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动笔,真正感受习作的快乐呢?
一、游戏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长期以来,作文难教和作文难写困扰着广大师生,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随着李白坚教授游戏作文理论的提出,游戏作文犹如百花丛中一枝独秀,为作文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他的话是对游戏作文最好的诠释。儿童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興趣广泛,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做起游戏总是兴致勃勃。将游戏引入习作训练,学生既能轻松地获得素材,又易产生习作欲望,从而顺利成文。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课间活动》时,教师如果只让学生回忆课间做过哪些游戏,或者让学生想象课间可以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即便是他们亲自做过的游戏,也未必能写得生动、具体。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分组做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游戏。在游戏的同时,我要求学生注意了解自己所参与游戏的规则,观察游戏的过程和方式等,看看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参加游戏的同学表现如何,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参加活动时自己的心情怎样。做完游戏后,我问学生:“谁能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游戏和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到游戏场面时,他们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说到内心感受时,他们言语激昂,兴致盎然。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里,丰富了对游戏的认识。当学生坐下来习作时,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人物心理,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切地流淌于笔下,很多学生仅用十多分钟就写满了两张稿纸,内容真实感人,语言富有情趣。
二、注重实践,丰富习作素材
实践出真知。教师要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感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比如,在指导习作《快乐的暑假》时,我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与体验活动,有的学生学游泳,有的抓蝌蚪,有的捉螳螂,让学生留心体验活动的过程以及感受、体会等。由于学生个体体验的差异性,活动自身具有的随意性,每个人的经历和体验都不一样。有的同学抓蝌蚪满载而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学游泳洋相百出,却兴致盎然;有的同学捉螳螂不成,却被别的虫子咬了。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自主选择最恰当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把自己体验过的事情写下来。由于学生有了亲自体验的过程,习作就有了鲜活的材料,写起来自然有话可写、有情可表。
三、体验生活,拓展习作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学生的习作才会生动活泼、情真意切。因此,我们理应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动笔的欲望。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来了》这篇习作时,为了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秋天,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足迹。在郊外,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大地、花草树木、庄稼,寻找变化。通过观察,有的同学爱上调皮的秋雨,有的同学爱上凉爽舒适的秋风,有的同学被金黄的落叶和诱人的果实深深吸引,还有的同学对枯黄的小草产生同情之心。我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都观察了哪些景物,秋天的景物有哪些特点,与夏天的景色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收集到习作素材,教师略加指导,他们就有内容可说,有素材可写了。这次习作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鲜活生动的秋日气息。
四、通过表扬,增强习作信心
习作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当学生把作文交到老师手里时,他们盼望得到的是赞美与肯定。在批改时,教师不可能做到和每个学生面对面交流,大部分是针对作文中的内容和语言的使用情况,写上几句话。别看只是几句话,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习作交上来后,作为教师,我会珍惜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尽可能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
比如,对观察仔细的,可以称赞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内容感人的,表扬他们乐于助人或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对勇于探索的,鼓励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对提出疑问的,热情指导他们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对题目吸引人的,有巧妙开头和结尾的,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一次,有学生在写《我的体育爱好》一文时,给自己的习作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我爱上了他》,乍一看,我被吓了一跳,细看下文,原来她心中的“他”是羽毛球。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看到你爱上了‘他,我很高兴,我知道你在这篇作文上用心了。”这样的评语,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不仅加强了师生在写作上的互动,而且使学生受到极大鼓舞。
习作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载体,运用好这一载体,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只有抓住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机,才会让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共舞,才会让他们情动而辞发,从而让他们写出更好的习作。
(责任编辑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