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结宝
论修辞“立诚原则”的分歧和坚守*
江结宝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修辞有多种原则,唯“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当今社会,修辞学界出现了“立诚”和“弃诚”两派的对立和纷争。分析可知,立诚是修辞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立诚能增强修辞效果,立诚不是绝对的,却是可行的;“立诚”还是社会现实的召唤,更是人类生存法则的必然要求。修辞必须立诚,修辞需要坚守“立诚原则”。
修辞;立诚原则;分歧;坚守
《周易·文言》有言,“修辞立其诚”,修辞的“立诚原则”由此演变而来。它要求修辞必须立足于真诚、真实,做到态度诚实,情感真挚,合作积极;言辞符合事实,符合事理,或者符合表达者的真实认识。
修辞有多种原则,唯“立诚原则”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修辞学唯一明确标榜并一贯坚持的原则。进入当代,修辞学界出现严重分歧,对此原则褒贬相反,观点对立。参与讨论者甚众,如王希杰、陈光磊、陈汝东、王晓娜、高万云、曹德和、周强、霍四通等等。这里录几段代表性言论;
陈光磊说:
“修辞”的产生竟跟“立诚”同现,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诚”,涵盖了立言修辞的内容的真实和立言修辞态度的忠信;也就是要求修辞必须出于真诚。这样,“修辞立其诚”也就成为中国古往今来永放光彩的一个命题。[1]
王希杰说:
“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修辞学的特色。从《周易》以来,“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就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们认为,重新强调“修辞立其诚”就是修辞学的生命,修辞学的社会价值全就在这个“诚”字之上,真正的修辞学应当建立在“修辞立其诚”的基础之上。……而在“诚”字的基地上来构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大厦,就是中国21世纪修辞学的真正的目标。中国现代修辞学就应当是以“诚”字为特色的修辞学。[2]高万云说:
我们认为,“修辞立其诚”不能作为修辞的总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可能。这是说,几乎无人能做到“修辞立其诚”……(二)不可靠。……道德之“立诚”与修辞没有必然联系……尤其是许多时候,立诚降低了修辞效果,所以我们说这一“原则”是不可靠的。(三)不可行。这主要指“诚”的多义性与模糊性造成的歧解与误判。[3]
周强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修辞人格”(ethos)观点为依据,认为修辞不仅不当立诚,反而要“立伪”。 他说:
……对“非诚”或“不诚”的隐藏或隐晦正是修辞发生效用的一个基本条件。……修辞者真实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在很多情况下无助甚至有碍于修辞目标的实现,将不利于实现修辞目标的真情实意掩盖起来,使修辞者的表达看起来像是“诚”的真实流露,恰恰是修辞产生效用的一个基本条件。[4]
坚持“立诚”和放弃“立诚”形成两派,两派立论的依据可简单梳理如下;
立诚派认为:
1.立诚是中国修辞学的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王希杰、陈光磊)
2.修辞具有崇高目的和认知作用,要追求真理,维护真理;反之,则陷入诡辩,营造虚伪。(王晓娜[5]、王希杰)
3.放弃立诚,致使修辞学声誉狼藉,地位下降。(王晓娜、王希杰)
4.不言立诚将片面强调修辞的技巧性,使修辞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王希杰)
5.修辞是一种道德观念映照下的言语交际行为,“立诚”是一切交际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陈汝东[6]106、王希杰)
6.“诚”是天道,是万物万事的先天秩序,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格理想,是内心修养的准则,是内心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任何一个时代,修辞都必然涉及道德问题、价值问题。(王晓娜)
7.西方亦有立诚说。如:
通过从哲学的角度对当时流行的言说艺术进行审视和批判,柏拉图提出了“求真务实”这一原则,要求言说者在交流中摒弃一切虚、假、浮、诡,以追求、表达和传播真知为己任。[7]21
古罗马修辞学家昆提利安将修辞界定为“善言的科学”。“他坚持认为修辞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并将道德准则看成是修辞的一个内在构成成分。……明确要求修辞者不仅应该考虑怎样说才有利于说服,更应该想到怎么说才符合义理。”[7]122、125
弃诚派认为:
1.修辞是工具性的,与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无关。 (高万云、周强)
2.修辞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象,立诚不是实现目的的必要条件;有时,立诚会降低修辞效果;有时不仅是不要立诚,而是需要“立伪”。(周强、高万云)
3.即使需要立诚,也无需出自内心,只需在修辞过程中装出“诚”的样子,以赢得对象的好感。(周强)
4.立诚缺乏事实依据,缺乏操作性。(高万云)
5.立诚属于文化语境要素,无需独立作为原则立项,即使立项,只能约束伦理修辞学。(曹德和[8])
6.西方也有弃诚说。如:
亚里士多德强调修辞人格,但是他认为修辞人格不是指言说者惯常的品格,仅指言说过程中体现的临时人格表象,他说:“[对言说者的信任]必须源于言说,而不是源于言说之前业已存在的有关言说者人格的看法。 ”[7]56
意大利政治家、修辞家马基雅维利1513年出版的《王公》(也译为《君主论》)认为,修辞者如王公们无需真正具备慈悲、忠诚、仁义、信实等品质,但是一定要“显得”拥有这些美德,因为“人们对你的了解是基于你看上去是个什么样的人。”[7]206
修辞“立诚原则”,涉及这样一些核心问题:修辞的性质是什么,与道德有没有关系?立诚对于修辞效果的影响是怎样的,该如何看待?立诚有无“事实依据”,有无可行性?立诚是绝对的,还是辩证的?这些问题分析透彻了,两派分歧的实质也就看清楚了,我们应取的态度也可确立了。下面,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修辞的性质是什么,与道德有没有关系?
或说修辞是工具性的,或说修辞具有社会性。如果是工具,“用它害人与用它助人是使用者的问题”[3],与社会道德和历史规律的评价无关;如果具有社会性,当然与社会道德紧密相关,陈汝东就说过:“修辞行为是一种言语道德行为。……修辞研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因素,不能把修辞行为置于纯粹的语言手段的选择调适的真空视角下。”[6]107工具性和社会性都有根据。众所周知,“‘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9]将修辞作第一种解释,即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那么修辞是工具性的,这个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无论贤愚善恶,无论贵贱贫富,至于使用目的的善恶,使用效果的好坏,与这个工具无关,的确像高万云说的,那是使用者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工具性修辞无须给予社会道德的评判,作为道德评价的立诚原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看作修辞的总原则更是无以成立。将修辞作第二种理解,即指调整语言的行为,使用语言的修辞活动,那么修辞便具有社会性。修辞作为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它包括修辞主体、修辞目的、修辞对象、修辞语境、修辞手段(用这个术语涵盖方法技巧规律等)、修辞效果乃至修辞评价等等要素。修辞主体是人,修辞对象是人,而人正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充分体现社会性;修辞目的、修辞语境、修辞效果和修辞评价关涉社会状况、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社会道德,同样充分体现社会性。也可以说得更简单一些,修辞行为、修辞活动,是人的社会行为、社会活动,具有社会性天经地义。从言语行为理论看,修辞活动就是使用语言的言语行为,“而言语行为既是一个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行为。……应当从社会心理、文化价值等方面去寻求言语行为的本质和分类。”[10]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性修辞与社会道德息息相关,作为道德评价的立诚原则被强调因而成为必然,被视为修辞的总原则也是成立的。
由此可见,对于立诚原则的分歧,源于对于“修辞”理解的差异,那么哪一种理解更合理?我们的看法,第二种理解,即修辞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的理解更为合理。首先,工具性修辞源自社会性修辞,并服务于社会性修辞,因为方法技巧规律等来源于修辞活动,总结方法技巧规律是为了指导修辞活动,服务于修辞活动。因此,理解修辞概念,应该优先取上述第二种解释。其次,人们日常对于修辞的理解,最先映入脑际的是修辞活动;学者们研究修辞,设立的研究对象优先考虑的也是修辞活动。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修辞原则的讨论,是就修辞活动而言的,只有活动才有原则的遵循问题,不仅立诚原则如此,其他原则,例如得体原则——似乎没有谁表示怀疑,提出取消——离开修辞活动,将无以存在,无须存在;如果把修辞理解为方法、技巧和规律,那么这种修辞无须遵循什么原则,而且原则本身就应该包含在规律之中,因为对于原则的遵循便是方法,便是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分析,我们主张修辞与社会道德关系紧密,修辞应该立诚,立诚应该作为修辞原则。
2.立诚对于修辞效果的影响是怎样的,该如何看待?
立诚派认为,立诚对于修辞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甚至是修辞效果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弃诚派认为,立诚与修辞无关,对于修辞效果无所谓积极价值,相反,有时还会损害修辞效果。“如果不分场合不看对象凡言必诚,那人类也不复为人类,尤其是许多时候,立诚降低了修辞效果,所以我们说这一‘原则’是不可靠的。”[3]“修辞者真实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在很多情况下无助甚至有碍于修辞目标的实现。”[4]
我们同意立诚派观点,下面将详细论证。不过,弃诚派的说法也有合理成分,如果 “凡言必诚”,将立诚原则绝对化,有时的确会产生不良效果,但是弃诚派以偏概全,以特殊否定一般,从而否定立诚原则,那是不妥当的——这个问题下文将专门讨论。
1)立诚是修辞的前提,是实现修辞效果的前提
诚,《辞源》解释为“真诚、真实”。 真诚,要求态度诚实,情感真挚,合作主动;真实,要求言辞符合事实,符合事理,或者符合表达者的真实认识。试想,修辞参与各方(或双方)如果根本缺乏合作的真诚,那么修辞便无法开展,修辞就根本不存在;如果修辞主体都信口雌黄,背离事实,违背事理,口是心非,那么修辞便无法进行,修辞就没有效果。由此可见,保证修辞的开展、进行并取得效果,立诚不可或缺,所以立诚是修辞的前提,当然也是获取修辞效果的前提。
2)立诚赢得信任,强化效果
古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至诚至真的言行,能够感天动地,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再顽固的头脑也会动摇,就像金属石头也会开裂一样。
汉代刘向说:
人君苟能至诚动于内,万民必应而感移。尧舜之诚,感于万国,动于天地,故荒外从风,凤麟翔舞,下及微物,咸得其所。[11]
古罗马帝国时期圣奥古斯丁说:
如果面对一个选择,言说者必须坚信“没有任何表达方式能胜过真诚的描述”,从而坚持用言说的内容实质而不是动听的言辞来取悦受众。[7]163
诚信之人,品德高尚之人,具有强烈的语言责任心,出言吐语讲理据,重然诺,赢得普遍尊重和信赖,修辞效果明显强于一般。请看《水浒全传》一例:
当日筵宴上,宋江把救了刘知寨恭人的事,备细对花荣说了一遍。花荣听罢,皱了双眉说道:“兄长没来由,救那妇人做甚么?正好教灭这厮的口!”……花荣道:“兄长不知……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按;指知寨刘高)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只把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兄长却如何救了这厮的妇人?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正好叫那贱人受些玷辱。兄长错救了这等不才的人。”宋江听了,便劝道:“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贤弟休如此浅见。”花荣道:“兄长见得极明。来日公廨内见刘知寨时,与他说过救了他老小之事。”[12]402-403
花荣听说宋江在清风寨救了刘知寨的老婆,虽没怪责,却深表遗憾,说宋江救错了人。花荣痛恨刘知寨,“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尽管如此,接下来,宋江劝解花荣,要他尽弃前嫌,与刘知寨和睦相处。这要求与花荣的现实状况和心理基础反差巨大,正常情况下,绝难实现;换言之,宋江这番劝解的修辞效果应该接近于零。然而,奇迹发生了,花荣接受了规劝,说“兄长见得极明”,宋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宋江的劝说,既未多方征引,严密论证;亦未声情并茂,动之以情,不过三言两语而已。宋江本人无权无势、无钱无力,因误杀阎婆惜,无处安身而投奔花荣。那么,奇迹何以发生?宋江的成功,完全缘于他高尚的人格,他凭着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赢得花荣的无限信赖。
宋江人格魅力造就的神奇,并非花荣这一例。在清风山,王矮虎抓到清风寨寨主刘高的妻子,带到房中求欢。这个王矮虎,“诸般都肯向前,就是有这些毛病”。这是清风山大头领燕顺说的,表明王矮虎一向有此恶习,燕顺他们或许有过劝阻,恐怕都无济于事。可是,宋江认为,王矮虎的行为有辱江湖好汉声名,而刘高又与花荣同僚,便力劝王矮虎放过那妇人。最后,王矮虎虽然很不情愿,但到底还是放过了那妇人。[12]397-399本来,宋江自己也是被抓到山上,小喽啰正将他开膛剜心,燕顺得知是宋江才把他救下来的。宋江与清风山没有半点交情,充其量算个山中过客,然而他却能说服连大头领都说服不了的王矮虎,足见其人格魅力的强大。
3)立诚赢得长期效果
言语的修辞效果,具有时间效应。要赢得长期效果,唯有立诚。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孔子被历代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何能如此,原因很多,而主张诚信,恪守诚信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孔子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15诚信是交友之道,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3]172“直”就是正直,“谅”就是诚实。孔子学生子夏也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13]3诚信是治国之基,如,当子贡询问怎样治国时,孔子提出三大要素:“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3]120而当子贡一再追问三者中“必不得已而去者”时,孔子将“民信之”留到了最后,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120,意谓百姓的信任、拥护乃治国首要条件。诚信还是教育之纲,所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2]6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在《论语》中主要以‘信’这一概念出现。……‘信’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8次,其中36次是作为伦理概念来使用的。《论语》共20篇,其中16篇谈到了诚信问题,可以看出孔子对‘信’之重视。”[14]
李白洒脱不羁,傲视独立,诗笔飞扬,诗风豪放。中国历史上,千年万载“诗仙”唯此一人!但是,孤傲的个性,狂飙的思绪,丝毫不影响他修辞立言的诚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在《侠客行》中以五岳为轻来赞美侠客然诺之重,极言诚信的重要。这是赞美侠客,也体现他的追求。有人用“童真”二字评述李白其人其诗,说:“他的诗连同他的人一样,飘逸、豪放、童真,飘逸得像仙鹤,豪放得像长江,童真得像孩提。……童真是李白诗歌得以流传不朽的生命本真。……童真成全了李白。”[15]我们确信这个结论,没有童真,李白便没有他的童性、童趣、童语,就失去了天才的创造力,就不能成为诗仙。但是,我们更加确信,童真是本真的、诚信的,李白其人其诗是本真的、诚信的。因而,李白之千古不朽、万世流芳,有赖其童真;进一步看,则缘自其本真、诚信。有句话说得好:“也许做个诗人比较容易,但做个真实的诗人却很难,如同我们做个真实的人一样。”[15]李白就是个天才而又真实的伟大诗人。推而广之,唐诗之不朽,同样缘自其本真、诚信,所以金代元好问说:“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尔矣。 何谓本? 诚是也。 ”[16]
“立诚”赢得长期效果,短期却适得其反,往往亦有之,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发表就是这样。马寅初是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解放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职务。出于经济学家的敏感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心,马寅初通过几年的调研,1955年写出了 “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经过修改和补充,1957年6月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题为《新人口论》。其观点主要是“一个前提、五大问题、三项建议”。一个前提是中国人口增殖过快;1953年人口普查,已经超过了6亿,自然增长率达到20‰,按此率计算,15年后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 16亿;如按增长率30‰计算,15年后将达到9亿多,50年后将达到26亿。五大问题是:人口增殖过快与加速资金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原材料供给、提高人民生活、科学技术进步等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三项建议:一是在1958至1963年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以了解在5年或10年中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二是大力进行宣传,破除子女问题上的封建传统观念,待宣传工作收到一定效果后,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结婚年龄大概为男子 25岁、女子23岁;三是节育办法上,主张避孕,反对人工流产。[17]
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证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态度严谨,思想纯正,绝非哗众取宠。他表里一致,高度自信,当他的观点受到否定和批判时,他坚定地表示:“20年后,政治家们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会感到困难,他们会想到兄弟的‘新人口论’,他们会后悔的。”[18]马寅初具有高度的语言责任感,恪守修辞立诚原则。但是立诚并未赢得尊重和信任,相反“遭到了暴风骤雨式的批判”。[19]1960年马寅初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63年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也被罢免,从此,他的身影和声音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整整2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马寅初得以平反,“新人口论”得以翻案和正名,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1年中国人口学会成立选举他为名誉会长。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1993年9月,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授予马寅初。[20]俗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寅初的诚信修辞虽经波折风雨,但最终赢得了长久乃至永恒的尊重和信赖。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完全因为他的诚信和执著,如果背弃诚信,迎合时势,巧言取宠,可能得势于一时,转头来必将落得个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3.立诚有无“事实依据”,有无可行性
有人断言,修辞立诚事实上做不到,“不可行”。这种说法缺乏辩证思考,从常识、理论和事实上看都难以成立。
从常识上看,人类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一路走来,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坎坷,总是朝着美好而前行。这其中,法律的强行保障和道德诚信的自觉,是护航的双翼,而诚信自觉的重要表现之一当然是修辞立诚。因此,人类发展前行的历史业已无声而有力地证明了修辞立诚的存在。如果人类或者一个民族,失去起码的修辞立诚防线,那么人类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从理论上讲,社会道德的形成和生效必然具备可实施的行为基础,行为诚信的道德原则的形成和提出,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坚守并事实上业已坚守这一原则。修辞立诚属于行为诚信道德原则范畴。行为诚信道德原则在中华民族(也在全人类)已经存在并“生效”了几千年,说明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可以并已经坚守了这一原则。再者,道德像法律一样,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只是约束手段和强力程度的不同。法律依靠国家机器,强行约束;道德依靠舆论,强力程度较弱。既然提出约束,就意味着有人不想被约束,否则,“约束”也就不必要、不存在了。而越是有人不想受约束,越是要加强这种约束。因此出于对社会、对民族负责的需要,人们有责任有义务增益道德舆论,而不能做得相反。
从事实上看,古今中外大量存在着修辞立诚的动人故事。
故事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布鲁诺,顶着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并发展哥白尼“日心说”,反对“地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后来他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罪名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维护真理,修辞立诚,不惜献出宝贵生命。
故事二:《史记·季布栾列传》中有个俗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演变为成语“一诺千金”。季布原为项羽部将,后来成为西汉的将军。俗语说季布是个重然诺的君子,《史记》里他的本传倒未见他重然诺的故事,但是另有一个事实,反映季布是个修辞立诚的君子:
汉惠帝时,匈奴王单于写信出言不逊,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众将领迎合吕后,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听了此言,殿上将领个个惊恐不已。吕后倒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之事。[21]
故事三:2003年春夏之交,SARS(非典)正在世界横行,我国也未能幸免,从南到北纷纷出现病例,来势凶猛。这种病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当时尚无特效药,防治不当或出现疏忽,就有可能给一个民族或国家带来毁灭性灾难。4月3日,中央电视台疫情报道中,时任卫生部长的张文康表示“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并宣布北京的SARS病例为“12例,死亡3例”。北京301医院退休军医、被返聘为医院专家组成员的蒋彦永,工作在反SARS战斗的第一线,感到宣布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于4月4日,写了一封署名信。他在信中写道:“今天我到病房,所有的医生和护士看了昨天的新闻都非常生气。所以我就给各位发此信,希望你们也能努力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负责,用新闻工作者的正直呼声,参加到这一和SARS斗争的行列中来。……我看了新闻后就打电话向309医院 (现在是总后指定收治SARS的医院)咨询……309医院已经收治了60例SARS病人,到4月3日已有6人死亡”。该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分别于4月4日和5日发给了凤凰卫视和中央四台,但没有下文。4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对蒋彦永进行了采访。蒋彦永表示,“我就跟他们把我了解的讲了讲,9号外头就传开了。”随后,中央免除了张文康和北京市委一位副书记职务,从此正视疫情,客观通报,积极防治,最终战胜疫情。有记者问起蒋彦永写信的原因,他说:“我觉得医生不说真话,死人要多,国家要吃亏。 ”[22]
总之,无论从常识上看、理论上讲,还是依据事实,修辞立诚是可行的,毋庸置疑的。
4.立诚是绝对的还是辩证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政策还有策略,规则还有例外,原则还有灵活性,立诚当然也不能绝对化。
仅举几例:
例一: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问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国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一向以直言快语著称的陈毅元帅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 “捅”的动作,接着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道:“我们是用竹竿子把它捅下来的嘛!”这一回答引得全场记者哄堂大笑。[23]——飞机绝不是捅下来的,陈毅之不诚。乃保守国家机密之需要。
例二:三国时期,孙权采纳张昭之计,虚将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一家老小收监,令其入川央求诸葛亮劝说刘备归还荆州。诸葛瑾来到成都,“玄德问孔明曰:‘令兄此来为何?’孔明曰:‘来索荆州耳。’玄德曰:‘何以答之?’孔明曰:‘只须如此如此。’计会已定,孔明出郭接瑾。不到私宅,径入宾馆。参拜毕,瑾放声大哭。亮曰:‘兄长有事但说。何故发哀?’瑾曰:‘吾一家老小休矣!’亮曰:“莫非为不还荆州乎?……兄休忧虑,弟自有计还荆州便了。”诸葛瑾拜见刘备,呈上孙权书信,刘备大怒,申言不还荆州,并要讨伐东吴。“孔明哭拜于地,曰:‘吴侯执下亮兄长老小,倘若不还,吾兄将全家被戮。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玄德再三不肯,孔明只是哭求。”[24]——这里,诸葛氏兄弟之所言,皆非立诚之辞。此乃军事斗争之需要。
例三:黄梅戏《徽州女人》中,一位山村姑娘、剧中主人公“女人”15岁时出嫁了,可是“丈夫”稍前暗自逃走,“女人”从嫁出到年老,空守了一辈子。在嫁入的第10年,“丈夫”寄回一封信,说他在外乡已经娶妻生子,儿子5岁,信中还带有一张“全家福”照片。面对此情此景,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当即决断:“不能讲,不能讲。……别让伢子(按:指“女人”)知道。 给老大(按:指“丈夫”)去封信,什么也别提,就报平安。”老秀才的意思,不要告诉“女人”,她的丈夫已经娶妻生子;也不要向“丈夫”提及,十年来家中还有一个女子一直在守候着、等待着他回来。众人依从了老秀才,来了个集体撒谎。[25]——这是平民的不诚,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礼教,同时不给“女人”徒添烦恼,在那个年代,标榜的是“烈女不嫁二夫君”!
修辞不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概而言之,不诚现象有两类:一类是道德容许或法律强制要求的不诚,另一类是人性弱点导致的不诚。
第一类如果再分析,又有若干种。其一,重大社会活动如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活动中要求恪守秘密,各种“保密法”是法律强制要求的集中表现,人们对叛变以及出卖经济秘密等行为的唾弃,也是此类要求的表现。其二,民众日常活动中的某些特别要求,关涉到社会禁忌、习俗规范。鲁迅先生《立论》[26]中说,一家人家把满月的男孩抱出来给大家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鲁迅先生为遭打者叫屈,其实不然,这打得活该!他违反了习俗规范,喜庆的时刻,面对新生儿,只能祝福,不可说不吉利的话。中国历来要求为尊长者讳,俗语有 “子不言母丑”,在公开场合,谈到尊长者,一律不得言及丑恶,哪怕心里确有不良感受。对于重病之人,隐瞒病情,说他一定会好起来,以示鼓励和祝福,这是人之常情。其三,顾全面子的要求。人人都讲面子。俗语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人常说,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面对失意之人,莫谈得意之事,这都是给人留面子。有些话虽然诚实,但损人面子,也是不妥的。所以,人们倡导,“非原则问题,以赞扬为主。”
第二类,人性弱点导致的不诚,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支持和认可。也有不同情形。其一,私欲膨胀,追求分外的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同时损害他人乃至全社会的利益。如伪装行骗、非法行医、虚假广告、欺上瞒下等行为中虚假性陈述。其二,迫于形势,谋求自保。有句俗话,“遇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中,全国知识分子都参与其中,一些人不明真相,人云亦云,但很难说那是不诚修辞;一些人因为反对封建主义而牵连到对孔子的批判,如巴金老人,撰文《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参与批孔,也难说他是不诚修辞;但肯定还有不少人明白批林批孔是要批“周公”(指周恩来总理),这些人的所谓批判,就是迫于形势、谋求自保的违心行为,无疑是不诚修辞。据说,在此运动中,周总理也做了检讨[27],这种检讨当然也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全部的检讨都属不诚修辞。当今,会议主持人常常要对会上的讲话尤其是领导的讲话,做个点评,这种点评,清一色褒扬之辞,其中不乏不诚修辞。所以不诚,既为着顾人面子,也怕惹人不悦,遭遇小鞋。其三,性格弱点突出,往往言不由衷。如,习惯大话无当,表现个人优越,他买了一件T恤,本来花了三百,硬要说成一千。再如,生性极其谨慎,迷信“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他做生意,实际一年挣得两百万,却声称养家糊口,保本而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这第三小类的不诚,往往并不直接损害他人利益。
修辞立诚是辩证的,不诚修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不能作为否定修辞立诚原则的理由和借口。
“立诚”与“弃诚”的争论或许还会延续,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修辞必须立诚,修辞需要坚守“立诚原则”。中华民族修辞立诚的优良传统,今天不仅要回归,还要发扬光大。
上述“立诚原则”核心问题的分析,清楚地表明,立诚是修辞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立诚能增强修辞效果,立诚是可行的,虽然立诚不是绝对的。
“立诚”还是社会现实的召唤。
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了,物质生活改善了。但是,毋庸讳言,全社会的修辞诚信度却大大降低了。不少官员官腔浓重,“假大空”满天飞,就连权威的统计数字,有时不免受到百姓的质疑。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十全十美、吹上了天的溢美广告,一方面是注水肉、有毒奶、坑爹药、地沟油、冒牌家具……至于短信诈骗、网上行骗就像苍蝇一样赶不走,驱不尽。学术活动中,造假、剽窃屡禁不绝。思想教育中,缺乏诚信底气,满口陈词滥调。人际交往中,装腔作势,阿谀奉承,随处可见。就连跌到路旁被扶起的老人,也有人信口雌黄,诬栽好人,让社会寒心。社会修辞不诚的事实,大家感受颇多,这里仅举一例:笔者曾两次收到加盖“国美电器销售责任公司”公章的“刮卡兑奖彩票”,声称:“在国美25周年辉煌庆典之际,北京国美总部面向全国开展有奖宣传活动,以答谢全国各界朋友对国美电器的关心与支持,活动共发放一百万份广告彩票。”刮卡一看,荣获二等奖(第一次也是二等奖),奖品为价值33万元的北京奔驰轿车一辆!彩票乃彩色印制,有活动原因、活动规则、兑奖说明、联系方式,更盖有某公证处专用章,录有两名公证员的姓名、工号以及照片。看上去很真实,但是,谁相信天上能掉下如此馅饼?打开网络一查,原来,有很多网友像我一样遭遇了同样的滑稽蒙骗之事。
今年6月,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过一个演讲,说的是社会上语言腐败问题。他说:“语言腐败就是不诚实,实际上就是我们一开始讲到的说假话。……思考我们现实的情况,我就觉得语言腐败这个问题,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应该说中国改革当中的好多是非是没法搞清楚的,(那)下一步改革,我觉得也会非常的难。”[28]
面对如此社会修辞环境,我们的祖先身居天国也为他们的后人焦虑不安,而我们竟然要抛弃修辞立诚的祖训,既有辱先人,也贻患后代。道德主要依赖舆论的支撑,所有修辞学研究者,有责任、有义务倡导修辞道德,宣传修辞立诚,坚守“立诚原则”。
“立诚”更是人类生存法则的必然要求。
讨论人文社科问题,最终必须回归人性,从人类生存法则中寻找立论依据。我们讨论修辞的立诚原则,不是把修辞看作技巧和规则,而是看作一种社会活动,人们的言语活动。凡社会活动的原则要符合人性要求,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修辞立诚原则的坚守,主张立诚的辩证法,正是出于人性和生存法则的考虑。
尼采在谈到“真实”和“欺骗”这两个概念时指出,“掩饰”是心智出于“维护个体生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能力”,“真实”则是群体为了避免其成员陷入一场人与人之间的大混战而“发明”出来的一个起调节作用的概念。人们“痛恨的并非欺骗本身,而是其后果令人厌恶和痛恨的那些种类的欺骗”。同理,人们之所以追求“真实”,也完全是因为它带来的那些“起着维护生命的作用、令人愉快的后果”。[7]282
不诚就是“掩饰”、欺骗,不诚的发生,原来是人类个体维护生存的本能体现,所以不诚是客观存在的。不诚现象中,有的不会“令人厌恶和痛恨”,社会能够接受;有的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社会必须抵制。这就是立诚的辩证法。社会性是人类的根本特性,个体生存重要,人类生存更加重要,个体寄存于人类社会之中。为了避免人类生存秩序的混乱,防止人类在混乱中衰颓和消亡,人们必须追求“真实”,言说必须追求“真诚”,修辞必须强调立诚,坚守立诚原则。
[1]陈光磊.先秦修辞思想导论[M]//修辞论稿.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199.
[2]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
[3]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7).
[4]周强.从西方修辞的视角看“修辞”与“诚”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10,(2).
[5]王晓娜.修辞立其诚与两种修辞观[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3).
[6]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8]曹德和.如何看待关于修辞原则的不同表述——兼谈建立修辞原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2).
[9]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0.
[10]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C]//严辰松,高航.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75.
[11][汉]刘向《新序·杂事四》[EB/OL].国学导航-新序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101/01xx/005.htm.
[12][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3]夏延章,等.四书今译·论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14]梁堂华.从《论语》看孔子的诚信思想[J].船山学刊,2009,(4).
[15]康怀远.说李白的童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3).
[16][金]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M]//李修生.全元文(第1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309.
[17]田雪原.马寅初《新人口论》始末[J].中国报道,2009,(11).
[18]马嘶.20年后,他们会想到兄弟的“新人口论”的[J].领导文萃,2011,(6).
[19]祝彦.“单身匹马”真英雄——记马寅初[J].文史天地,2005,(9).
[20]陈宝敬.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J].四川统一战线,2012,(1).
[21][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1305.
[22]楼夷.SARS西侵:蒋彦永——诚实的医生[EB/ OL].新浪>财经纵横,2003-10-20.http://finance. sina.com.cn/g/20030508/1230338214.shtml.
[23]编辑部.用竹竿捅飞机[J].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4,(10).
[24][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5]陈薪伊,刘云程.《徽州女人》第二幕“盼”[EB/OL].中安在线>黄梅经典,2003-10-20.http://drama.anhuinews.com/system/2003/10/20/000470211.shtml.
[26]鲁迅.野草·立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46.
[27]胡觉照.“批林批孔”——“文革”的一场闹剧[EB/ OL].我的搜狐,2011-7-25.http://hujuezhaovip. blog.sohu.com/179274993.html.
[28]张维迎.语言腐败在当今中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EB/OL].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2012-06-11.http://phtv.ifeng.com/program/sjdjt/detail-2012-06/11/15198876_0.shtml.
(责任编辑 岳毅平)
H05
A
1001-862X(2012)06-0159-009
安徽省教研课题“《言语交际》课程的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100683)
江结宝(1953—),安徽潜山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