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轨20年

2012-12-21 04:14李建民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2年0期
关键词:转型俄罗斯制度

李建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俄罗斯经济转轨20年

李建民

经济转轨研究的理论视角。最近20年国际学术界在研究经济转轨的时候有诸多理论。比如,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化理论,政治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等等。这些学说,在今天看来现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但作为经济转轨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作为一种理论框架,仍有一定学术价值。其中对苏联、东欧还有中国的经济转型解释和分析能力最强的当属制度变迁理论。这个理论有三个基石: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我认为这三点对于解释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和过程有一定的说服力。因为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绕过这些问题。产权理论,国家在种族中的作用问题,还有宪政问题,都没有绕过去,所以还是有意义的。

俄罗斯的转型我归纳为双八加四。叶利钦八年,普京八年,加梅德维杰夫四年。就是转型的前10年和后10年。前10年国家政策的重心是制度构建和完善,也就是新制度的建设。关注的重点是经济转轨的发动,目标、方式、路径选择、经济转轨发展和演进过程以及内在机制。2000年之后,随着转型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框架初步确定,经济转轨的重心已经转向保证新经济体制框架下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俄罗斯和东欧都是如此。学术关注的重点也从原来的过程转向对经济转型绩效的评估、经济转轨和经济结构的关系、转轨后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转轨的社会效果等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多关注的是转轨与全球化、转轨与现代化、转轨经济如何参与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

有关转轨绩效判断的观点很多。我认为可以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转轨效果。俄罗斯的转轨是初步完成了。1996年俄罗斯发布了一个中期发展战略,指出到1996年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框架;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经济改革要进入以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为标志的新时期。2002年5月29日和6月6日,欧盟和美国先后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2005年,世界银行在针对转型国家的《从经济转型到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俄罗斯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时期。按照上面提及的绩效评估概念,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经济实力恢复程度等指标判断,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基本上结束了。

从制度建设分析,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现代的、文明的和社会导向的市场经济。这里的含义是,现代的,肯定不是以前教科书上或过去原始的资本主义的那些东西;文明的,就是以全人类的价值观作导向;社会导向的,就是指俄罗斯宪法第七条的规定,俄罗斯属于社会国家。市场经济建设共包括五部分:1.所有制企业改革;2.市场的建设;3.宏观调控体制的建设;4.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5.经济法律制度的建设。从各个单项制度建设看,俄罗斯提出的转轨目标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首先,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看,解体前,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制比重是92%,工业部门是99%,是全世界国有化程度最高的。转轨后,市场程度大大提高。按照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指标,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平均水平为4.33。俄罗斯市场化的程度是3—3.2,整个中东欧和俄罗斯属于中等转型国家水平。虽然还有距离,但已经达到了中间水平。私营经济占到了55%—60%。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已经不是指令性的了。对外经济活动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财政向社会公共财政转化。建立了增值税和利润税双主体的新税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修复。市场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每件事情都能拿出法律条款和依据。

从经济发展,也就是从经济增长的长效应考察,俄罗斯在转轨前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转轨的前10年经历了转轨性衰退。经济大幅度下降,连续7年负增长,经济倒退了25年,经济总量从世界排名的第3位降到了20位以后。转轨的后10年,通过完善制度和调整政策,基本上把包括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宏观失控等问题解决了。1999年到2007年,俄罗斯连续8年快速增长。金融危机爆发前,俄罗斯经济一直是正增长,而且速度较快。2007年,俄罗斯GDP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美元,名义GDP是1999年的6倍,恢复到了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一个经济体的GDP规模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就是世界经济大国;如果GDP的规模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达到1万美元,就是世界经济强国。按照GDP总量计算,俄罗斯已经进入世界前10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排名世界第八。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已经恢复了实力,前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

从社会发展轨迹考察,转轨前10年,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长期恶化,阻碍了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存在财富分配的效应问题。俄罗斯的分配效应大于增长效应,同时转轨时期社会各个阶层获利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个人的竞争能力也有差异,所以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非常大。俄罗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占人口三分之一左右的贫困者阶层,人口出生率常年下降,社会不安定。普京时期作了大的调整,制定了新的收入分配政策,其中一条就是,保证居民收入、养老金以及一些补贴的增长速度要快于GDP的增速,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保证了居民富裕程度的稳步提高,同时培养了中产阶级。开始从整体上规划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加强各个制度体制安排的相互协调,内容涉及失业、养老、医疗、救济各个领域。到2008年普京卸任时,俄罗斯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总人口的10%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俄罗斯经济转轨还存在很多不足。从制度层面看,普京时期后10年,除税制改革以外,其他经济改革基本上是停滞的。政治上实行可控民主,经济上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主导。1997—2009年12年中,俄罗斯国有经济比重从30%反弹到67%。银行业、加工业、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国有股份的比重达到60%、50%、45%。此外,私人的产权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企业制度特别是公司治理的制度没有加强。转轨后在俄罗斯制度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从旧的官僚制度中蜕变来的新的社会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他们主宰着俄罗斯政治经济的走向和利益分配格局,也就是寡头政治经济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个制度结构是俄罗斯经济转型期特殊利益集团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转型后的经济缺乏基本的投资激励和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经济发展所必要的资本形成能力。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外资流量非常大,外资累计余额超过3千亿,但流出也非常大。流动过程中,投机成分相当大。2012年世界银行对183个国家营商环境进行评比,俄罗斯排120位。在刚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144个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中,俄罗斯排67位。经济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政府工作的低效、税收高、融资难和劳动力专业化程度低。

在经济增长方面也存在不足。普京时期主要通过国家控制、资源主导的方式保证经济增长。经济转轨的制度因素和创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从劳动生产率、创新积极性、人力资本发展水平等指标看,俄罗斯都大大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现阶段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源自外部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国际油价。高油价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基础很脆弱,对外界依赖性太大,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

在社会分配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基尼系数一直超过国际警戒线,在0.4以上。

转轨以来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提高了市场化程度。但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切的实现。出现了新的市场失灵,说明俄罗斯的制度还存在严重缺陷。普京总统新的6年任期,是俄罗斯一个新的艰难的转型期。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且很多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改革任重道远。从俄罗斯转轨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就是制度经济学中强调的,国家要成为制度变迁的组织者,制度的供给者和协调者,推进制度均衡地演进。政治上也只有国家有能力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政治稳定取决于国家的力量。政治稳定是保证经济转轨和个体权益的最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猜你喜欢
转型俄罗斯制度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某些单位的制度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