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民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66)
鸡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可达20%~60%,病死率10%以上;球虫病是养鸡业中最常见的一种原虫病,对养鸡业危害极大,10~50日龄雏鸡发病率最高,病死率可高达80%。
鸡大肠杆菌与球虫混合感染在养鸡业中较为多见,一旦暴发将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0年8月,笔者对沈阳市东陵区某养殖户饲养的三黄鸡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诊断,根据实践经验和发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仅供读者和养殖户借鉴。
2010年8月,沈阳市东陵区某养殖户饲养的50日龄三黄鸡3500只,雏鸡出现拉白色稀粪或红色血粪。养殖户曾用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治疗,效果不明显,每天平均死亡60只以上,笔者8月18日就诊时,发病1012只,发病率为28.91%,死亡185只,病死率为18.28%。
病雏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病情严重的鸡食欲废绝,严重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水样,有的鸡排出红色血便;个别雏鸡头面部眼睑封闭、肿大,冠、肉髯发青或苍白,并出现呼吸道症状,张口呼吸,有的病鸡废食,衰竭死亡。
雏鸡尸体外观消瘦,鸡冠与黏膜苍白或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液状排泄物污染,有的带有血液;剖开雏鸡尸体,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有的渗出物与心肌粘连,有的心包与胸腔粘连;肺局部瘀血,少数见卡他性肺炎灶;肝脏肿大,肝包膜肥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的整个肝脏被一层灰白色易剥离的纤维素性膜包裹;气囊混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肾肿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和点状出血;盲肠极度肿大,为正常的3~5倍,其中充满凝固或新鲜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现象。
4.1 寄生虫检查 无菌操作取盲肠病变处的刮取物少许,放于载玻片上,与甘油生理盐水1~2滴混合均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大量的球虫卵囊。
4.2 细菌的分离培养
4.2.1 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脏,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呈均质混浊,经24小时培养后形成菌膜,管底有白色沉淀;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隆起及灰白色半透明、直径2~3毫米的菌落;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边缘整齐、富有光泽及粉红色的菌落。
4.2.2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双存在。
4.2.3 取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并产酸产气,能产生靛基质,不发酵蔗糖,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H2S,不分解脲素,不液化明胶,能还原硝酸盐。
4.2.4 药敏试验结果为:氟苯尼考、阿米卡星高敏,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敏,诺氟沙星不敏感。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诊断该病为三黄鸡暴发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
5.1 加强消毒,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舍内通风、干燥、清洁,清除粪便和垫料。应用2%的氢氧化钠对鸡舍、场地、食槽和用具等进行喷洒式彻底消毒,或应用复合酚溶液(45%),喷洒消毒浓度为1%,交叉消毒。
5.2 药物治疗
5.2.1 中草药添加剂治疗:主要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菌灭虫、凉血及中和毒素的黄连、黄柏、黄芪、马齿苋、苦参、青蒿、白头翁、大蒜、花椒、贯众和甘草组成,混匀粉碎,拌料中投服。治疗量:50克药拌料7.5千克;预防量:50克药拌料20~30千克,连用6天。对严重的病鸡可将中草药进行开水浸泡2天后过滤饮用或灌服,药渣拌料中喂饲。
5.2.2 其他药物治疗:应用电解多维200克,氧氟沙星5克溶于100千克水中饮用,连用4~5天。
5.2.3 治疗结果:经过上述治疗病鸡4天临床症状消失,巩固治疗2天,彻底痊愈,从未复发。
6.1 雏鸡发病前,天气闷热,然后突降大雨,地面受凉、潮湿,雏鸡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之,雏鸡料在地上堆放时间过长或用具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导致雏鸡诱发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发生。
6.2 雏鸡在10日龄时,曾发生过大肠杆菌病,应用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而治愈,此次发病应用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治愈率降低,造成大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混合感染或前期用药产生耐药性有关。
6.3 采用自制中草药添加剂控制和治愈本病的原因主要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及杀菌灭虫,同时黄芪、青蒿和甘草等中草药还能对大肠杆菌所释放出的内毒素起到中和的作用,提高鸡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使病鸡得到迅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