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博,易伟义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为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近年来,湖南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湖南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等文件,力促湖南区域创新合作不断深化。剖析湖南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湖南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的重点推进领域,对推动创新型湖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湖南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0年湖南省研发费用支出达到18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3%;专利授权量达1.39万件,为2005年的3.8倍;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8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占GDP的比重12.3%,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湖南先后出台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政策措施,成立了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个(其中国家级试点4个);组织实施了5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328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研发重点新产品568个,取得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C/C复合材料、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24-292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区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见表一)。
表一 2005-2010年湖南区域创新能力排名
2011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18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600亿元,同比增长33.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3%,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同时创新成果喜获丰收,21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列全国第5位,230项科技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全省专利授权16064件。省科技重大专项共攻克215项重大关键技术。统计显示,2011年湖南省创新能力在中部6省中上升为第一位,全国排名保持在第 11 位(见表二)。[2]232-236
“十一五”期间,湖南产业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从产业增长情况来看,第一产业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态势,第二产业是引领湖南经济发展的主力,第三产业发展平稳。从具体增速来看,“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0%,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7% 。[1]24-292
从各市州2010年一、二、三产业增长情况来看,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差异,三产占GDP的比重也有很大差异。如永州、邵阳和益阳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均在20%以上,而长沙和株洲则低于10%;长沙、株洲、湘潭、郴州、岳阳、娄底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53%以上,张家界、永州、邵阳和湘西自治州则低于40%;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和长沙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40%以上,而娄底、岳阳、株洲、郴州和湘潭则低于35%。[1]24-292具体见表三。这些差异表明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各有不同,支撑这些区域的主导产业或重点产业有所差异。
表二 2011年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变化情况单位:位
表三 2010年湖南各市州GDP及各产业所占比重情况 单位:亿元,%
近年来,湖南省政府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积极鼓励区域企业创新合作,除了在省级层面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组建外,各市州也积极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研,并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的组建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见表四)。
从表四和调研的情况来看,湖南省能够积极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和发展,一些地区也积极推动区域创新合作行为,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鼓励区域产业(企业)创新协同或签订合作创新协议,这些创新合作行为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来说,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1.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涉及的产业范围与区域主导产业之间存在差距。一些地区虽然组建了多个区域自主创新联盟,但是这些联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联盟所涉及的产业仅仅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产业领域,无法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邵阳、怀化、张家界、永州、湘西自治州等几个市州在推动区域创新合作方面力度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区域第一、三产业比重较大,这与区域资源禀赋和第二产业发展基础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区域创新合作的推动力度不足,又影响了区域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数量和合作程度参差不齐。长沙、株洲、岳阳、常德等市州区域创新联盟的数量较多,涉及的产业领域较多,尤以长沙最为突出。该市的联盟总数已达21个,联盟成员单位超过350家,其中企业占2/3以上,涵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和资源环境等五大技术领域。事实上,虽然区域创新合作组织广泛建立,但联盟的实际运作情况却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积极推动联盟创新合作,甚至以法人实体的形式存在(如“长沙市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全国首家具有法人地位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而另一些联盟却仅仅依靠契约维系,合作的程度不高,对区域产业的贡献极为有限。
3.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虽然目前湖南省几个市州已经建立起了50余个联盟,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联盟还没有真正形成区域创新品牌,在推动区域产业内生成长和吸引区域外企业汇聚方面的贡献度不高,由此可见,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事实上,要想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必须深入推动联盟创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让联盟不断开花结果,另一方面区域政府必须为联盟的创新合作提供有效支持,包括规范联盟的行为、为联盟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为联盟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提供政策指导等等。
确定各市州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发展就必须与区域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与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发展应在如下领域推进:
就湖南区域整体而言,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构建领域应该首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推进。随着智能信息技术渗透到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技术相互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加速向农业、医药等领域渗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3]56-90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0-2015)》对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进行了明确界定。《创新性湖南建设纲要》也提出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起点上的规模扩张和集群发展。[4]这些明确的方向为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构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区域行业和相关企业应该形成共识,合力推动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自主创新联盟。
事实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推动区域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借助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谋求区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0-2015)》和《创新性湖南建设纲要》,应在如下领域组建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见表五)。
表五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领域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禀赋、发展路径的不同,不同区域形成了各有差异的区域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区域自主创新联盟与区域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契合,就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助推区域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区域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由于发展质量和发展基础较好,更具有联盟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更容易通过联盟合作实现创新突破。研究认为,鉴于湖南各市州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情况,湖南各市州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重点推进领域应该在如下方面(见表六)。
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必需掌握和了解区域联盟的组建情况,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主导产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方向和重点推进领域。推进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科学设计、统筹安排、逐渐落实。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区域政府从改革探索的角度,不断摸索、逐渐完善。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鼓励联盟合作组织的建立、相应合作创新政策的出台等问题。
表六 湖南各市州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领域
事实上,相关政策的出台不能脱离区域实际,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大跃进”式的突击。比如,在联盟合作组织建立的问题上,区域要加强引导,但也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决不能搞简单的“拉郎配”,不要仅仅追求表面上的合作;换言之,要在市场机制的框架下,区域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区域企业组建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如果仅仅为组建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而将一些区域企业“拼凑”在一起,结果是不能在创新方面上有所作为,这反倒是创新资源的浪费,对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我们强调的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必须是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逐渐推进的创新合作。在相关激励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上,也应该遵从科学设计、渐次推进的理念,推进区域创新合作政策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外驱力不断强化、内驱力不断生成的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1] 梁志峰.2011湖南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柳卸林,陈 傲.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区域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创新性湖南建设纲要[EB/OL].www.hunan.gov.cn,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