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蛟,指 导:刘建勋
(云南省呈贡体育运动创伤医院,云南 呈贡 650500)
神经根型劲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痹症”的范畴。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徒手牵引、整复等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30~77岁,其中40~70岁为最多,占70%;病程最长30 a,最短1个月。
1.2 诊断标准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等),其范围与颈神经根支配区域相一致。(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3)X线平片可见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IR成像可清晰显示局部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4)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异常一致。(5)排除颈椎骨骼实质改变(如结核、肿瘤等)、胸部出口综合症、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疾病为主的疾病。
2.1 徒手牵引 首先通过疏理放松点按颈椎相关肌群,患者取卧位,自上而下,在进行疏理放松的同时检查棘突有无偏歪,横突有无旋转畸形,以便作整复时参考。手法由轻到重,初以解痉手法为主,在柔按时手指可感觉到有无痛性结节或僵硬的肌肉,有利于重点理顺,按至痛点减轻或消失。有时可转颈向健侧拉紧肌肉按压,有时可转向患侧让肌肉放松按压[1],各种体位施行按摩均可收到不同的按摩效果。整个疏理放松过程,除了颈椎两侧肌肉以外,还要疏理胸锁乳突肌,前、中、后斜角肌,胸大肌,肩关节周围肌群及肩胛间区肌肉。与颈椎关联的深浅肌群彻底放松后,再进行徒手牵引。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先垂直牵引,然后分别从前后、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个方向全面牵引,牵引时可同时轻微旋转,有些轻微移位即可复位。牵引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变动牵引的力量与角度,如生理曲度变直应在伸展位或稍过伸牵引,如有向后成角则更应过伸位牵引,一般一手放在头上某个位置作为固定点,另一只手则作为支点,相对用力。通过变换不同的支点,牵引不同的部位。每一个方位牵引结束后应缓慢回复到正常放松体位,以免形成新的卡压和滑膜坎顿,每天1次,每个部位重复2~3次,每次5~10 s,总时间不超过10 min,10次1疗程。
2.2 颈椎整复 颈椎相关肌群松弛而无僵硬情况下才能复位,其要点是力点在枕下或枕外,支点在患椎下节棘突旁或横突旁,杠杆从枕外到患椎,力点的用力要大于支点的用力,一般以2~3 kg力度即可。整复手法一定要清楚旋转力点及用力支点,当力点通过颈椎传到支点时,稍加用力即可完成矫正。用力一定要巧,笔者建议不要用突然搬旋的手法,使之发出声响,在病人无准备及保护的情况下用力不容易控制,有一定的危险性。整复不可每天进行,以免造成关节囊和韧带松弛,造成人为的椎体失稳。建议一周2~3次即可。
2.3 其它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以外,配合针灸、理疗、热敷等综合治疗。
2.4 功能锻炼 主要是以头颈部主动向各个方向运动同时加以单手或双手的抗阻力锻炼,提高颈部肌肉力量,变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事半功倍。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好转: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劳累后偶有不适;好转:症状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120例中,治愈20例,显效62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长期劳累和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韧带及关节囊松弛、椎间失稳,继而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间孔和椎管狭窄,致神经根受累而产生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时,要检查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了解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曲颈时,椎间孔增大,能缓解症状;而颈椎后伸时,椎间孔缩小,压迫神经根而加重症状。可进行椎间孔挤压实验,以重现患者的症状,颈椎有5个接触点,即椎间盘,左右关节突关节,左右钩椎关节(下5个颈椎),加上椎间与关节间的维持韧带,他们之间存在着点、线、面的关系[2],健康颈椎各个接触点及维持韧带存在相对的力学平衡,当各种原因造成各个接触点及维持韧带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而形成不同程度的位置改变或位移形成,破坏正常的力学平衡,即形成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是由于椎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增生或椎间盘膨出,椎间关节的脱位、半脱位而造成椎间孔收到挤压,继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症状。牵引,整复即试图重现这种平衡关系,其中牵引是整复的前提,而徒手牵引能随时根据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及角度,比器械牵引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患者更容易接受。一般先沿椎体的纵轴牵引,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牵引的角度和力度。通过牵引可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神经根挤压,松解粘连,促进神经根周围充血、水肿消散和吸收。通过整复,纠正椎体间的轻度移位,从而恢复或部分恢复正常的解剖状态,改善神经根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正常关系,为神经根松绑,缓解神经症状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针灸,理疗,外敷中药,综合治疗,相互协同,增强疗效。而通过功能锻炼,增强肌力,则能从源头上增强肌肉力量、重建颈椎的力学平衡,达到预防的目的。
[1]欧阳孝.实用运动创伤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5.
[2]韦贵康,韦坚,韦理.颈椎病整合手法具体应用及力学原理分析[J].中国骨伤,2009,22(9):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