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全明
湖北省襄阳市有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8585名,分布在各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他们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市县乡三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直接关系到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把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发挥好,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为本行政区域内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什么是“必要的条件”?我们的理解就是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有阵地、联系群众有窗口、执行职务有平台。为此,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把代表组织起来、活动开展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形象展现出来”的总体要求,把创建“代表之家”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基础,努力打造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主场”,不断推进“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促使代表履职常态化。
以“代表之家”为阵地,高标准抓好硬件建设。
建设“代表之家”,硬件是基础。换届之初,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基层人大代表“有组织无阵地,活动难以开展”的实际,提出每个代表小组都要有相对固定的活动阵地。为了在本届实现这一目标,“代表之家”分为三步走:首先是办好试点。要求各县市区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先办二至三个试点,并提出五条建设标准:一是设施齐全。要求有场地、有桌椅、有必备器材、有书籍刊物和相应的资料柜、牌子。二是计划管用。每个“代表之家”都要有一份年度活动计划,用以指导“代表之家”活动开展。三是制度配套。建立健全代表职责、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评议工作、代表调研视察、代表学习、代表接待选民等9项制度。四是理念先进。要求每个“代表之家”都要有代表亲自撰写的履职理念或者座右铭,统一制成牌子,把它作为对选民的承诺。五是资料齐全。即建立“六薄、一记”,“六薄”,即代表活动、来信来访、学习活动考勤、接待选民、批评建议、代表述职登记簿;“一记”,即代表活动记录,每次活动都认真记录,作为年底代表考核评先和连任的重要依据。各地按照这个标准办好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樊城区在太平镇、屏襄门办事处精心办好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代表之家”创建工作,全区10个镇办事处建立13个规范的“代表之家”。第二步:观摩评比。各地办起试点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和代表工作机构负责人巡回检查观摩,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发现和推广典型,对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督促改进。3年来先后组织了6次检查观摩活动,提出指导意见13条,下发工作通报7件。第三步:全面铺开。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工作目标,要求各县(市)区全面推进“代表之家”建设。各地本着先易后难,先城市街道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的原则,稳步推进。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开辟新址,使“代表之家”专场专用,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对于经济基础不强的地方,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实行一室多用,和党员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民调办公室等合并在一起综合运用,在不增加地方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从软件上挖掘“代表之家”的潜力,注重代表履职作用的发挥。目前,全市共建“代表之家”372个,每个乡镇、办事处或代表集中的地方都有“代表之家”,其中三分之二的“代表之家”已从建设之初的“六有”演进升华到“十有”(有场所、有计划、有时间、有内容、有制度,有记录、有效果、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的新标准。樊城区、襄州区“代表之家”专业化率达90%以上。
以“代表之家”为依托,丰富充实活动内容。
各地在积极推进“代表之家”建设的同时,以“代表之家”为依托,积极探索代表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使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一是把“家”办成“课堂”。各地把“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培训交流的阵地和学习提高的课堂,采用举办讲座、观看履职录像片、组织履职交流、发放学习资料、开展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法规、人大知识、科技知识等,使代表成为业务精通的带头人、知情知政的明白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南漳县九集镇借助“代表之家“,2010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10多次,培训代表300多人次。通过培训,代表的履职能力有了新的增强,每位代表提议案建议每年都在5件以上。二是把“家”办成“桥梁”。为使“代表之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樊城区“代表之家”多数建在交通方便、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由每位代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通过这个桥梁,代表们与选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听取意见,既方便群众直接在家门口反映个人诉求,又有利于代表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代表之家”建立以来,樊城区各级代表接待选民560多人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189条,先后帮助选民解难事、办实事132件,促进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市人大代表宋开荣在接待选民时,了解到社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捐资20万元改造一条泥巴路,被居民誉为“功德路”,并出资10多万元支持社区安装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和居民小区健身器材,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市人大代表王遵义针对群众关注的内环线建设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襄樊汉江三桥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汉江三桥建设进程,努力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三是把“家”办成“窗口”。“代表之家”建立后,代表活动既有组织又有场所,代表根据活动计划,灵活安排本职工作和参加活动时间,及时经常地开展活动,代表的为民形象通过“家”这个窗口得到有力展示。枣阳市刘升镇、太平镇在“代表之家”开展活动时,积极引导代表关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医保、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城建城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提出意见建议,推进了政府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认同,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成就感,展示了代表履职尽责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以“代表之家”为载体,不断增强活动效果。
市人大常委会在抓“代表之家”建设时,不图形式、不走过场,而是定位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创新代表联系选民方式,力求代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第一时间反映群众的希望和要求,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关切和困难,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政府抓落实的办法和措施。围绕这一目标,各地在提升代表活动效果上进行了多方位多形式探索,努力使代表与“家”的沟通更及时,“家”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代表履职的效果更丰富更生动更加卓有成效。屏襄门办事处突出“代表之家”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代表与选民的沟通与联系,化解群众就医就学等民生难题70多件。谷城县五山镇“代表之家”突出流动书柜建设,开办以来,接待留守儿童3000多次。樊城区太平店镇充分发挥“代表之家”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3年来,通过“代表之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件,调处成功率在90%以上;群众向代表反映各类问题92件,当地政府通过“代表之家”采纳转化民情民意50多条,增强了代表履职的针对性、实效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代表之家”建设,越来越多的选民感到:“代表之家”不仅是代表活动的依托,也是群众办事的寄托;“代表之家”也是“选民之家”、“群众之家”。
“代表之家”建设对于地方人大工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建立的作用已经逐渐显示出来,但“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在襄阳市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粗浅的认识。
建设“代表之家”,应立足长远,防止短期行为。
“代表之家”是代表履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关乎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和人大工作的落实,决不是人大工作发展创新的一时权宜之计。因此,必须在建设之初定下长远规划,确立各个地方“代表之家”建设的时间、地点、步骤和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制订长远的建“家”计划和活动规划,然后纳入各级人大年度工作安排,稳步推进,逐步推开,要防止搞形式主义的短期行为,一哄而上,一轰而倒,否则不但达不到建“家”的初衷,也会影响代表和群众参与“建家”的热情。
建设“代表之家”,应因地制宜,防止脱离实际。
各地经济条件不一,所处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在建“家”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制定统一的硬性标准,进行所谓的达标和规范。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不过度增加“代表之家”所在单位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一家一策,循序渐进。要防止片面地强调硬件设施配套,防止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房屋的宽敞和装饰的奢华,防止“家”成为代表工作的装潢和摆设而忽视了代表作用的发挥,防止脱离群众、脱离代表、脱离实际的“代表之家”建设。
建设“代表之家”,应依靠代表,防止自导自演。
代表不仅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也是“代表之家”建设的主体,建设“代表之家”,离不开代表的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在“代表之家”建设过程中,地方人大要多听取代表的希望和要求,充分依靠代表,切实信赖代表,注重发挥代表的聪明才智,不断推进“代表之家”建设,切忌人大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使代表蜕变为“代表之家”建设的配角。
建设“代表之家”应注重宣传,防止只干不说。
开展“代表之家”建设,发挥代表作用,要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宣传“代表之家”建设实际就是宣传各地人大工作,就是宣传民主与法制建设。因此,地方人大要主动与党委宣传部门联系,通过它们在宣传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宣传“代表之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代表履职的生动案例,以进一步提升“代表之家”建设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防止“埋头”干事、只干不说的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