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 23700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科于2011年4月-2012年5月共施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1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例均为术前胃镜病理切片诊断为胃癌,男9例,女2例,年龄33~66岁;肿瘤位于胃窦7例,胃角2例,胃体下段2例;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9例。
1.2 手术方式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平卧分腿位并妥善固定,建立人工气腹,分别于左、右腹部和脐部共置5个穿刺套管(5mm和10mm),腹腔镜下完成淋巴结清扫和远端胃切除,腹部辅助切口取出标本并完成胃肠吻合。11例均为切除远端胃的D2根治术,BillrothI吻合9例,BillrothⅡ吻合2例。术中出血平均150ml。
1.3 术后结果 胃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4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术后30h;术后20~48h拔除尿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平均为5d;平均住院日为11d。11例均无吻合口出血、术后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
2.1 手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相对于开腹手术,11例病人对新的手术方式的存在疑虑,甚至恐惧等心理问题,认为是把自己作为试验品,笔者针对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做出应对措施:(1)从医学专业角度强调手术治疗的重要性;(2)讲解腹腔镜手术式的优越性和安全性,增强病人对新开展术式的了解和对手术的信任;(3)通过病房相同方式治疗的病人现身说法,帮助消除病人的顾虑;(4)术前1晚对于失眠病人辅以少量镇静催眠药。
2.1.2 协助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凝血功能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了解肿瘤浸润范围和转移的检查,如B超、CT等检查等。
2.1.3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伴有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较轻者,选用高价营养食物 (如鱼、蛋、乳等)辅以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对于营养状况不良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应根据医嘱静脉输入血制品、脂肪乳、氨基酸等,予以充分的营养支持,以提高手术耐受力。
2.1.4 胃肠道准备:术前1d进食易消化、不产气的软食,术前12h禁食,8d禁饮,术前晚、术晨各用温盐水不保留灌肠1次,对有梗阻的病人术前3d行温盐水洗胃。
2.1.5 皮肤准备:按上腹部手术要求备皮,术前皮肤清洁以脐部为重点,用软皂清除污垢,用爱尔碘于术前晚及术晨各消毒1次,手术日清晨完成皮肤准备,用医用贴膜覆盖皮肤等待手术。
2.1.6 其他:术前进行深呼吸及排痰训练,手术日晨置胃管、导尿管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全麻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平卧6h后改为半卧位,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1次/h至病情平稳,本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未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畅,醒后垫枕,鼓励咳嗽、咳痰。给予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利于痰液咳出和肺通气,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痰稠难以咳出者,可轻拍背部,或吸入α-糜蛋白酶;分泌物过多的应用吸引器或注射器行负压吸引。术后低流量给氧,预防高碳酸血症发生。
2.2.3 胃管护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预防口咽炎症发生,术后给予清洁鼻腔,加强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每天1~2次,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湿润;(2)妥善固定,防止滑脱;(3)定时检查胃管是否通畅;(4)观察胃管引流量、性质并记录,遇有问题随时报告医生;(5)术后待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
2.2.4 腹腔引流管护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术后第1天查引流液淀粉酶并与血淀粉酶对照,排除胰漏;术后4~6d腹腔引流液量降至30ml以下,无腹胀、腹痛等特殊不适,可考虑拔管。
2.2.5 尿管护理:安置尿管期间用爱尔碘消毒液消毒会阴、尿道口及尿管,2次/d。因手术创伤较轻,术后恢复快,可较早拔除导尿管,拔管前试夹导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后采取热敷、按摩下腹部等护理干预,促进病人自解小便。
2.2.6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重点为:(1)胃手术相关并发症护理:一般术后24~48h易发生吻合口出血,术后3~5d易发生吻合口瘘,术后5~7d易发生吻合口梗阻。通过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胃液及引流液的量、色、性状,结合病人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以早期发现病人有无相关并发症;(2)人工气腹并发症护理:术后检查皮下有无皮下气肿,较大者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密切注意病人呼吸情况,术后2~3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24h,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预防呼吸性酸中毒。
2.2.7 下床活动: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一般次日晨可在护士或家属的陪伴下在床边适当活动,根据病人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在术后24~48h根据其体质情况而适当活动。
2.2.8 饮食指导: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观察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可嘱病人用温开水试餐,每次4~5汤匙,1次/2h;若无不适反应,第2天给予半量流质饮食(50~80ml/次);第3天给予全量流质饮食(100~200ml/次),以鱼汤、鸡汤、菜汤为主,避免牛奶等产气饮食;如果一切正常,第4天可食米粥等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主食及配菜都应以软烂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每天5~6餐,忌生、冷、硬、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1 手术特点与护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对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好等优点。另外还具有手术疤痕小、腹腔粘连较轻[1]等诸多优势。手术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与传统手术相比较仍存在差异,例如人工气腹带来的并发症等,因此随着此项技术的逐渐开展,相应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应逐渐完善。
3.2 护理体会 笔者通过对11例的护理,在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对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护理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下床活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微创化优势,术后24h即可下床活动。一般次日晨可在护士或家属的陪伴下在床边适当活动,根据患者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根据其体质情况而适当活动;通过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快康复;(2)加强对人工气腹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CO2人工气腹可能引起皮下气肿和高碳酸血症[2],皮下气肿发生是由于CO2残留于疏松组织可引发,一般可自行吸收,本组无皮下气肿发生。高碳酸血症是由于CO2弥散入血,病人可出现呼吸浅快、CO2分压增高等,可通过吸氧和改善通气来消除症状[3,4],因此术后早期应密切注意病人呼吸情况。本组病人术后给予持续吸氧24h,无高碳酸血症发生;(3)加强心理护理。由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人们对此项技术缺乏了解,因此心理护理相对重要,避免不必要的不信任和期望值过高。
[1] 曾科尔,著.腹腔镜外科学〔M〕.胡三元,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5.
[2] 郑树森,主译.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
[3] 饶芸,程琳,徐春霞,等.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8):1905-1906.
[4] 李全福 张卓奇,等.腹腔镜外科组建与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