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佶旻
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23
高血压可导致各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后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作压力大,发病年龄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给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合理选用一种降压确切的降压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收集该院自2009年2月—2011年10月联合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57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57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该中心门诊治疗病人,上述患者根据“WHO/ISH 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为高血压。 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成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27 例),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为(40.2±7.6)岁,病程2~10年;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龄为(41.5±6.8)岁,病程1~8年。
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方法治疗。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分散片80 mg,1 次/d,晨起空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片12.5 mg,1 次/d,晨起空服。 两组疗程均为8 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检测血压,1 次/d。 治疗前后均空腹抽5 mL 血液,离心后取血清检测尿常规、血生化和心电图。 密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显效:收缩压降至90~140 mmHg 范围内,且舒张压降至60~90 mmHg 范围内;有效: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20 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10 mmHg;无效: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以及电解质紊乱现象。
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系统和体内钠水平等因素相互交织, 机制单一的药物控制血压往往不充分,合理配伍的联合治疗可以实现降压作用的协同,减少不良反应,并可以起剔除降压作用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因此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缬沙坦是一种临床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物,此药物作用机制为:对血管紧张素Ⅱ与AT1 受体结合过程予以抑制作用,减少血管收缩现象和醛固酮在机体内的大量释放,起到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和心肌异常肥厚情况等药理作用,此外这种药物还能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的重构作用,并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广泛在临床上应用,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物,其降压作用具有时间持续和效果平稳等优点,一般状况下缬沙坦在治疗6~8 周时可达到最大的药理效应[2-3]。 相关研究结果证实, 氢氯噻嗪早期的降压药理作用与利尿有一定的联系,发挥利尿作用后可以使得机体血容量、细胞外液和心搏出量明显减少进而最终起到降压的药理效应。 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后的降压作用与其直接舒张小动脉平滑肌有密切的联系[4]。 本研究中联合使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机体内钠盐的容量负荷进而使得血压明显下降,还可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抑制作用而降低血压。 利尿剂单独长期使用可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而联合应用ARB 后不仅可以增强降压的药理效应, 还可起到抑制机体排钾保钠和激动PPAR-α 的药理作用, 进而减少低血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改善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程度[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具有降压效应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 李卫红,张灵,胡雪.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作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2):175-176.
[3] 张勇涛,彭应心,王秀萍,等.缬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J].河北医学,2008,30(12):1955-1957.
[4] 邱亚书,徐雅君.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及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56-57.
[5] 闵晓梅.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0 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10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