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国早报》 刘飞锋
近日在采访时碰到了一位很有想法的政法宣传干部,他掌握的新闻素材相当丰富。奇怪的是,近年来他几乎没有给媒体投过稿。他说,不是不想投,而是怕投,怕被采纳。为啥?在解除心理障碍后,他谈出了怕的原因。
一次县里一条公路开通,沿线村民不适应,随意横穿公路的现象很普遍,因此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多人伤亡。单位要求他分析一下事故原因,写个警示稿,并将稿件投给一家都市报。
这篇稿件受到重视,编辑将其加短评发在头版。按理这是让通讯员欢天喜地的事,不想这篇稿差点砸了他的饭碗。稿件刊发当天,上级交通部门便将见报稿传真到县市有关部门,他因此被上级领导请到办公室“喝茶”,接受调查。他只好写检讨认错。
稿件报的是实情,问题出在标题上。原来,编辑为了吸引眼球,大笔一挥,将主标题改成了《一级公路缘何成了“死亡路”》,上级交通部门很愤怒:拨款修了路,倒招埋怨!
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给媒体投稿了。
这个采访之余挖出的故事,让我感慨良多。我也是一名编辑,如果不是亲耳所闻,真的很难想到,稿件还会产生这样的负效应。记得一位新闻界前辈曾谆谆教导:“记者笔下与他人饭碗相连”。从这个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编辑笔下也与作者的饭碗相连。我们在以后编稿时得记住,在追求新闻传播效果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社会效果。不要一番好心,反倒把通讯员的饭碗给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