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美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东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53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结合前人治验,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合薏苡仁汤加减,于2005年4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0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所选30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20 ~48 岁,平均年龄(31±7)岁;病程8~54 个月,平均病程(30±15)个月。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制订。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拒按,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妇检子宫触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 临床诊断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鉴别,盆腔B 超有助于诊断。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 岁以下,或在65 岁以上,妊娠妇女或哺乳妇女;②合并心血管、肝肾和其他系统重大疾病;③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①中医治疗。治疗原则:利湿化瘀,活血消肿,方拟薏苡附子败酱散合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10 g,附子6 g(先煎),败酱草20 g,红藤20 g,瓜蒌仁10 g,丹皮10 g,桃仁10 g,赤芍15 g,香附10 g,三棱10 g,皂角刺10 g,黄柏15 g,苍白术各10 g,黄芪20 g。 临证化裁加减:热重者加椿根皮;湿重者加茵陈;痛甚者,加桂枝,延胡;虚寒者,加党参、菟丝;血瘀甚者加乳香、莪术。 用法:第一煎附子先煎30 min,去其毒性,后余药同煎,1 剂3 煎, 两煎混合分早晚服用, 第3 煎晚上加水熏洗外阴,每次3~5 min 左右。 10 d 为1 个疗程,共用2 个疗程,间隔2d。经期停药,治疗期间禁房事。②西药:左氧氟沙星0.2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g,每日1 次,静脉滴注;替硝唑100 mL,每日1 次,静脉滴注。 一般3 d 为1 个疗程,共用2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
①疗效性观察:临床症状,妇查,B 超。 ②安全性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好转,包块缩小1/2 以上;有效: 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改善,包块缩小1/3 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从表1 可知,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疗效比较[n(%)]
治疗组治疗前后附件包块变化情况。 该组有20 例发现附件包块,治疗前后均进行妇检与B 超检查。 经治疗20 例中,痊愈(包块消失)15 例,好转(缩小1/3~1/2)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5.0﹪。 随访结果,定期电话访查1年,每3 个月复查B 超,于5~8月时发现痊愈病例中,复发2 例(6.8﹪),1 例为患者症状及体征阳性伴盆腔少量积液,1 例为盆腔小包块, 守原方加减1~2疗程治愈。总的来说复发率低。不良反应,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均耐受,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胡某,女,工人,已婚,2008年5月3日就诊。患者患“慢性盆腔炎”已有3年,下腹疼痛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均用抗生素治疗。1 周前因劳累再次发作,刻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小腹疼痛,右侧尤甚,下腹坠胀,腰骶胀痛,带下色黄量多,质稠味臭。 舌质暗红边齿形,苔腻略黄,脉涩。
腹部触诊:耻骨联合上可触及鹅卵大无活动性之硬块,境界欠清,压痛明显。 妇检:已产式,子宫后位,大小不清与盆腔包块粘连,表面凹凸不平,质硬,压痛明显,双附件有抵抗、拒按,后穹隆触痛明显,宫颈糜烂Ⅲ度,有少量米泔水样分泌物。 B 超提示:子宫右后方37 mm×31 mm 低回声团块,包膜稍厚;盆腔积液范围约39 mm×36 mm。 血常规示正常。 白带常规示脓细胞+。 诊断: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治疗:予上述中药基本方加党参、莪术。每日1 剂,日服2 次,用法同前;西药同前。 10 d 后,自觉症状消失;2 个疗程结束,妇检:子宫后位,质软活动佳,双附件变软,压痛无。B 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3 个月后复查B 超无变化。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尤以慢性盆腔炎更为多见。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 该病病情较顽固,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效佳。
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带下”“腹痛”“癥瘕”等范畴。 20世纪80年代,国家卫生部按中西医通用病名“盆腔炎”编入《中医妇科学》。 病属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搏结,蕴结胞宫,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易反复,久病多虚、多瘀,邪实是慢性发病的主因,病理性质属本虚夹实,邪实为主。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肠痈内已成脓,具有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薏苡仁汤主治肠痈初起,湿滞血瘀;张秉成:“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 慢性盆腔炎发病多与湿、热、瘀有关;遵循异病同治原则,我两方合用,治拟利湿化瘀,活血消肿。 方中薏苡下气排脓,败酱咸寒清积热,少佐附子辛热,散寒湿;红藤,清热解毒,消瘀散结;赤芍,香附、丹皮,三棱、桃仁气血并治,活血化瘀;黄柏、苍术清热化湿。 皂刺、瓜蒌仁消散软坚;又因其病性迁延,久病必虚,重用黄芪补虚益损,祛瘀而不伤正;综上所述,此方标本兼治,祛邪不伤正,且又中西医结合,既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又改善血液循环,粘连组织的松解。 且通过中药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易吸收,改善盆腔淤血,促进炎性灶组织的消退和吸收。
从随访结果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疗效满意,减少了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医药卫生改革方针。 当然,临床还应嘱托患者注意卫生、畅情志、忌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