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晶晶,陈胜江,王金梁,张周龙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群,临床上以烧心、反酸为典型症状,还可以出现许多其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气管炎、胸痛、牙侵蚀症等[1]。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包括胆汁、十二指肠液、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害[2]。现有研究提示DGR对GERD、Barrett食管、食管炎、食管癌、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3-7]。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GERD患者常伴有DGR[8],而对GERD的主要治疗用药PPI和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剂是否能改善DGR,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了GERD患者合并DGR,应用雷贝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后DGR是否有变化。
1.1选取对象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GERD患者同意受检者,共73例。所有实验对象均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腹腔占位、腹水等可能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且近1周内均未服用胃肠促动力药物。
1.2纳入及分级标准
1.2.1 GERD的纳入标准 依据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起草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9],所有实验对象均符合GERD诊断标准。
1.2.2 GERD症状评分标准 采用王其璋《胃食管反流病学》中GERD症状的评分标准,根据烧心、反酸、吞咽痛、吞咽困难4个GERD常见症状的发作频率(1分:<1次/月,2分:<1次/周,3分:<1次/d,4分:每日均有发作)、病程长短(1分:<6个月,2分:6~24个月,3分2~5 a,4分:>5 a)、严重程度(1分:仅有轻度厌烦,2分:影响生活兴趣,3分:干扰正常生活,4分:症状难以忍受)分别计分。评分=(发作频率+病程)×严重程度。
1.3用药方法雷贝拉唑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商品名安斯菲,四川成都迪康制药公司,规格20 mg/片)20 mg/次,1日2次,早、晚空腹服用;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加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 g/片)0.2 g/次,1日3次,餐前服用。
1.4试验方法①将受试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36例和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37例。雷贝拉唑组完成实验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5~67岁,平均46岁,失访率为44%;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完成实验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失访率为3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失访率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②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器型号为philips5500)DGR情况。检测前要求禁食10 h以上,早晨空腹进行,检查时嘱患者坐位,身体略向后倾,让被检查者于1~2 min内饮用500 mL清炖肉汤,3 min后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沿幽门平面放置,观察幽门瓣、十二指肠近端之间的液体流动,观察时间为5 min,并同时进行录像。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液体在胃内正常流动方向为蓝色信号;液体从十二指肠近端流向胃窦为红色信号,即反流信号。观察指标为5 min内的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和反流指数。反流强度为从幽门口起红色信号的距离,反流指数为反流次数×反流强度。首次检测结束后,按照随机分组情况嘱患者进行服药,1周后再次检测,比较用药前后DGR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内数据分析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数据分析用独立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结果对伴有DGR的GERD患者两组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均有明显减轻(P<0.001)。
表1 两组GERD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
2.2两组治疗后DGR的治疗情况结果雷贝拉唑组与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GERD患者DGR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和反流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见表2、3。
表2 雷贝拉唑组治疗前后GERD患者DGR情况
表3 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治疗前后GERD患者DGR情况
2.3两组之间的对比情况结果雷贝拉唑组与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组两组之间治疗后DGR反流次数、反流强度以及反流指数均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雷贝拉唑与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两组间治疗后DGR情况
GER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GER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失调,食管清除功能下降,食管黏膜屏障损伤,胃排空延迟,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攻击因子对食管黏膜的损害,社会心理因素等[10]。而DGR的发生也是由上消化道的动力障碍导致的胃肠道解剖结构被破坏、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胆囊功能损害、胃肠动力异常、胃排空功能延迟等[11]。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GERD患者常同时合并有DGR的存在,两者具有相关性[8],提示GERD与DGR的发病机制有相似之处。
Marshall等[12]就酸、胆汁反流与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显示,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与酸反流或酸、胆汁混合反流相关。Vaezi等[13]对酸和DGR在GERD中的作用进行的研究显示,在酸反流的基础上合并DGR会加重食管炎的程度。Koek等[14]研究发现,酸暴露和DGR是反流相关食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研究均提示DGR是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显像、实时动态观察,以及能够测定液体流动的彩色多普勒信号,使我们观察DGR达到更好的效果[15]。Fujimura等[16]报道该方法准确率高达97%,且该方法方便、安全、无创、老弱及重病患者均可应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创伤,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实验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方法检测GERD患者DGR情况,它能够直接观察到幽门环的开启与关闭,还可以看到胃壁的收缩及胃动力快慢,能够对DGR进行测量,可直接观察到反流的次数、反流的强度、反流到达的部位(胃窦、胃体、胃底)。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剂治疗GERD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它们是否能同时改善DGR,目前尚未见报道。雷贝拉唑1998年12月由日本推出,并于1999年8月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目前也普遍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作为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剂也在临床使用。本研究观察了GERD患者合并DGR,应用雷贝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后DGR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用雷贝拉唑和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对GERD患者伴有DGR时,在用药1周后,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而单用雷贝拉唑与雷贝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两组间DGR情况对比没有差异。说明应用PPI在改善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同时,对患者存在的DGR也有明显改善,加用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剂并不能使患者存在的DGR进一步改善。提示GERD与DGR的发病机制中,酸可能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 globa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8):1900-1920.
[2] 王宜贞,李军.十二指肠胃反流、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综合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5,3(3):41-42.
[3] Koek GH,Tack J,Sifrim D,et a1.The role of acid and duoden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symptomatic GERD[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7):2033-2040.
[4] Wolfgarten E,Patz B,Hscher AH,et a1. Duodeno-gastric-esophageal reflux-what is pathologic?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and age-matched volunteers[J].J Gastrointest Surg,2007,11(4):479-486.
[5] Chen KH,Mukaisho K,Ling ZQ,et a1.Association between duodenal contents reflux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tablishment of 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 derived from the metastatic tumor in a rat reflux mode1[J].Anticancer Res,2007,27(1A):175-181.
[6] Kolesnikova L.Quantitative-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at 24-h pH-metry[J].Ter Arkh,2006,78(2):32-35.
[7] Mabrnt JY,Collard JM,Baulieux J.Duodenogastric and gastroesophageal bile reflux[J].J Chir (Paris),2006,143(6):355-365.
[8] 张莉,陈胜江,王金梁,等.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20-24.
[9]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 2007,46(2):170-173.
[10] 方莉,孟丽娜.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其药物治疗[J].胃肠病学杂志, 2008,13(11):696-698.
[11] 许国铭.胆汁反流与食管炎和胃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0):596-597.
[12] Marshall RE,Anggiansah A,Owen WA,et a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id and bile reflux and symptoms in gsa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ut,1997,40(2):182-187.
[13] Vaezi MF,Richter JE.Role of acid and duodeno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gastroea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stroenterol,1996,11(5):1192-1199.
[14] Koek GH,Vos R,Falmen P,et a1.Esophageal clearance of acid and Hile a combined radionuelide,pH and Bilitec study[J].Gut,2004,53(1):2l-26.
[15] 汤富刚,吕宾,黄斌,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溃疡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和胃动力的定量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6):323-325.
[16] Fujimura J,Haruma K,Hata J,et a1.Quantitation of duodenogastrie reflux and antral motility by color doppler ulrasonography[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4,29(1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