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调查与探讨

2012-12-08 05:03:20张科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汉英语语法定语

张科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0 引言

我国外语教学专家和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大学生特点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不过,但高校英语专业语法课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适宜于各类高校适宜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有待于一线教师深入探索。

2010~2011 学年第1 学期,笔者首次讲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黄河水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英语语法知识较为枯燥,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笔者在授课之前经常思考:怎样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进而提出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1]。 那么,学生希望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呢? 为此,笔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利用第一次课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期望和建议。 然后,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条件等因素,选用较为符合学生意愿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1 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和问题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黄河水院外语系2010 级应用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全部学生,共计100 人。 调查采用书面回答问题的形式,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现场回收91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 调查的问题具体如下:(1)什么是英语语法?(2)你认为语法对英语学习重要吗?为什么?(3)请简述你在中学学习过的英语语法项目。 (4)请写出你认为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的语法项目 (也就是你掌握不好的语法项目)。 (5)你对语法课的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

1.2 调查结果

根据需要,笔者对调查中第四和第五两个问题的回答进行了详细统计,具体结果如表1、表2 所示。

表1 高职英语91 名学生要求重点讲解的语法内容调查表Table 1 Investigation of key grammar points of 91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student's requirement

表2 高职英语91 名学生对语法教学方法的建议调查表Table 2 Investigation of 91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student's advice to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1.3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掌握较弱的语法项目主要有:句子分类、结构和成分、从句、时态和虚拟语气。 学生强烈希望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细致讲解语法;学生较为强烈地希望课堂中多些师生互动,多些时间自主学习与思考;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举实例,多进行练习。

2 英语语法课的教学原则

根据调查结果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法课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2.1 系统原则

作为专门、集中讲授英语语法的课程,语法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英语语法体系。 因此,教师应在归纳和总结学生在中学所学英语语法项目的基础上,使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词法和句法组成,学生在调查中提到的应重点讲解的语法项目正是这两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英语语法体系是一个整体。 在认知要素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认识决定着部分认识,认知整体有利于认识部分。 因此,就语法形式的讲解而言,语法课就应注意以下两点:(1)某一语言形式的讲解须从其高层次的“整体”着眼;(2)某一语言形式的确定应考虑其语体、语境、语篇、语句的需要。 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中认识了“部分”,对“部分”即单项内容或某一特定形式就有了真正清楚的理解[2]。

2.2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1]。 外语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且,调查中有约21%的学生建议教师给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完全不讲,而是应精讲、少讲,主要做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 同时,教师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全部交给学生,教师还是决策者,要精心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并注意启发、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3]。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最希望语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图片、图表、动画、多媒体、相关故事或典故等来辅助讲解,使语法规则尽量生动形象;同时需要教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体会到语法学习的乐趣,变得“好学”、“乐学”。 正所谓“得趣才不忍舍”[4]。

3 英语语法课的适用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 较适用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法课的教学方法有演绎-归纳结合法、英汉对比法、互动讨论法等。 笔者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1 演绎-归纳结合法

演绎法和归纳法是较为常用和受到关注较多的两种语法教学方法。 演绎法教学模式一般为:规则-示例-练习;归纳法教学模式则是:示例→规则→练习。 在语法教学中,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因此,笔者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具体运用模式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种:(1)教师演绎→学生归纳,即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反馈指导→学生归纳。 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适用于中学未曾学习过的语法项目。(2)学生归纳→教师演绎,即教师示例→学生尝试归纳→教师反馈指导→学生再归纳。 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适用于中学学习过的语法项目。 高校英语语法体系所涵盖的语法项目,逾70%在中学出现过,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较多采用学生归纳→教师演绎模式。 在学生归纳时,教师除了采用典型的或真实的语言材料示例外, 还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和归纳语法规则,并适时地提供一些启发和引导。

笔者试以从句(从属分句)分类的教学为例,阐述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考虑到该语法项目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笔者主要采用学生归纳→教师演绎模式。 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1)学生分析句子。

学生分析以下英语句子:

That he likes reading books is known to us.

他喜欢读书,这一点我们都知道。 (1)

We know that he likes reading books.

我们知道他喜欢读书。 (2)

We know the fact that he likes reading books.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他喜欢读书。 (3)

H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 because he likes reading books.

他经常去图书馆,因为她喜欢读书。 (4)

The boy who likes reading books is my class mate's younger son.

这位喜欢读书的男孩是我同学的小儿子。 (5)

Nobody can clearly state the reason why he likes reading books.

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他喜欢读书的原因。 (6)

2)教师提出问题。

(1)请在上述每个句子中的从句下划线,这些从句的形式存在什么联系?

(2)上述从句在句中分别充当什么成分? 其具体类型是什么?

(3)在英语中,从句有哪些类型? 分类依据是什么?

3)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简单总结或具体讲解。

5)学生再互相研讨,举出与教师示例相似的例句,并做解释。

6)教师提供反馈、指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 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并使他们逐步构建起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

3.2 英汉对比法

在语法结构上,英语和汉语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之处。利用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的异同, 可以加强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5]。

定语从句是多数学生语法学习的难点,英汉定语位置的差异引起的负迁移是造成这一难点的主要原因。 为此,在定语从句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英汉对比法。 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1)笔者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汉语“一个男孩,一个英俊的男孩,一个英俊的中国男孩,一个英俊的戴眼镜的中国男孩”和“那个城市,那个美丽的城市,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我出生的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让学生译为相应的英语“a boy,a handsomeboy,a handsome Chinese boy,a handso me Chinese boy who wears glasses” 和 “the city,the beautiful city,the beautiful seaside city,the beauti ful seaside city where I was born”。

(2)笔者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英汉定语位置的差异。 学生会发现,汉语的定语都位于名词之前(前置);英语短语充当定语时位于名词之后(后置),而且构成了定语从句。这时,学生对英汉定语位置的差异就有了初步认知,但还较为浅显。

(3)为了加强这种认知,笔者继续呈现更多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学生的认知。

(4)笔者让学生归纳并阐述他们认知的结果。

(5)笔者进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英语定语从句的构成和功能。

经过上述教学活动,英汉定语位置的差异引起的负迁移减弱了。 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定语从句的构成和功能。

3.3 互动讨论法

互动讨论法是以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经典教学方法,主要指学生和学生互相学习、探讨语法现象和结构。 其具体形式为:学生分组(每组一般4~6 人)讨论,每组由一人担任组长,带领成员就某个主题互相交流、启发和指导。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代表陈述讨论的结果。 教师最后提供反馈指导,以使学生进一步在理论上掌握语法概念知识及用法。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对学生做必要的启发、引导和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掌控学生讨论的时间和进度。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往往仅注重英语句子结构形式的准确,对其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因此笔者主要运用互动讨论法进行英语句子形式与意义的专题教学。 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1)学生分组讨论“Why don't close the door?”(为什么不关门? )在下列三种情况中所表达的意义,然后每组依次进行模仿表演。

Situation 1: One of the speaker's friends always leaves the door open when he comes into the room. The speaker wants to know the reason so he says Why don't close the door? to his friends. (情景1:说话者的一位朋友进房间时总是忘记关门,这位说话者想知道原因,所以他对这位朋友说:“为什么不关门? ”) (7)

Situation 2:A student just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and left the door open. The teacher says Why don't close the door? to the student.(情景2:一名学生进入教室,没有关门。教师对他说:“为什么不关门? ”) (8)

Situation 3:The husband always leaves the bathroom door open after he uses it. The wife is saying Why don't close the door? to her husband? (情景3:丈夫使用过浴室后总是忘记关门,妻子对他说:“为什么不关门? ”) (9)

2)学生分组研讨,用不同的英语句子表达“建议你买黑色外套”的意义[6]。

3)学生阐述英语句子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4)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简单总结或具体讲解。

5)教师让学生互相研讨,举出与教师示例相似的例句。

6)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4]。

4 结语

本文是一项基于黄河水院外语系2010 级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调查分析。 以此为切入点,笔者对适用于高职英语专业语法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开展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毛丽珍.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21-122.

[2] 黄和斌. 认知式英语语法教学——谈高校英语专业独立语法课的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0-34.

[3] 陈运香. 过去、 现在和将来——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56-59.

[4] 花恒.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28-29.

[5] 张风.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改革[J]. 滨州师专学报,2004(3):81-83.

[6]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猜你喜欢
英汉英语语法定语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50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that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异同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