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丁筱净
商务部专家:频繁价格战致行业混乱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针对京东等电商近日引爆的价格战现象,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表示,我国《电子商务营销运营规范》等标准已列入制定计划,将为电商营销运营制定规范。但此轮价格战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依然值得业内外人士思考。
8月15日,价格战开打的第一天,有媒体报道,海尔电子商务总经理宋宝爱表示,由于目前价格太低,海尔8月份停止与京东合作。
这一消息没有得到海尔和京东方面的确认,但是不少家电专家表示,价格战对供应厂家的伤害很大,因此停止供货的情况很可能会发生。
“价格战会破坏中国现有的进货体系,直接影响供应厂家的利益。”家电产业观察家、资深媒体人梁振鹏对《民生周刊》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研究员赵萍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表示,京东、苏宁、国美都是厂家的代销商,在家电行业,联营扣点的主要承担方为供应厂家,除非代销商承诺所有的促销损失由自己承担。“但我猜测,这次价格战主要损失将由厂家承担。”
这意味着,价格战表面伤的是三家家电销售企业的利益,实际上很可能最大的受伤者是供应厂家。
“商家的趋利性导致他们在受到损害时,必然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质量、工艺标准以及售后服务水平来降低总体成本,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梁振鹏分析。
“但同时,只要厂家和代销商好好利用自己的销售策略,很有可能在损失的同时在价格战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利用价格战做大整个蛋糕。”赵萍表示。
梁振鹏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家电厂家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在不同卖场遭到消费者的相互比价,产生同一型号产品自相竞争的情况,往往会采取相同产品在不同卖场标注不同型号的方式进行销售。
“商家的趋利性导致他们在受到损害时,必然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质量、工艺标准以及售后服务水平来降低总体成本,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
这也是此次价格战饱受消费者诟病的原因之一:三家企业产品型号重叠率太低,比价说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可操作性很小。
“这就是厂家的高明之处,他让消费者难以比价,既减少了价格战带来的损失,又反过来利用价格战做大了整个市场。”
赵萍告诉记者,代销商也能利用一些销售策略造成消费者的比价困难。如许多代销商的销售策略是:线下实体店主要销售新出产品、高端产品,而线上商城销售上市时间较长的产品、低端产品以及冷门产品。“这也会避免几家产品互相争斗,有利于做大蛋糕。”
在新浪科技8月14日发起的超过7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中,有76.9%的网友表示价格战之前自己购买大家电的场所主要为苏宁国美等线下实体店。而有67%的网友表示,价格战之后,在购买大家电时会线上线下都考虑,哪里便宜去哪里买。
这是不是意味着此次价格战会改变中国消费者的大家电消费习惯?
“我认为没有那么夸张,不会因为这次价格战,大家电的主要市场就从线下挪到线上。”梁振鹏表示,在未来3-5年,消费者的大家电购买喜好会呈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线上市场很难反超线下成为消费主流,大家电的主要市场还会是线下实体店。“因为大家电的购买安装过程比较复杂,试用体验、运输安装,线下购买比线上更便捷,体验更好。”
“以前有一部分消费者对高科技购物方式产生为难情绪,不愿去尝试,我相信此次价格战会成为很多守旧消费者线上购物的一次启蒙。”赵萍表示。
赵萍认为,价格战是市场的必然阶段,但是要注意频率。“过去百货商场只有节假日或店庆才会打折,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打折活动,这就让消费者养成了打折才买、不打折不买的习惯,最终商场的标价越来越高。”
“频繁的大规模价格战会导致家电市场的定价秩序混乱,最终导致家电厂家和代销商设定的名义价格虚高,破坏行业稳定,对行业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是负面而深远的。”赵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