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秋虹
文化春潮涌琼州
□本刊记者 王秋虹
2月7日晚,“海口之春”旅游艺术节完美落幕。《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海口之春”是依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进行“跨地域、跨行业”整合资源的创新举措;是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周边产业,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探索实践;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央地合作”的探索。
“海口之春”是新时期海南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表现。而类似这样的“亮点”,从2006年海南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到如今,并不少见。日前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海南更是获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受到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表彰,集中说明了海南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春潮涌动中,琼州大地文化气象一片新。
市场是通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文化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市场是“试金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海南勇敢地将文化推向市场的战场,大胆先行先试,实施开放战略,跨区域引资合作,意在打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
出版行业进入市场早,市场化程度较高,海南文化体制改革就首先从这里吹响号角。
2008年5月,海南、江苏两省新华书店集团合资成立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内国有大型发行企业打破地域限制,整合文化资源,实现跨地区战略重组的首次尝试。跨省重组后,海南、江苏两省新华书店集团发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上,海南凤凰新华公司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图书经营,而是积极延伸产业链,向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和数码产品市场拓展,在购置土地、盘活门店增加物业收入、投资房地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理念让海南凤凰新华公司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压力,使国有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
2009年12月,海南出版社与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跨省合作协议,设立海南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磊说,体制改革为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注入了活力。海南出版社于2010年完成转企改制和引资合作工作,发生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曾经消沉的、发工资都困难的企业一下子成为市场中活跃的分子。如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了,发展资金问题解决了,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
“跨地区合作打破了原有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市场格局,推动了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培育资产和资源集中度高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是我国出版发行企业深化改革的实质性探索,具有示范意义。”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如此评价。
纵观海南“十一五”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2011年9月底,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全省经营性出版单位完成改革,新华书店系统实现连锁经营整体转企改制,并与江苏新华书店集团开展跨省重组;完成省级和地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完成全省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和省级党报发行机构的剥离转制;广电网络在2007年实现全省一张网,比中央要求提前5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完成地市级以上歌舞类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新模式,成立省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据统计,从2006年起,海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4年平均增长超过22.8%,其中,2010年增加值比2009年增长24%,比同期全省GDP增长高出8.2个百分点,体现出文化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强大经济效益。
近几年,海南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举办多项具有海南特色、知名度高的大型文体活动及赛事活跃文化,将文化融入旅游这个载体,让文化促进旅游,旅游带动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探索、打造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飞速旋转的双轮冲破绿岛上密集的负氧离子,浪花中翻腾的身影在海平面上写下勇者的名字,白色小球于阳光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一幕幕唯美画面并非只是宣传片中渲染出的景象,它们都正在海南这座美丽的岛屿上真实地发生着。近年来,以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南万宁日月湾国际冲浪节以及高尔夫世界杯为品牌代表的大型文体赛事一一在海南生根落户。碧波环抱、椰林掩映,一派旖旎的热带海滨风光不仅让参赛者们有“如在画中游”的感觉,更年复一年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与脚步,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活广告”。
近年来,海南还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会展产业、文化演艺产业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如迎新艺术节、欢乐节、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会展赛事节庆活动等等,力争把文化旅游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寻求突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槟榔谷民俗文化园、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化产业重点旅游园区,都突出体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文化项目与旅游高度融合已成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目前,海南一批文化产业大项目正相继动工、投产式筹备动工:有海南航天主题公园、天涯不夜城、海棠湾梦幻娱乐不夜城、陵水海洋主题公园、三亚奥林匹克湾、长影海南世纪城等。再过几年,这些项目相继建成后,游客来海南将不仅仅是观光休闲之旅,更是文化体验之旅。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滴水不成流。文化产业更是如此。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海南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区三带九重点”文化产业布局,一个接一个的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基地)加紧运作,引导文化产业“拧成一股绳”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所谓“一区三带九重点”,即依托海口和三亚等中心城市,以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文化产业集聚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休闲疗养等九大重点产业,形成东线以滨海旅游文化为主体,集中发展现代、时尚、国际一流的现代文化产业带;中线以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自然、生态、环保、民俗的绿色文化产业带;西线以高科技、环保、民间文化为主体,重点发展新兴工业观光、乡村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根据布局,2011年,琼海龙湾片区、陵水黎安片区分别先后被确定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这两个试验区将成为海南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这是海南文化体制改革思路最鲜明的体现。
园区化发展对集聚人才,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海南国际创意港自去年4月1日开园以来,经过仅仅8个多月的运营,2011年实现了园区直接总产值1.63亿元,后端产业带动产值32.6亿元,目前正式入驻运营的企业达到57家,由其带动的超过1000名创新型产业人才集群同步集聚海口,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创意港为载体的海南第一个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和高端人才集群。
无独有偶,同样是去年4月才正式开园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也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11年实现产值33.9亿元。目前软件园发展态势良好,包括惠普、东软、中软、长城信息、天涯在线在内的198家企业已正式落户园区。
另外,海南还将重点做大六大文化主题公园、十大文化产业园区、九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25个文化旅游风情小镇,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转变。
“以文化人”才是发展文化的最终目的。老百姓有没有共享文化成果,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近几年来海南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不忘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惠及百姓,着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百姓的“幸福家园”。文化惠民工程如春雨润花,次第绽放在琼州大地——
“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成,为海南人民提供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服务,填补了海南省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已遍地开花,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十一五”期间,海南全省累计建成20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16家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2个市县支中心、204个乡镇和2556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成为周边农民农闲时的第一选择,在这里,农民可以选择参加看电影、下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更能在政策法制宣传、科普教育、农技知识讲座中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
目前,海南已基本形成以大型文体设施为骨干、基层文体设施为基础,能满足群众基本文体需求的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个层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海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将超过8%,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支柱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潮,这个目标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