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理的挑战与出路

2012-12-21 13:35徐艳珠
民主与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信息

■徐艳珠

新媒体管理的挑战与出路

■徐艳珠

在传统媒介时代,在自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和管理机制治理下,社会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很有限。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了这一社会潜规则。在网络虚拟世界,人们不惮发表各种批评意见,也不惮触及敏感话题。在互联网空间日益开放自由、公共表达欲望日益高涨的今天,社会的不同声音给我们的互联网管治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网络发展带来管理新挑战

随着电脑、手机等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日益进步,我们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互联网以其快速、广泛、非线性的传播特点,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信息交流模式和舆论生态。目前,网络已成为我国民众表达观点、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已超过国民总数的1/3,其中微博的使用率为48.7%,微博用户约有2.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说明网络在发布及传播信息、影响公众舆论等方面有着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力量,尤其是微博的到来,使信息交流的自由度、开放度、速度在我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微博已成为重大新闻事件最快、最直接的信息源。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尽管国内的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电台)正愈趋商业化,但由于体制限制及历史惯性,传统媒体的公共舆论空间依然十分有限。对于很多报道,传统媒体普遍比较谨慎。

随着网络空间的日益开放和互联网用户力量的壮大,众多社会领域里原本的信息垄断局面正逐渐被打破,各种声音,包括主流之外的声音更多地涌入公众的耳朵。同时,网民们(包括手机网民和电脑网民)愈发爱说,敢说,能说,某些网民甚至不惮胡说、乱说。不少触及地方政府利益的公共事件,都受到许多网民的关注和围观,在网上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网络空间尤其是微博这一参与者众、影响力巨的公共平台里,不乏言辞尖锐、激烈的言论和汹涌的质疑、批评,甚至夹杂着各类谣言和来源不详、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

网络公共言论空间快速、无序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网络舆论的治理越来越难,既有的信息传播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央外宣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微博“容易使一些非理性的声音和一些负面的舆论、有害的信息迅速传播”,“现有的管理很不适应,对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新挑战”。

二、路在何方?

互联网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网络审查制度,一个广泛的共识是,管理互联网要以法律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这也应是我国互联网努力的方向。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迈进,通过法律手段管理互联网具有稳定性和合法性;立法规范互联网管理,可明确规范网民、政府、信息提供商或服务商、网民等互联网主体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其乱作为、滥作为或不作为。

事实上,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要依法依规管理互联网,而且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并不少,有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等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对网民可以在网上看什么、做什么的界定依然不明晰——什么算“有害信息”?揭露社会丑恶、发布灾害见闻到何等程度就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网络世界造成不少困扰甚至思想混乱。此外,尽管法已立,但实际上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对互联网行为起到多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还是一个疑问。

可喜的是,从各级政府纷纷开设政务论坛、越来越多的官员在线与网民交流,到近期各地机构争相“织围脖”(开设微博)的现象来看,各级政府已越来越懂得通过网络来进行宣传,树立形象,越来越意识到网络民意对行政决策的重要意义。以微博为例,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各级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开设的微博账户已有5万多个,成为我国政务公开的新亮点、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新渠道。然而如何真正有效地与数以亿计的网民进行交流和沟通,管好网民手中的键盘、鼠标、触摸屏,政府的应对思路和措施还显得不成熟,有时甚至吃力不讨好,引起部分网民非议。对执政者来说,中国互联网既要发展,也要管理——一方面要保障公民及团体在网上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活动,推动互联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运用,一方面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决策者似乎还没在“管理”与“发展”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及二者的和谐相处之道。

这是一个渴求信息的年代,求真是人的本能。面对未经证实、或具争议性而群众又关心的问题,人们渴望及时知道事情的真相及官方的说法和态度。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更多的要靠“导”,而非“堵”。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来源的各级政府要及时、广泛地向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资讯,让真相站出来说话,提供并促进公正讨论的机会,这要比“删、捂、堵”更能有效地辟谣以正视听,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形成广泛的共识,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互联网已经并正在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网络对中国的影响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社会变革和进步,是世界大势。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时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广泛深入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互联网将作为公众了解社会动态、参与社会及政治事务的平台继续发挥强大作用,而国家管理网络信息的难度亦将越来越大。一个开明与自信的社会敢于容纳不同的声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在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当今中国,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民众的思想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在我国有限的意见表达渠道中,网络赋予普通民众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自由的话语平台和公共空间,这个平台和空间值得各方共同珍惜和培育。

book=45,ebook=65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