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基于人本学的宗教哲学批判——评《费尔巴哈论基督教》

2012-12-08 10:40秦丽萍
关键词:神学费尔巴哈基督教

秦丽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费尔巴哈被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人”,又因其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而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因此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还是在西方哲学史中,费尔巴哈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多年来,关于费氏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和焦点,新成果也是层出不穷。2012年6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论基督教》(董兴杰、才华著)是费氏研究的一部新著,而且是近年不多见的一部以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本质揭示和宗教神学批判思想为主题的学术著作。该著以新颖的视角较为深入地阐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思想,具体来讲,该著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深刻的“新哲学”思想阐释

在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中,“人的上升”、“神的没落”显然不是“无中生有”,相反必然有其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作者敏感地捕捉到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青年黑格尔运动这条清晰的西方哲学史、思想史中“神性”—“理性”—“人性”的脉络,正是有了文艺复兴运动“人向神发起挑战”、启蒙运动“讴歌人的理性的光辉”、浪漫主义“用情感反抗理性主义的桎梏”、青年黑格尔运动“宗教神学失去了华彩”,才有了在费尔巴哈那里“上帝下降为人,人上升为上帝”,也才有了其人本学唯物主义新哲学体系的创立。

基督教是费尔巴哈认真研究过的唯一宗教。该著从费氏经典名著《基督教的本质》出发,重点对基督教的思想精义进行了全面阐释。阐述分为肯定和否定两大部分:肯定部分旨在阐明宗教的本质和真理,揭示了基督教中“三位一体”、“无中创有”、“天意”、“奇迹”、“祈祷”、“天国”、“启示”等的秘密;否定部分旨在阐明宗教神学的矛盾,批判宗教神学将宗教、上帝与人的本质对立,违背理性从而走向了迷信和不道德。两大部分虽在内容形式上各不相同,但都指向费尔巴哈的核心论题——基督教的秘密是上帝和人本质的统一,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在基督教本质的揭示与批判中完整系统地推出了自己的“新哲学”,就像作者在书中概括的:“人本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第7页)

二、深入浅出的文本表达

众所周知,在西方哲学界,很多哲学家的著作晦涩艰深,文本阅读的困难往往让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则“可读性”较强。费尔巴哈称其是以最普通的人作为书写尺度,尽最大努力做到清晰、简朴和确实,争取使每个人至少在主要方面都能够理解。《费尔巴哈论基督教》一书可谓准确掌握了费氏的语言风格,书写原则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能突出体现费尔巴哈的‘新哲学’主张;既要寓意深刻又要深入浅出”(第62页)。在内容的展开上,作者精心设计了各级标题,或疑问、或设问,或诙谐幽默、或画龙点睛,如作者将费氏对自己先驱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批判称为“学生对老师的批判”(第8页),在阐释基督教的本质过程中不断提出“无中生有可能吗?”(第33页)、“如何理解‘上帝就是爱’这个最高命题?”(第59页)等问题,使读者产生兴趣与思考,步步求索、不忍释卷。在当前学术经典走近大众的潮流中,该著的写作风格、语言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能对推动当下青年人阅读社科经典,推广学术普及起到积极作用。

三、颇具匠心的结构设计

该著除“序言”外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费尔巴哈的学术人生,梳理了费氏的坎坷人生、著述成果、哲学地位和主要思想;第二部分展示了费氏写作《基督教本质》的时代背景;第三部分重点阐释费氏的基督教思想精义和宗教哲学思想;第四部分“思想家视野中的费尔巴哈”,集中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戴维 麦克莱伦、莱斯利 史蒂文森等国内外学者关于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思想的评论;最后作者还增加了“附录”部分,是围绕“费尔巴哈论基督教”这一主题的知识拓展,如基督教的主要节日、相关书籍的延伸阅读等。在著作结构设计上,读者应该能看到作者在思想内涵发掘和知识功能拓展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费尔巴哈论基督教》的作者是两位青年研究者,显然他们已经进入到一个西哲“显性”的研究领域,并且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期望他们在此基础上能坚持不懈,笔耕不辍,也期待他们关于费氏研究的下一部力作。

猜你喜欢
神学费尔巴哈基督教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维多利亚的自然法思想对基督教国际秩序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美学评述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