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丽,费 燕(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患者,男,39岁,因“HBsAg阳性6年,反复右上腹隐痛2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无大量、长时间饮酒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5℃,神志清楚,面色稍晦暗,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睑结膜无苍白、充血,双侧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无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无叩击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查肝功16项:ALT 53.3 U/L、TG 5.69 mmol/L余指标在正常范围,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荧光定量 PCR 法):<1 000 拷贝/ml,AFP 3.8 ng/ml、CEA 2.22 ng/ml,上腹部彩超:肝右后叶高回声实性结节(大小约5 mm×4 mm),结节内部及周围未发现血流信号,胆脾胰声像图无明显异常发现,入院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肝内占位性病变”。立即给予血液、体液隔离治疗,并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护肝,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等治疗。入院第2天,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冻干粉针剂(重庆药友0.6 g,批号1011170)1.8 g+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15 min后,患者自觉胸闷及喉头紧缩感,伴频繁刺激性咳嗽,查体双肺布满哮鸣音,测体温36.1℃、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65 mm-Hg,根据上述症状、体征,临床首先考虑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立即停用该组药物,给予一级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半卧位、吸氧,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 mg缓慢静注,约10 min后症状渐缓解,生命体征平稳,经查体原有双肺布满哮鸣音消退,余无新阳性体征发现。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含有巯基(SH)的三肽类化合物,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1],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下:一是在人体内活化氧化还原系统,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和糖代谢,促进体内产生高能量,起到辅酶作用;二是激活体内的SH酶,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以调节细胞膜的代谢过程;三是与多种外源性、内源性有毒物质结合生成减毒物质起到解毒作用等[1,2]。该药有助于减轻化疗与放疗的毒副作用,同时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多年,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很少,说明书中介绍偶见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博异常、皮疹等类过敏症状,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等消化道症状。
本例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时未合用其他药物,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后立即停止输液,予吸氧、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渐缓解,停药后未再出现过敏反应,有报道[3~5]使用该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咽部异物感,类似支气管哮喘,故考虑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引起的变态反应。临床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过敏反应表现多样,使用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停药并抢救;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细心观察,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的安全。
[1]尹晓飞,李 慧.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致迟发型药疹1例[J].中国药师,2009,12(11):1617.
[2]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
[3]梁 群.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1):4.
[4]潘立清,于海娥,于正翠,等.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引起过敏反应1 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2):87.
[5]张凤琴.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引起过敏反应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