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 玲 欧阳国
吉安电视台积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做活“三农”报道,使“三农”报道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形式创新。
江西吉安电视台作为市一级电视台,离基层最近,记者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对农业、农村、农民比较熟悉,对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天然的优势。
2011年,江西遭受了罕见的春夏连旱和旱涝急转。2011年7月下旬,正是早稻收割的紧张时节,而持续的大雨天气使已经熟透的早稻无法正常收割,不少水稻出现倒伏,已经收割的稻子发芽霉变,直接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窘况。吉安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了解情况后,来到吉水县盘谷镇种粮大户彭富洪的地里,持续的雨水使得成熟的水稻发生大面积倒伏,水稻都长满了秧苗,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写了一篇《持续大雨劳民伤财,记者牵线搭桥助粮销》的报道。记者多方联系,寻求帮助,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一家粮食加工企业。
听到这个好消息,老彭立即调度收割机,加大马力收割,这边调来汽车,直接装车运往县城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烘干。在一番严格的检测后,粮食企业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表示同意收购他的湿稻谷,并长期提供帮助。
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就要站在新时期的历史制高点,敏锐地捕捉农民关心的问题,及时准确解读好中央的有关精神和重大部署。突出报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新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迈出的新步伐、农村各项事业的新发展,以及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吉安电视台记者在一次对新农村的采访中发现,该村用水泥硬化的池塘水质变臭,死鱼浮在水面,场面触目惊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随后又连续对周边五六个县,10多个村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发现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呈现出普遍性。在随后的深入报道中,通过采访专家和相关村民,不仅揭示了水体变差的原因,而且更进一步地算全市为此的生态账和经济账,整个论述一气呵成,有气势、有深度。
农村池塘因为水泥硬化导致水体发臭,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其实反映的却是我们当前应该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如何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主题,与全国、全省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精神紧密契合在一起。
新闻播出后,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尤其吉安市人大代表在2010年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将此事作为议案正式提出,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如今,盲目用水泥硬化池塘的现象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叫停,这条新闻为节约资金、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最终,由吉安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述评《花钱美化池塘,小心清水变臭水》获江西新闻奖和江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并获得了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承办的2009—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优秀电视节目提名奖,这也是吉安广电媒体在全国广电新闻奖项评选活动中荣获的最高荣誉。
新闻记者要运用各种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农民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观看的兴趣等方面下工夫,把新闻转变为农民的语言、群众的语言,使之入脑入耳入心。
2010年,吉安电视台推出了“乡里乡亲”栏目。这个栏目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宗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发生在吉安农村的故事,为农民朋友架起了一座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桥梁。栏目为适应农村观众的收视习惯,一方面采取出字幕、讲故事、用音效、做特技、配顺口溜等方法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另一方面积极为农民朋友出主意想办法。峡江县巴邱镇的萝卜种植户刘润根因为重病住院,家里的20万斤萝卜没有销路,眼看都要烂在地里。得到消息后,“乡里乡亲”的记者赶往巴邱镇采访,并播出新闻《乡亲帮忙团:白萝卜等着你来买》,几天后,山东、永新、泰和等地的加工企业就与刘润根取得了联系,其中山东的一家企业还与刘润根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而吉水的一位农民通过“乡里乡亲”栏目在三天内就将自己的近4万斤桔子卖了出去,目前,“乡里乡亲”栏目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位观众来电,越来越多的农民喜爱上了“乡里乡亲”栏目。
开办以来,“乡里乡亲”已摄制播出节目近100期,深受农民朋友喜爱。2011年,在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上,“乡里乡亲”栏目被评为栏目类二等奖,成为江西省唯一荣获大奖的电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