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利
(西安煤航技术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近几年,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渐应用于地形测绘。而地面定标控制测量则成为地形测绘研究的关键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征点权重的区域网干涉定标方法[1]、基于区域网平差理论的定标方法[2]、基于敏感度方程的方法[3-4]、基于差分干涉定标的地形重建方法[6]及定标器布放[5]等,且多集中在方法论述、定标点布放规则等[1]方面。而对于复杂地形区域,野外布放地面控制点(GCP)难度很大[2],因此,如何减少地面定标控制点的数量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机载InSAR地面定标控制测量布点方案。该方案经过多个试验区上万平方千米飞行扫描,进行了近5000 km2的生产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机载InSAR地面定标控制测量的方案受制于使用的机载InSAR系统和定位系统的精度。本方案采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机载InSAR系统及加拿大的POSAV510定位系统,适用于双天线、X波段机载InSAR系统测制1∶10 000、1∶50 000数字测绘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每个测绘带上沿方位向布设若干列。1∶10 000成图相邻列间距不大于20 km,1∶50 000每列间距不大于30 km,每列不少于3个控制点,控制点应充满距离向,覆盖整个测区范围,相邻测绘带控制点应尽可能公用,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如图1所示。
图1 规则区域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2)测区为不规则区域。除按上述要求布点外,凸出测绘带的边缘须沿距离向增布1列控制点,如图2所示。
图2 不规则区域控制点布设示意图
3)每个控制点上应布放角反射器。1∶10 000成图采用30 cm反射器;1∶50000成图采用40 cm反射器。
为了对上述方案进行验证,笔者在约274 km2、10幅1∶10 000测区范围里,沿东西飞行方向布设3列控制点,共计21个,相邻两列间距不大于20 km。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同时,在测区北部布设了一个定标场,共计20个定标点(即图3中框外黑点)。
图3 1∶10 000控制点和定标场的布设
在上述控制点布设方案和定标场布设的情况下,进行了1个架次的飞行,获取了InSAR数据,并测制了DEM、DOM、DLG产品,同时对成像控制点平面和高程精度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1∶10 000定标控制点平面精度统计表 m
表2 1∶10 000定标控制点高程精度统计表 m
由表1~表2可知,在1∶10 000测区内按上述布点方案进行布设地面定标控制点,其成像定标控制点的平面中误差为0.492m,高程中误差为0.419m。其中,高程精度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的一级平地DEM的精度;平面精度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的1∶10000成图精度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笔者也进行了1∶50 000成图的飞行,面积约为5000 km2,沿东西飞行方向布设3列控制点,相邻两列间距不大于30 km,共计49个控制点。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同时,在测区南、北部各布设了一个定标场,共计34个定标点(即图4中圈内的黑点)。
图4 1∶50 000控制点和定标场的布设
在上述控制点布设方案和定标场布设的情况下,进行了6个架次的飞行,获取了InSAR数据,并测制了DEM、DOM、DLG产品,同时对成像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1∶50 000定标控制点平面精度统计表 m
续表3 m
表4 1∶50 000定标控制点高程精度统计表 m
续表4 m
由表3~表4可知,在1∶50 000测区内按上述布点方案进行布设地面定标控制点,其成像定标控制点的平面中误差为 2.183 m,高程中误差为1.1532m。其中,高程精度达到了国家规范的一级平地DEM的精度要求;平面精度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1∶50 000成图精度的十分之一。
实践结果验证了采用本文提出的机载InSAR地面定标控制测量布点方案,对机载InSAR数据进行联合定标,其平面和高程精度可以满足生产1∶10 000、1∶50 000DEM、DOM、DLG 数字测绘成果的要求。
其次,本方案所布设的地面定标控制点数并非最少,而是适应于目前的机载InSAR系统。相信随着机载InSAR系统的不断完善、定位导航系统精度的不断提高,地面定标控制点数量必然会不断减少,从而真正突现出机载InSAR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
[1]韩松涛,向茂生.一种基于特征点权重的机载InSAR系统区域网干涉参数定标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5):1245-1247.
[2]胡继伟,洪峻,明峰,等.一种适用于大区域稀疏控制点下的机载InSAR定标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8):1792-1794.
[3]张薇,向茂生,吴一戎.基于正侧视模型的机载双天线干涉SAR外定标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3):346-349.
[4]张薇,向茂生,吴一戎.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机载双天线干涉SAR外定标方法及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1):82-85.
[5]王彦平,彭海良,云日升.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定标中的定标器布放[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26(1):89-93.
[6]李品,张冬晨,王东进,等.InSAR系统差分干涉定标的研究[J].中国科技大学学报,2009,39(5):46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