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
·康复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观察
梁桂芳,徐广艳,顾康莹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精神分裂症12例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例为观察组,患者结对活动;同时设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相等例数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月时采用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结果 实施康复3月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降低,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评价两组康复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互助康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互助康复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3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或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患,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慢性精神病患者的60%[1]。精神分裂症症状若持续存在2年以上,即为慢性精神分裂症。只有小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能完全康复,大多数患者残留部分症状,但社会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为了延缓患者的衰退,在长期住院的患者中,开设了各种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活动,对此已有不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报道[2,3]。精神发育迟滞绝大多数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足所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若不悉心照料,存活期会显著缩短。上述两种疾病性质虽完全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住院时间长、精神活动日趋衰退。如何提高这些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是多年来精神科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本院对这两类患者实行互助康复模式尝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1.1.1 慢性精神分裂症组 入组标准:符合CCMD一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无伤人行为,无严重的消极和逃跑企图,躯体无其他严重疾患,能参加工娱活动。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39.6±9.4)岁;病程8~29年,平均(18.6± 7.2)年;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5]评分>2分。按随机数字表将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SDS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1.2 精神发育迟滞组 入组标准:符合CCMD-3精神发育迟滞诊断[4],躯体无其他严重疾患,接触尚合作。选择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42.3± 9.2)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别人照顾。按随机数字表将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康复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精神科常规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时在病区内自由活动,自愿参加科室各项康复活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由工作人员协助料理日常生活。
1.2.2 观察组 实施患者互助康复。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行二对一结对活动,时间>2h/d,活动内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搀扶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室内散步、看电视、互相聊天、捶背、打扑克,教做简单的手工、唱歌,同时协助料理日常生活,如帮助洗脸、刷牙、喂饭等。每月由主管护士对患者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表现好的患者给予表扬并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以示鼓励。观察周期为3个月。
1.3 评定
1.3.1 评定工具
1.3.1.1 护理观察量表(NORS-40)[5]量表包括40项,内容有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等方面。评分标准:自觉完成0分,在工作人员面前能完成1分,在工作人员督促协助下完成2分,不能遵守3分,分数越低表示病情恢复越好。
1.3.1.2 SDSS[5]包括10项目,每项0~2分,0分为无异常或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的轻微缺陷,1分为确有功能缺陷,2分为严重功能缺陷,分数越低表示社会功能越好。
1.3.1.3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5]显效:治疗后评分增加≥5分,主要症状消失,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有效:增加2~4分,主要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总是基本正确,但反应仍迟钝,智力与自尊意识仍有部分障碍;无效:治疗后评分≤1分,主要症状无变化或病情有发展,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够正确,意识呆傻,分数越高智力越好。
1.3.2 评定方法 实施康复前及康复3个月采用NORS-40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同时采用SDS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评定、采用MMSE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t检验。
2.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评定结果
2.1.1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
2.1.2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SDS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2.2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评定结果
2.2.1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3。
2.2.2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MMS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4。
表1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SDS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SDS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NORS-40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MMSE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实施康复前后MMSE评分比较(±s)
3.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互助康复的意义
3.1.1 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缓解后仍不能回工作岗位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不少患者为此深感自卑,认为自己受到社会的冷落和歧视,前途渺茫。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参加照顾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互助活动,承担了“照顾者”的角色,得到了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使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不仅体会到常人拥有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实了住院生活,增强了康复后回归社会的信心。他们认真做好“照顾者”的工作,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耐心地劝慰、小心地陪同走路、耐心地喂饭,在照料他人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每月1次的工作评估和奖励活动,更为他们增添了希望,一些患者深有感触地说:“在互助活动中看到自己还是有用的,还能做一些事,希望医院能为我们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表1显示,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互助康复后NORS-4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显示,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互助康复后SD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1.2 改善了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情绪及行为有报道[6],美国的老人院每逢周末经常安排一些自愿者和义务工作者与患者聊天,带患者外出游玩,使患者享有幸福家庭的氛围。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由于长期住院,与家人见面机会减少,尽管患者对往事的记忆逐渐缺失,可对亲人的思念仍没完全割断,通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对互助活动,患者有了感情寄托,起初,患者间互感陌生,但很快熟悉,成了朋友。表3显示患者参加互助康复后,NORS-40评分明显降低,患者情绪有了显著改善,个人意志、行为得到增强,与活动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然而,由于先天性的原因,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很小,康复前后MMSE无显著差异。
3.2 实施患者互助康复的注意事项 护士全程参与互助康复,及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指导,如喂饭速度要慢、搀扶动作要轻,防止发生意外;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说明实施患者互助康复的目的,取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3.
[2]裴锦飞,齐钢桥,庞秋霞,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间一对一模式干预对减轻情绪障碍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12):1020-1022.
[3]杜荣荣,张景明,陈思思,等.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9):739-741.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3-166,6,185
[6]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8-399.
R473.74
A
1671-9875(2012)08-0769-03
梁桂芳(1970—),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