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跃忠
(砚山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砚山663100)
砚山县的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以及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的,虽然目前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加以重视也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由于砚山县地处珠江、驮娘江上上游,若因农业污染引发的水体污染,将对下游群众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抓好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1.1 化肥
据调查,砚山县年均使用化肥量4 200 t,平均349.5 kg/hm2,80%以上化肥采取撒施,造成土壤板结;此外,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1.1.2 农药
砚山县年使用各种农药150 t左右,平均8.25 kg/hm2,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杀虫剂占70%。由于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农药瓶、农药袋乱丢弃的现象严重,部分农药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污染环境和地下水。
1.1.3 秸秆
砚山县每年秸秆产生总量约20万t,其中作为饲料、积肥、沼气利用的约占总量的60%,露天焚烧或直接抛弃约占总量的40%。这些秸秆被随意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1.1.4 农膜
全县每年使用农膜约250 t,部分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且农膜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并有加重趋势。
1.1.5 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方式加重对流域水体的污染。全县农田灌溉总面积约为0.53万hm2,多数采取漫灌和串灌,导致污染面积扩大,水体污染加重。
1.2.1 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率低
全县畜禽养殖年产生粪便总量约50万t,无害化处理不足20%。
1.2.2 畜禽粪便流失量大
家庭或散养户未经处理的粪便露天收集堆放,经日晒雨淋,流失率约为20%;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水也基本未做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
2007年全县人口32.8万人,据估算每年产生人粪尿总量近15万t,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3万t以上,生活污水产生量约500万t。采取卫生公厕,无公害处理人粪尿约15%,多数为直接还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基本未做无害化处理,因此大部分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形成生活污染源。人口多密度大的乡镇污染越严重,如流入县城的听湖水库、新民水库污染十分严重。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证作物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民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 (2)提倡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新技术; (3)科学合理用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 (4)认真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按规定使用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通过土壤普查和土壤养分监测,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和挥发。同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采取堆腐还田、牲畜过腹还田、沼气发酵还田、食用菌生产等措施。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注重水土保护,发展节水农业,不断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农业污染。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及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合理使用相关法规,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
做好废弃农膜的清除、回收工作,防止 “白色污染”;逐渐加大易降解膜和各种专用膜的示范推广,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清理回收残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把 “一池三改”落实到位。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彻底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