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2012-12-09 17:01夏亲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方用汤加减肝郁

徐 双,夏亲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210129)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1]。多发生在产后两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能发生在整个哺乳期。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日母乳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满足婴儿哺育喂养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母乳可以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均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母乳中所含抗体,是其它代乳品无法替代的,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抗病能力。同时母乳喂养也有助于产妇自身体型的恢复,减少产后出血发生。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提倡母乳喂养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达80%,但我国距此还有相当距离[3]。据报道一些城市医院产科,产后缺乳无乳者占20%~30%,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更高[4]。剖宫产后缺乳率更是达到了70%~80%。研究发现,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频率明显高于全麻下剖宫产者。原因是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后母亲可以与婴儿更早接触。剖宫产术后全身使用阿片类药可以安全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应对新生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转运和蓄积。

很多产妇因为乳汁缺乏而放弃了母乳喂养。乳汁缺少不利于婴儿健康发育成长,也不利于产妇产褥期的恢复,甚至会增加乳腺病的机会,随之会用代乳品,不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且现在代乳品不安全性日益影响其使用。

现代医学对于产后缺乳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仅指导产妇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而祖国医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方法。

1 产后缺乳病因

1.1 中医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乳汁为血所化生,而赖气以运行。缺乳病名首见于《诸病源侯论》,当时认为缺乳皆因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而导致。《三因极—病证方论》将缺乳分为虚证和实证,开始分虚实治疗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儒门事亲》所说“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道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深化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傅青主女科》中提出:“失乳乃气血之所化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气旺则乳汁旺,气衰则乳汁衰,气涸则乳汁也涸,必然之势也。”因此,气血亏虚导致乳汁生化不足或者情志不遂导致肝郁气滞而影响乳汁生成,为产后缺乳主要发病机制。固传统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主要分为两大主要类型:一是气血亏虚型,主要是由于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乏源,或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气血衰少,影响乳汁的生成。二是肝郁气滞型,是由于产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运行而致乳汁少[5]。其后引申出各种具体的小分型。剖宫产术后初期以气血虚弱为主,虚为主,但正常进食以后,转为实为主,虚为辅,有演变的过程,现研究的是术后1周内的缺乳,以气血虚弱为主夹杂肝郁的证型。

1.2 现代医学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主要有以下因素:精神紧张、产时出血过多、疲劳过度、营养不足、求美心切、药物抑制、开奶过迟等,同时家族缺乳史亦是导致产后缺乳的一个危险因素[6]。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其对催乳素(PRL)的抑制解除,催乳素与乳腺腺泡上皮受体结合,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作用[7]。产后缺乳主要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激素(PI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抑制催乳素(PRL)的合成和分泌。行剖宫产时,需要产前禁食以及术后体力不够,且喂母乳会加剧切口疼痛,不利于切口愈合,以及无宫缩产妇和第2胎剖宫产者在婴儿吮吸时因为吸吮促进子宫收缩引起痛苦[8]。因为下丘脑功能与情绪有关,故泌乳受情绪的影响较大,同时,心情压抑可以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使乳腺血流量减少,阻碍营养物质和有关激素进入乳房,从而使乳汁分泌减少[9]。研究表明[10],产母抑郁致泌乳的始动时间延后,乳汁分泌量较少,产妇因此情绪更低落,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形成恶性循环。皮质醇浓度的增加,致使乳房充盈感的时间以及乳腺分泌物中酪蛋白的出现时间明显增加。

2 产后缺乳治疗

2.1 中医治疗 对产后缺乳的临床治疗多采用补益气血、疏肝解郁、活血祛瘀、通络下乳等。常选用中药、药膳、针刺疗法[11]等手段进行治疗。

2.1.1 辨证论治 《傅青主女科》一书里将产后乳汁不通分为2种类型:气血两亏和肝郁气滞。气血两亏方用通乳丹加减,肝郁气滞方用通肝生乳汤加减。另有一种分为4类[12]:气血亏虚,方用通乳丹加减;肝郁气滞,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瘀血阻滞,方用加味生化汤加减;痰浊壅滞,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祁氏[13]提出将产后缺乳分成以下几类:气血两亏:补气养血、健脾通乳,方选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选逍遥散加减;痰浊中阻:健脾化痰,通经下乳,方选二陈汤加减;肾虚血瘀:补肾填精,化瘀下乳,方选左归丸合生化汤加减。韩氏[14]总结出产后缺乳论治5法:补气养血,通络泌乳,通乳丹加减;疏肝解郁,行气下乳,逍遥散加减;活血化瘀,通络行乳,生化汤加减;燥湿运脾,通阳布乳,二陈平胃散加减;益气养阴,敛汗充乳,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加减。闫氏[15]更将其分成以下5型:先天不足,补天大造丸加减补肾填精;生化乏源,催乳汤加减益气养血;肝气郁结,通肝生乳汤加减疏肝解郁;乳络壅滞,催乳散活血通络,散结通乳;外感风热,通草汤疏风清热,利络通乳。杨氏[16]总结出中医治疗八法:疏肝解郁法:选方下乳涌泉散加减;益气养血法:选方通乳丹加减;清化热痰法:选方芩连温胆汤加减;燥湿化痰法:选方平胃导痰汤加减;行气活血法:选方漏芦汤加减;活血化瘀法: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滋阴补血法:选方下乳天浆散加减;补肾益精法:选方毓麟珠加减。中医辨证治疗对于产后缺乳的效果显著。

2.1.2 验方 方药组成[17]:猪油4两,核桃仁3两,黑芝麻2两,红糖适量。先将核桃仁、黑芝麻研细末,再将猪油置于火上化开后放凉,把研好的核桃仁、黑芝麻放入猪油中搅匀备用。生产后即可服用,每次1~2汤匙,加适量红糖,一日数次,不拘时候。糖尿病患者则不加红糖。此方能补益精血,使乳汁通畅,又能润燥滑肠,以解大便难之苦。

2.1.3 针药结合治疗 崔氏等[18]针灸加中药治疗产后乳汁不通,针灸取穴膻中、乳根、少泽,气血虚弱型加足三里、脾俞;肝气郁滞型加太冲、期门。气血虚弱型方用通乳丹加味。肝气郁滞型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刘氏[19]运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缺乳,取膻中、少泽(双)、乳根(双),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肝郁气滞配太冲;痰湿瘀阻配丰隆。同时气血两虚型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活络通乳。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痰湿瘀阻型治宜化痰理气,通络下乳。方用二陈汤加减。疗效明显。

2.1.4 推拿治疗[20]

2.1.4.1 全身推拿 (1)按揉穴位:用中指或拇指按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合谷、外关、少泽、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肝俞、膈俞等穴,每穴按揉1 min左右,以达到健脾养胃、疏肝理气、补血通乳的目的。(2)弹拨小腿胃经:因乳房属胃经,故弹拨胃经能益胃,促进气血生成,对虚证者尤为适用。

2.1.4.2 局部推拿 四指指腹或掌根环形按揉乳房周边皮肤2 min,五指相撮以指腹轻轻抓揉乳房10~20次,然后以手掌托住乳房轻轻抖动1 min;自上而下直推胸骨,分推膻中至乳头各10遍;最后采用梳篦法,即左手托住乳房,右手四指分开成梳子状,顺着乳腺导管的生长方向,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拉3~5 min。

2.1.5 按摩治疗 服药的同时,指导患者:①用一手掌从乳房根部将乳房托起,用另一手大鱼际向乳头方向推数次。②用双手在乳头部轻轻做捻法30 s。③双手大鱼际推摩胸部2~3 min(方向:从外向乳头方向)。④用双手交替在腰部做摩法(顺时针)以腰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宜[21]。

2.2 食疗 产后缺乳用食疗应分清其证型,一般主要分成2类:①气虚血弱型,可用鲫鱼粥、黄酒鲜虾汤、参芪猪蹄汤;②肝气郁结型,可用赤小豆粥、通乳粥、炮甲通乳汤。[22]

2.3 西医治疗 根据电磁学及物理热传导的原理,采用氦氖激光联合超短波[23]治疗产后缺乳产妇,疗效尚可。另有低频脉冲电刺激[24]治疗产后缺乳。但是这些方法执行时有一定不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可行性较低。总体来说,在产后缺乳方面的治疗上,西医还是没有明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产后缺乳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母乳喂养的实施,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段,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日母乳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满足婴儿哺育喂养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对于产后缺乳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方法,中药治疗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调节患者整体的内分泌环境以促进乳汁分泌,而剖宫产术后初期以气血虚弱为主,即虚为主,但正常进食以后,转为实为主,同时都夹杂肝郁,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尤其需要关注剖宫产后一周内的缺乳,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研究多见,其作用机理研究不够,尚缺乏相应的药理实验证明其作用的靶点。同时,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还存在着辨证分型标准的统一化,中药剂型的实用化,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完善化[25]等问题,有待于改善这些不足,以真正提高母乳喂养率。

[1]罗元恺,曾敬光 .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6~147.

[2]张宇,彭巧,廖东霞 .产后缺乳的病机研究及治疗现状[J].中医药导报,2008,14(5):117~118.

[3]张高东,王继林 .产科因素与母乳喂养[J].重庆医学,2000,29(2):137~138.

[4]韦黎 .当代产妇缺乳者增多的中医防治思路及其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4):38~40.

[5]林毅,唐汉均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8~242.

[6]柏晓林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及相关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4,20(4):128.

[7]张丽敏,王军,何文娟 .母乳喂养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26.

[8]何美宁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1,(1):96.

[9]周燕蓉,谢萍,毛利华,等 .产后缺乳的中医系认识[J].甘肃中医,2006,(2):27.

[10]何志毅 .产后抑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5):250~251.

[11]柴广麓,刘淑芹 .针药结合治疗产后缺乳120例[J].四川中医,1999,17(10):39.

[12]杨婷,亢丽 .浅述中医对产后缺乳的辨证治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36.

[13]祁慧敏,侯玉华,李小燕 .产后缺乳治疗体会[J].甘肃中医,2010,(7):50.

[14]韩素芹 .产后缺乳论治五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10(7):44.

[15]闫振喆 .产后缺乳辩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82.

[16]杨光 .缺乳中医证治八法[J].新疆钢铁,1996,60(4):8.

[17]董晓丽,魏秀兰 .产后缺乳症验方[J].中医杂志,2010,51(5):135.

[18]崔素芝,赵得风,高淑兰 .中药加针灸治疗产后缺乳112例[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3):219.

[19]刘丽,李文丽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6):452~453.

[20]单春艳 .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1(8):1.

[21]于辉,金季玲 .内服外用综合治疗产后缺乳45例[J].现代中医药,2010,(2):9.

[22]邓运发 .产后缺乳,食疗可补[M].农村百事通,2001,7(2):44.

[23]翟雅香,霍瑞霞,陈超萍,等 .氦氖激光联合超短波干预产妇产后缺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0):49.

[24]刘灶娣,欧季月,李顺好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缺乳临床观察[J].中国现在药物研究应用,2009,3(21):183~184.

猜你喜欢
方用汤加减肝郁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