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的轴心模式构建

2012-12-08 23:36:00蒋崇良龙秋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城市群农民工工会

蒋崇良,龙秋生

城市群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的轴心模式构建

蒋崇良1,龙秋生2

(1.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2.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75)

以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和农民工生产、生活特征的调查,在分析当下现有农民工体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休闲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不仅珠三角,对“长三角”、京津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东中部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以及其他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乃至整个农民工健身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蕴涵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

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模式;城市群;企业工会连锁

1 研究目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我国城市农民工的数量急剧扩张,某种意义上已构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1,2]。因此,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体育健身、休闲与其生存问题相比,虽具一定程度的次要性,但从其发展角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群体,研究其体育健身与休闲模式是不能孤立于城市化及城市群进程这一宏观背景。面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群的建立与发展,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更趋紧密,区域内更多的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成为可能。因此,对破解城市农民工的体育健身与休闲问题必须创新思维,立足于中国农民工健身、休闲等体育问题解决的学术研究,关键之处在于,必须在深入分析农民工生产、生活、健身、休闲方面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可控资源,建构一个服务面向、适用范围和内容提供充分有效的长效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企业工会开展农民工健身、休闲的一般特点,结合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休闲的基本模式。

本研究在珠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地区、深入相关城市的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社区、工业园区有关企业之中,随机抽取108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或田野调查,并随机访谈了72名企业主或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工会负责人,以及当地体育管理部门、社区或街道办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农民工体育开展情况,掌握对农民工体育开展保障和支持情况以及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情况。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走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咨询有关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家。

3 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研究述评

3.1 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的研究现状

陆亨伯等[3](2005)归纳提出农民工体育的4种模式,其研究农民工体育模式仅停留在理论化的构建阶段。吴敬修(2008)最主要的是提出了评价农民工体育模式的有关指标[4]。潘政彬等[5](2009)提出三种农民工体育模式中的联合型体育模式是指企业之间通过某种介质形成的一种良性的体育文化交流(包括同类企业之间联合、企业园区联合和城市企业联合),其主体是企业。王发昌(2008)构建了5种农民工体育健身模式,并提出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选择的是一种包含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会组织、企业、家庭体育构成网络模式[6]。

3.2 现有研究的不足

据文献[7-14],现有关于农民工体育的研究报道中,相当比例的研究属于对农民工体育概念与定位的阐释、农民工体育现状的调查及农民工体育的意义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农民工体育研究的学术进展更多地出现在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界定方面。而涉及农民工体育支持体系及开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欠缺针对性、具体性,尤其是可操作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存在很大的局限。至于有关农民工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更是农民工体育研究领域内的盲点。

分析有关农民工体育模式的研究文献,基本可归纳出如下几种模式,即社区体育模式、企业园区体育模式、政府扶助的“圈子型”体育模式、家庭体育模式及新型单位体育模式。从各模式的定义和内容、特点分析,社区体育模式最大缺陷在于忽视了城市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特点及其健身与休闲特点。农民工不可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企业园区体育模式需要建立一个制度或主管部门来制约企业管理者,而这正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的盲区。政府扶助的“圈子型”体育模式尚未明确农民工体育健身、休闲的权利有效保障机制及其责任主体。家庭体育模式的不足是难以保证对体育健身、休闲参加者健身方法和技术的指导。因此,目前研究农民工体育模式大多限于理论研究层面,缺乏实证研究。而对我国农民工健身与休闲模式的研究则尤为薄弱。

4 城市农民工健身休闲模式——“企业工会连锁”轴心模式的提出

农民工健身与休闲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有机组合形成的统一体。即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农民工健身休闲的基本结构或框架以寻求农民工健身休闲的途径。因此,农民工健身休闲模式就是农民工健身与休闲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与特征等方面的理论概括。本研究提出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与休闲轴心模式,该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即针对城市群这一区域经济圈内所有企业,由政府制定、出台政策、法规,相关主管部门指导或指令企业建立工会并形成企业工会连锁轴心形式,由连锁的企业工会组织和管理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而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和运转效率经评价后及时将信息反馈作用于企业、连锁的企业工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或指导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责任主体是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民政部门、体育局、工商、税务部门等,所在社区的体育管理部门及社区或街道办则负责协调管理及专业技术支持。

该模式将解决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休闲问题的落脚点定位于连锁的企业工会,企业及企业工会是最重要的直接责任主体。而推动企业工会连锁的主要部门应是政府及其所属。由企业在构筑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心力(而非面向劳资纠纷)的意义上建立农民工健身、休闲方面的单位组织,(因其流动性),又必须将一定区域内的企业的类似工会进行连锁。区域内企业是资源投入的主体,提供自有资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国家、当地政府可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及监管的力度,而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监管以形成一套长效机制,保障、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图1 企业工会连锁:城市群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轴心模式

5 企业工会连锁模式的现实依据

5.1 农民工的生存空间:城市群

城市随着规模的扩大,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势必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随着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的发达,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即形成城市群。

5.2 农民工的健身、休闲现状与特征

5.2.1 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

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企业组织农民工在工间时段进行体育锻炼如广播体操等。调查企业工会对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影响权重,发现目前工会管理的效能发挥不够,在调动农民工的能动性方面尚欠缺,多数情况下农民工的参与是自发的和零散的。

5.2.2 农民工健身、休闲的支持系统

珠三角地区社区体育场馆及健身器材、设施的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农民工能够使用的体育健身与休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十分有限,针对农民工群体特征建设的体育健身与休闲设施十分短缺,多数工业园区基本没有任何可用于体育健身的场地和器材、设施。偶尔发现几个企业内职工文体活动室、“工人之家”,其空间有限、设施简陋根本难以满足农民工健身与休闲的需要。调查发现,没有任何单位举办过农民工体育健身知识教育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5.2.3 工会建设现状

我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是工会的本质属性,阶级性和群众性是其基本特点。企业工会的地位是指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种地位是由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确定的,是通过工会在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而实现的。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点决定必须提高企业工会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工会的社会职能除维护职工群众性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这个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外,还具有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科学和文化素质以及生产技能的职能,使工会成为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学习的学校。但企业工会这方面的职能常被企业管理者忽视。而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则是工会组织的传统优势。因为各级工会组织能够与城市农民工直接接触,组织各类活动的经验丰富,在职工群体中的影响力也较大,同时还具有社会各界的丰富资源。

《工会法》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企业工会的组建,活跃工会活动形式,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近年我国大力完善新兴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调查发现,2005年以前,在非公企业所占比例大的城市,对于职工人数少、流动性大的中小型非公企业,企业工会组建存在很大困难,进展缓慢。2005年通过对镇(街)工会进行了全面的改制,以及在服装、五金、酒店、毛织、农贸市场等行业建立行业工会之后,珠三角城市群企业工会建设出现迅猛的发展。目前,仅以东莞市为例,世界500强经营机构有132家,已建立工会组织120家,建会率达91%。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24158个,会员292.6万人,形成了市、镇(街)、村、企业四级工会组织网络。因此,城市群区域内各级工会组织网络的形成、结构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工会连锁的建立成为可能。

5.2.4 农民工健身、休闲的基本特征

城市农民工参加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形式具有零散性、血缘性、地缘性和自发性特点。而且农民工对健身方法和技术缺乏了解,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对匮乏、严重不足,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严重缺失。因此,对于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而言,由于责任主体缺失和生存环境恶劣导致农民工体育制度贫困和体育资源贫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支持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同时也足以让人们意识到体制转轨时期实施全民健身的严峻性和艰巨性。而城市农民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一旦丧失自我道德、法制观念,或社会监督与约束失效,势必成为社会不安定的潜伏因素,阻碍城市文明进步,制约城市化进程。

6 企业工会连锁模式的理论依据

6.1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群体流动的客观性

在我国以户籍和土地等制度构建起来的城乡二元分割使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打下深深的制度烙印。可以说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农民工流动的进程。我国农民工的就业限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流动就业是农民工就业的基本特征。农民工在本质上属于工人,但在身份上属于农民,并且在农村都有土地。首先,在从事的产业上具有流动性。其次,地域上的流动。农民工往往从事非正规部门的职业。这种工作具有短暂性,而且要求的文化程度不高,流动的障碍很小。因此,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驱动下,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经常从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因此,无论是从职业角度还是从居住地域角度或是从生活方式角度分析,农民工属于新型的、流动性的产业工人群体,流动是其最突出的特征[15]。

6.2 健身、休闲目的下城市群企业工会连锁的可行性

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是保障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的重要环节。体育作为一项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的事业,企业工会有义务保障农民工能获得基本的体育参与权利。但是,多数中小型私人企业主对在其企业内建立工会并不认同,他们内心里对农民工的各种权益、生存状态是漠视的,而攫取最大化的利润是无止境的。迫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强行指令和《工会法》的压力,才建立企业工会,因此,不论从资金、人员的投入方面,还是工会业务的日常运转都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建立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依然不能正常开展。即使开展这项活动,也只能流于形式、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更不能常态化的持久运转。

那么究竟谁是监管的最佳人选?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如工商局、税务局、体育局、上级工会,甚至民政局等或者这些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成立某一个组织机构,如此方有监督的力量。地方政府,为这些活动提供优惠政策,又可以动员下属工会所在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出钱出力出物,为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贡献力量。税务部门可根据企业组织和管理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绩效,给予税收优惠的奖励。工商部门可将企业组织和管理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绩效作为企业评优的考核指标等等。诚然,实施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并非简单、一蹴而就,其软硬件的建设是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参与,尤其是有关硬件的建设,甚至需要国家的规划和投入。基于以上分析,只有本研究提出构建企业工会连锁:城市群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轴心模式,才有可能真正破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当前的困局。

6.3 企业工会连锁模式下相关部门联动的必要性

农民工作为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其一切权益的保障和维护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面,由某个组织机构负责。其体育健身与休闲权益也不例外,而企业工会则是能够承担保障和维护这一权益的最佳组织机构。利用工会途径,有效地组织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开展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比如在组织体育比赛、健身或休闲活动时,工会组织既可以联络地方政府,为这些活动提供优惠政策,又可以动员下属工会所在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出钱出力出物,为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贡献力量。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农民工的工会组织是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前提条件。

但是,由于农民工具有强大的流动性特点,仅仅建立企业工会还不够,在一个单位社会中,单个的企业工会在组织和管理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究其原因,首先是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行政命令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完全奏效。面对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及资源所有彼此分割,如果没有一个利益关联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各种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合理配置几乎不能。只有区域内所有的企业工会形成连锁,成为一个利益联合体,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合理配置才可能实现。此外,农民工的常态性流动制约了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只有企业工会连锁,不论农民工如何流动,不论农民工流动到那个企业,其参与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权益均能得到保障。只有建立一个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连锁机制,方能确保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整个支持系统运转有效,并呈常态化。使得农民工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不再是自发的、随意的、松散的、毫无目的个人行为。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认为,立足于中国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休闲等体育问题解决的学术研究,关键之处在于,必须在深入分析农民工生产、生活、健身、休闲方面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可控资源,建构一个服务面向、适用范围和内容提供充分有效的长效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趋势,以企业工会连锁的形式,以企业配套资源和自有资源的建设为轴心、以社区体育资源的支持为补充、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管为支撑。

这一模式的提出,既具典型性,更具有一般意义,不仅珠三角,对“长三角”、京津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东中部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以及其他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乃至整个农民工健身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蕴涵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此外,这一研究对政府体育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体制的改革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3-27/content_237644.htm

[2]魏城.中国农民工调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6-47

[3]陆亨伯.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05(25):11-15

[4]吴敬修.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农民工体育模式构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潘政彬,金涛.新时期城市农民工体育发展的若干模式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2):8-10

[6]王发昌.实施农民工体育健身工程的模式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30-32

[7]孙娟蒋伟浩.对我国农民工体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8):7-9

[8]胡科,黄玉珍,金育强.关于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67-169

[9]胡科.农民工体育组织管理模式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25 -28

[10]裴立新,肖剑.从社会学视角看我国农民工体育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7(2):6-9

[11]赵晓红,张旭尧,张红.我国农民工体育开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模式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27-30

[12]马纯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及其提高的教育学审视[J].文史博览(理论),2007(2):60-63

[13]夏怡然.“农民工”休闲生活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来自温州市鹿城工业区的调查市场与人口分析[J].2006,12(6):41-49

[14]周春宏.珠三角中小企业农民工闲暇生活状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143-145

[1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06-333

The Constructive Pattern on Fit-keeping and Recreation at Leisur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ity Groups

JIANG Chong-lian1,LONG Qiu-sheng2

(1.Guangdong Justice Polic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510520,China;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75,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survey,field work,etc.,taking the migrant workers in Pearl River Delta as subjects,this essay has given a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production,living,fitkeeping and leisure activities,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current fit-keeping pattern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fitness as well as leisure situation.By combining the trend of city groups'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enterprise labor union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proposed sports and leisure mode of migrant workers in Pearl River Delta.This mode’s proposing has a great practical value on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fit-keeping,not only for the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but also for Mid-east like Yangtze River Delta,Beijing- Tianjin,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Midwest,even the whole country.Furthermore,it has provided certain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olicy and reform of related systems.

migrant workers;the pattern of fit-keeping and recreation at leisure;city groups;chain of labor union in enterprises

G811.4

A

1007-323X(2012)02-0032-05

2012-01-08

蒋崇良(1976-),男,贵阳人,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城市群农民工工会
数读·工会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 12:13:58
数读·工会
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 05:55:06
数读·工会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9:36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工会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建筑科技(2018年1期)2018-02-16 04:05:36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