一首诗,而是许多诗”[10]。l(a的意义在读者的眼睛和想像中是开放的,变化的,模糊的,也是美的。
卡明斯作为一个美国诗人是独树一帜的。读卡明斯的诗,读者感到他强烈的中国情节,他的画诗突破了英语拼音文字形意的局限,借鉴了中国汉字以形表意、以形会意的优点,他的诗作文本形式具有无限的魅力。他以如画的形式文本诠释深奥的意蕴,他以如画的形式向古老的中国诗学致意,又在似与不似之间实践着中国诗学“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在西学东渐、文学界言必称希腊的当下,用中国诗学理论解读卡明斯的诗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Lloyd N,Dendinger E E.Commings the critical reception[M].New York:Burt Franklin&Co.1981.
[2]Cambridge Dictionary Online[EB/OL].[1985-07-15].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british/complex_3.
[3]Richard Kostelanetz.Another E E Commings[M].New York:Liveright,1998.
[4]王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与诗的融合[J].艺术论坛,2009(5):71.
[5]Nänny,Max.Iconic Dimensions in Poetry,In Richard Waswo(ed)On Poetry and Poetics.Tübingen:Gunter Narr Verlag[EB/OL].[1985-01-13].http://www.english.illinois.edu/maps/poets/a_f/cummings/grasshopper.htm.
[6]黄修齐.卡明斯“画诗”的沿革及其语言技巧[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6):53-58.
[7]左国华.诗中画,画中诗——浅述中国诗画结合的审美特征[J].中外文化交流,2007(08).
[8]Michael Meyer.The Bedford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M].Boston,NewYork:Bedford/StMartin’s,1999:687.
[9]Barry A,Marks E E Commings.Boston:Twayne Publishers[M].Inc.A Division of G K Hall&Co.1964:25.
[10]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72,70.
Chinese Complex in E·E·Commings's Poems
XIAO Li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21007 China)
American poet E?E?Commings imitated Chinese poets and painters and he wanted his pictures to contain some poetic elements and his poems to contain pictures.His poem expresses his desire to live in China,showing a strong Chinese complex.Many poems he created are themselves pictures and leave readers a wide space for imagination.Besides,Commings's vague poempictures change shapes and meanings,the ambiguous aesthetic norms of which are the same as what Chinese artists are pursuing.
E·E·Commings;poempicture;Chinese complex
I106.2
A
1674-117X(2012)04-0143-05
10.3969/j.issn.1674-117X.2012.04.027
2012-04-10
肖丽君(1954-),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