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瑞杰 孙红英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王瑞杰 孙红英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点工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结合当前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论证了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途径,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点工程,是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干部,关键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入考察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是高校青年后备干部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点工程。这里的青年后备干部指的是高校党政管理系列的中层(正副处级,职员的5、6级)后备干部。高校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的落脚点就是党的干部。党的干部是党建的规划者、实践者。从党在高校的任务来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是其根本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决不是一代人或者一批人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党的领导是关键,干部的执行力是关键,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是关键。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象上是干部的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其实质是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接力与传承。只有青年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党的事业才能代代相传。从工作实践来看,我们可以把现职干部看做事业的旗手与领跑者,后备干部则为护旗手与跟跑者,完整的干部队伍是由老干部、现职干部和后备干部组成。从干部与事业的关系来看,老干部决定了以往的工作水平与成绩,现职干部决定了当前工作状态,而青年后备干部则决定着事业的未来,青年后备干部建设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管人才的对象不仅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还包括党政干部。可以说,随着高校改革与开放性办学的进展,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凸现,上述三类人才都必须纳入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也显得日益必要与紧迫。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校青年后备队伍建设,要坚持如下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后备干部的特点和意愿,确实把那些想做事情、能做事情的青年干部列为后备。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只有循序渐进注重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逐步成熟起来。青年干部有热情,但经验不足;学历高,但资历不深;想法多于办法,想做事情但有时不知从何下手。对此,在实际工作中,最忌讳拔苗助长,社会经验与资历是干部成长的必要条件。当然,对于个别政治思想上、工作能力上比较突出的,即使年龄比较轻,同样可以列为后备。
青年后备干部作为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队伍建设必须遵循全面与协调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有总体规划,要把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战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一样,认真研究与制定学校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并能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协调性原则,就是要把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与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协调,努力打造党政管理等方面有思路、有实践、有成效的特色鲜明的青年干部队伍。同时,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协调好科学规划与具体落实之间的关系,避免“落实在文件上,落实在会议上,落实在总结中”的现象。
就是要把握好青年后备干部的进口、出口与培养环节的协调,实现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进口环节,必须拓宽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具备一定的数量,实现在大多数中选拔后备。要坚持政治标准,注重道德修养和群众公认,不拘一格,大胆选拔,使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素质更优良、结构更合理、数量更充足。在出口环节,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青年后备干部尽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一些高校如果局限于本校岗位的限制,要积极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后备干部,实现“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的两手协调;在培养环节,要制定总体培训规划,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注重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大力开展干部培训的当前,要树立“培养就是使用”的观念,更加注重实践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
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过程,干部效用的发挥往往也是一个过程,其所承担的工作的成果显现往往需要从长期来考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与绩效观紧密相联,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一是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队伍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这是基础,基础之上就是人员的质量;二是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培训与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培训与培养要有实效性与针对性;三是青年后备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情况,如果一届后备干部中没有被提拔任用的,排除其他特殊的客观情况,那么,也就无法说明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有效的;四是青年后备干部选拔任用后的工作成效,作好跟踪调查有利于从过程管理上推进队伍建设。
根据高校青年干部队伍的实际,从干部培养机制的完整性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以下几个平台的建设是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所必须的。即选拔平台、理论素养教育平台、社会实践锻炼平台、基本素质考察平台、提拔任用程序平台以及跟踪反馈优化平台。
选拔平台是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过程。这个平台是否开放,机会是否均等,决定了青年后备干部的来源入口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以及质量的高低。一方面,需要选拔标准与规则的清晰与公开,学校组织部门与基层组织要把吸纳原则广而告之,尽可能让所有的青年干部知晓,力争做到全覆盖。另一方面,选拔确定程序的透明与公正,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如组织推荐、领导提名、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等多种方法。党组织要在“海选”的基础上,集体酝酿讨论确定后备人选,并进行公示。因为广大青年干部、党员与群众在关注谁进谁出的同时,更关注选拔导向。
青年后备干部理论素养的塑造要坚持政治性,讲求哲学性。青年后备干部定位要高,要以接班人的视角来要求。当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后备干部。哲学性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后备干部,以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岗位工作,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着力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建立后备干部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制度平台。把青年后备干部在校内外挂职锻炼的工作制度化,建立年轻干部校外挂职锻炼基地,扩大校外挂职锻炼的范围和数量。开展干部轮岗锻炼,锻炼年轻干部的独立应变、综合协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领导水平。青年后备干部的轮岗锻炼要与其培养使用结合起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机关各部门、机关与基层、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之间的立体交流,选择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承担特殊任务的岗位上锻炼与考验。
基本素质的考察平台建设,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考察什么,二是怎么考察,三是什么是有效的考察。考察内容方面,当前可把对现职干部的考察项目与标准运用于青年后备干部的考察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考察方法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有效的考察,可以探索建立责任制,谁考察谁负责,强化问责制。同时,在考察中扩大民主,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知情者对干部有评价权,并增加群众意见对后备干部的评价和选拔的权重。通过考察,在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稳定的同时,适时进行调整充实,使其始终保持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对已经成熟的后备干部,要适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后备干部的提拔任用要进入制度化轨道,每届后备干部要保证一定比例的人员得到提升,否则,后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会失去民意。学校党委与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基层党政班子的考评与换届(选举)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胆使用,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向社会和政府机关输送优秀年轻干部。对于个别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能开创新局面的干部要破格提拔任用。
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优化过程管理,建设跟踪反馈优化平台,跟踪后备干部的成长轨迹,优化培养机制。在跟踪方面,要注重收集干部成长案例,这些案例要有代表性,既有成功的,也要有不成功的,也要有正常退出的。注重分析案例的主客观原因,从中找出一般性规律。从而优化现行的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方案,根据后备干部的不同情况改进培养方向、完善培养计划、拓展培养措施。在此,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好学校党委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学校党委是第一责任人,整体规划与协调在学校党委,基层党委是直接责任人,具体落实与培养在基层党委。为此,要做好领导、分工、落实与协调等工作,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推进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统筹后备与使用之间的关系。学校党委要做好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选拔使用干部原则上要在后备干部中产生,这是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干部工作制度化,避免人治现象的重要保障。同时,正如干部任期制一样,要做好后备干部的及时调整,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后备干部的调整要与学校中层干部的换届相一致。也可采取非升即降的办法,连续两届不能升职的就不再作为后备干部。
统筹青年后备干部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高校的青年后备干部大多数都是“双肩挑”干部,为此,必须在个人发展意愿与组织需要之间做好平衡,早定位,定好位。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与管理工作兼顾而且都能做好的有,但毕竟是极少数。随着高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专家治学与职员治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青年后备干部传统的“双肩挑”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统筹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间的关系。理论学习要从党性修养方面下功夫,引导和教育后备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当前,学校以及上级部门举办的中青班,其课程和培训内容也把重点放在理论素养的提高方面,这无可厚非。但干部的能力与素质还要在实践中检验与提高,纯粹理论教育是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干部的。因此,要注重在实践锻炼方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可积极开展后备干部校内外挂职与轮岗交流活动,缺少哪方面的经历和能力,就让他们在哪些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从而为青年后备干部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杜言敏.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的思考[J].求是,2004(5).
[2]姜启华.关于新时期创新后备干部工作的思考[J].理论研究,2004(1).
[3]刘二水等.关于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1).
[4]雷韶华等.关于做好高校后备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5(3).
[5]沈雪梅.谈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J].理论界,2005(5).
[6]夏江雯等.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D267
A
1009-928X(2012)01-0036-03
作者王瑞杰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红英系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
■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