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梁,魏体丽
服务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初探
——来自X职业学校的案例研究
王建梁,魏体丽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村职业学校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严重制约着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通过对X职业学校的实地调研,探索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相应策略。
农村职业学校;问题;策略;服务三农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亿7 054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而全国农村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1]要实现这些农民工的成功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质量,施以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重要途径,作为农村职业教育主体的农村职业学校责无旁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按照国家要求,以服务三农为考量,农村职业学校距离满足社会对其实际需要的水平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某个县级农村职业学校(为了研究需要,以下称该校为X校)的个案研究,就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初步探索相应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三农的作用。
X校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2009年已成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201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9万多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18.8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9平方米。现有电子电器、机械、数控等9个专业,教师268人(含外聘教师),校外实训基地18个,在校学生人数2 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在98.5%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98%以上。①应当说,该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当前农村教育体制变革、县域经济不发达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X校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大发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就存在着投资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投资整体向高等教育倾斜,而在中等教育中又向普通高中教育倾斜,导致对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比例过低。从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的数据来看,高等教育投入占31.57%,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占30.81%,中等职业教育只占6.75%。[3]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实行“一费制”,其中没有包括职业教育的费用。同时,城市教育费附加的10%-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普遍没有落实。因此,经费不足正在动摇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
根据课题组的实地调查,X校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也非常突出。与大多数县类似,X校所在县的县政府财政属于“吃饭财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仅为按编制保证教师部分工资。另外,根据对学校财务人员的访谈,该县地方财政还向职业学校收取学费10%的“行政费”,上级对中职学生进行拨付经费标准还是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而实际上中职学生生均成本一般为普通高中的3倍以上)。X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的拨款。近三年来,X校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大致如表1所示。
表1 X职业学校经费来源情况
近几年,政府虽加大了对X校的专项经费投入,但是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争创和建设,用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经费并不多。由表1可以看出,2007-2008年,区政府对职业高中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扩建学校教学楼,市教育局也投入200万资金用于电脑设备的更新;2008-2009年,区、市教育局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原实训大楼设备的更新;2009-2010年及2010年至今的经费主要用于在建的新实训大楼。
由此可见,学校在总体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要把有限的经费用于硬件设备的建设,而在教师引进及培训、学生素质建设等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却投入过少。总体来说,经费未得到合理的使用。
在调查中,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反映该校近年来招生形势日益严峻。上级政府下达的招生计划基本上每年都有所提高,但初中毕业生的数量却呈快速下降之势。而国家的各项政策差不多无一例外都对学校规模有所要求。2010年国家教育部新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定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 200人以上。[4]同时,中职学校省级、国家级重点和国家级示范校对于申报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也均有明确要求。比如:在校生达到1 200人,才是合格中职学校;达到1 500人,才能申报省级重点;达到2 000人以上,是国家级重点的底线;要想参评国家级示范校,更是要近三年来年均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原则上达5 000人以上(新疆、西藏除外)。[5]X校所在的市政府也要求中职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应为升入高中人数的45%。面对这样的招生硬性指标,中职学校着实为难。
据学校领导反映,全区的初中毕业生首要选择是升入普通高中,且约有80%的最终能升入普通高中,而剩下的20%的学生中又有很多会选择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所以,最终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不足10%。X校所在的地区共有三所职业学校,这就意味着这三所职业学校必须互相竞争,拉取生源,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X校由于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所以招生状况相对来说还好一点儿,但即使如此,学校还需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完成招生任务。每年的招生之际,也是学校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学校要组织老师亲自去各村镇进行宣传、走访,劝导学生读职业学校。由此可见职业学校招生之困难程度。
X校现开设有9类专业,分别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淡水养殖、珠宝首饰及学前教育。根据调研,其专业设置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盲目紧跟市场,过于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自然是非常必要,但是由于教育的发展具有滞后性,专业设置如果盲目紧跟市场,那么当学校把这些目前看似非常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来时,这类人才可能早已饱和,于是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2)专业设置的条件配备不足。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热门专业,但是并未配备相应的合格的专业授课教师和设备。比如说应时开设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就没有能力配备相应的任课教师,只能让原来教物理的教师当任课教师,其教学质量便可想而知了。还有些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价值比较昂贵,不能及时配备,有的甚至在使用在工厂早已退休了几十年的老设备。让学生在这样的设备上进行操作练习,必定无法适应现实的生产需要。(3)身为农村职业学校,却基本没有涉农专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X校作为一所农村职业学校,看似与农业稍有关系的专业仅有淡水养殖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但结果也因其就业率低而改为了升学班。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扶持农村发展的应有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出来。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责任不能全部归于学校本身。正如学校一位领导坦言,“学校专业的设置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需要而综合制定的,专业设置应该以跳出农业来发展农村的思想为指导,要办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面向城镇化的专业,若还是学种植养殖,还不如不上学直接种田。”种种环境因素决定了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开设的不合理。
师资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资质量问题。这一问题在X校教师队伍同样存在。
1.教师结构不合理。X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年龄比例偏小,35岁以下的教师仅占总数的19.3%,总体上后劲不足;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仅占27.2%;双师型教师不足40%,兼职教师仅有35人,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不低于20%的比例。
2.多数教师属于无证上岗。根据1995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两类。X校拥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过低,不足10%,而实际上承担实习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占40.24%(含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兼实习指导教师),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属于无证上岗。另外,69.6%的教师是先上岗、后取得教师资格证,只有30.4%的教师是先有教师资格证后上岗的。
3.职后培训不足,且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职后培训的内容缺乏与职前教育相关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性。职教培养培训基地所开设的培养培训班课程课时较短且偏向于理论,无法适应在职教师实际需要。
据学校老师及毕业生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目前已经达到96%以上,但是就业质量并不高,总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平均起薪较低。该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选择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而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将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的起薪还不足1 000元,有45%是在1 000元-1 500元,有24%是在1 500元-2 000元,2 000元以上的不到10%。(2)很多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现象严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这就无法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3)整体职业发展前景不好。在企业中,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十分困难。(4)缺乏社会保障。就业合同签定率低,工资福利不到位,很多毕业生就业时没有签定就业劳动合同,没有完全做到签“五险一金”。
当前,农村职业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而影响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因素也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1)受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重学历文凭、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还很严重,而现实社会种种不合理的制度规定又为这种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土壤。(2)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还大多采用普通中学的教学和培养模式,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远远多于实践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另外,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也不高,虽然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进入生产流水线,一般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学会。所以学生花费三年所学习的知识,似乎并未充分发挥作用。(3)职业学校自身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脱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师资水平不高,等等。(4)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少,而相应地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数也大量减少。
农村职业学校可以成为当地的技能培训中心,发挥减贫的作用。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职业技术教育计划专家的穆罕默德·阿希拉夫·奎莱希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新技能和实践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区域化和国际化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认为,职业教育日益被认为是实现经济繁荣、提高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最有力手段。农村职业教育尤其如此。[6]因此,我国当前尤其要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而针对其影响因素,主要应采取以下策略。
经费充足是中职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极为重要的保障环节,因此,合理有效地解决处理中职学校的经费问题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里至少有三个理由。
1.县级财政多为“吃饭财政”,无力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县级财政的投入,但是多数县级财政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缺口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促进经济发展的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基本上是保工资、保运转,无力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而农村职业学校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依靠自身筹措发展所需经费亦不现实。
2.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制的逐步推行,也需要从农村职业学校开始。我国政府已经决定逐步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制,2009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逐步免除学费。[7]而原来职业学校的经费来源于学生学费的这一块收入就相应取消了,那么,各级政府部门就必须给职业学校补偿这一块收入。因此,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制的逐步推行,中央及省级财政部门加大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实属必需。
3.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按照国际惯例,当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摊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个人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少,而社会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多;二是地方财政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少,中央财政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多。即使是发达国家,政府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如澳大利亚,来自于政府的职教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比例为50%左右,新西兰占到了70%,美国约为75%(其中45%来自地方税收),韩国也占到了50%以上,德国达到55%,丹麦达到67-75%。[8]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占到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左右。单从比例来看,政府拨款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大体一致。但由于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低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并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教育整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尽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维持在50%左右,但是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绝对量依然是不足的。因此,必须加强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政府要改变在口头上、文件中重视,而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的局面,要真正把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专业设置既能反映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又能反映就业市场的要求,而其本身的合理与否更关系到农村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首先,根据国情,我们仍需要农林类专业、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大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必需和当地的经济振兴、农民的致富联系起来,讲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农村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人才规格上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率先致富并带领其他人共同致富。[9]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本身“姓农”,其发展应该立足农业的实际,开设涉农专业是其本质体现。针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变革,农村职业学校可以对原有涉农专业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需要,重振雄风。
另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但是由于目前的就业市场预测和劳动人事制度都还不够健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市场,实际上就是选择了由社会心理决定的市场趋向,同时,也势必选择了市场自发行为的盲目性。[10]因此,在开设新专业时也不能盲目跟风,新专业的开设要经过实际的调研和科学全面的分析后,在软硬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开设。只有这样,新专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而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由行业、企业等多方专家组成的专业设置研究、指导组织,定期分析学校现有专业和需要新设立的专业,保证专业的调整准确、及时,专业设置科学合理。[11]同时,也应当对专业进行生存周期分析,掌握其不同时期机遇与风险,抓住最佳时期,设置新专业,并有效规避风险。
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招生困难有很多原因,而最主要的就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吸引力不足导致的学生不愿选择就读职业学校。但是由于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农村中职招生困难的问题。
1.各中职学校要主动出击,加强自我宣传。农村地区由于消息相对闭塞,家长还存在严重的传统思想,对职业教育没有充分了解,只认为孩子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学生则因年幼不成熟,对中职教育也不甚了解,只能遵从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不愿选择就读中职学校。针对这样的问题,各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本校的特色优势、国家在中职学校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大量宣传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等,及时更新家长观念。
2.拓宽招生范围。中职学校也要拓宽招生范围,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都可切实纳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而不只局限于全日制的初中毕业生。可实行“免试入学、宽进严出”的办法,适当放宽对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要求。总之,只要有志于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都要积极鼓励他们入学。
3.加强资助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制度、贫困生助学贷款制度、减免学费制度、奖学金制度,提高学生及其家庭担负职业教育成本的能力,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其经济条件一般低于城市学生。2007年6月,国家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的新政策,凡是农村学生进入中职都能得到每年1 500元的资助。这一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职的招生困难问题。
政府对中职院校规定的招生标准给了学校很大压力,如要求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不低于普通高中招生数的45%,这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另外,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的学生大幅度减少,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招生困难问题更加严峻。而事实上,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上级下达的招生指标过高,因此,政府部门应改变硬性要求,让职业学校自身灵活掌握。各中职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进行招生,政府可以考虑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有特色的职业学校不要因为招生问题而盲目取缔,这样,农村中职学校就不会因招生少而有过大的压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现有的教师队伍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还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所要依靠的主力军。尽量挖掘潜力,加强培训,逐步提高是可行之计。例如,可以考虑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进修提高纳入“国培计划”,在“国培计划”开设农村职业学校教师专题班,定期对农村中职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合理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制度,保证培训有效进行。对于培训内容的设置要求结构合理,既有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又有实践学习,使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能较好地处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2.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质量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尤为缺乏。除了通过常规性的接收应届毕业生加以培养(培养周期太长)外,短期内可以采取聘用兼职教师的办法,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将企业一些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中职学校。这也是有效缓解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矛盾的举措。
总之,农村职业教育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所有关于X职业学校的数据均来自课题组一行5人于2011年4月对该校进行的实地调研结果。
[1]葛旭萍,李强.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9(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2011-09-26.
[3]张万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119.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EB/OL].http://info.jyb.cn/jyzck/201008/t20100825_384005.html,2011-09-03.
[5]中职教育“虚胖”前行820万招生任务面临压力[EB/OL].http://edu.sina.com.cn/zhongkao/2011-05-30/1109297635.shtml,2011-09-15.
[6]陈衍,李玉静.职教是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J].职业技术,2009(03):01.
[7]韩云鹏.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1(16):47.
[8]华志丰.职业教育的经济学思考[J].学术界,2005(01):48.
[9]黄育云,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5.
[10]刘冰,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14.
[11]周明.评估视野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江苏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J].江苏教育,2011(09):22.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rvice for“Rural area,Agriculture and Farmer”
Wang Jian-liang,Wei Ti-li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is the foc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but the main body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chool still confront with many difficulties which confined it’s service for“rural area,agriculture and farmer”.This paper will find out th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school in rural area through?empirical research in a vocational school named X of rural area.The problems are:the fund are too low,and it’s improper for use;the recruit became difficult gradually;the subjects setting is not scientific;the teachers are not excellent enough;graduates’employment has not a high quality.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research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s: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enforced to transfer the fund from province government to the vocational school;subjects setting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proper;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more attra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ruitment;teacher quality should be increased.
vocational school in rural area;problems;strategies;service for“rural area,agriculture and farmer”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服务‘三农’背景下中西部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困境及出路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JA080011)
王建梁,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魏体丽,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
G718
A
1674-7747(2012)13-0062-06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