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2012-12-06 17:27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
体育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体育运动应急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

(云南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13

(云南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从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指出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回归人类体育的本源诉求,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建议。

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运动教育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学校体育的价值不断得到丰富和确认。目前,在“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运动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功能与情感教育、健康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功能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学校体育的价值体系。然而,自 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运动教育主要强调单纯的“体质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即便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同样没有冲破“运动技能”的羁绊,依然围绕“运动技能”开展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全面体现出来。本文着眼于生命个体最初体育能力的发展,通过人类体育的原始诉求来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并付之于现实的学校体育。

1 人类体育的原始诉求

1.1 人类体育的生命诉求之源——生命安全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或本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级需要和本能,一类是高级需要和心理潜能,其中第一类是沿着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步变弱的需要或本能。他在后来的“需要五层次学说”提到的“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就属于这一类。人类体育正是源自对自身安全、生存、延续的维护和强化。“健身是人类的第一追求”,人类与其它动物一样,在健体、抗争、择偶、繁衍等方面对自身生命素质具有天然的要求和本能。原始先民在自然环境及恶劣的条件下,为了族群的兴旺与发达,以及族群之间的竞争与搏斗,往往以游戏的形式强身健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通过采集、捕猎、跋山、涉水等活动获得更多的生存条件,还在长期进化中将人类走、跑、跳、投、攀、爬、游、平衡等基本动作发挥到极致,战胜自然和其它族群的威胁。人类体育的生命诉求之源就是维持自身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繁衍。

1.2 人类体育的生命诉求之本——应急避险能力

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应急避险是对突如其来的对生命带来伤害的外界环境变化本能的躲避反应[1]。人类先民在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时常遭遇洪水、地震、泥石流、野兽、敌人的侵袭,他们除了恐惧、敬畏、崇拜自然之外,还在无数次的本能应激反应下练就了一系列应急避险的技能,表现在一些灵活的肢体技能、特殊的逃生技能,比如翻滚、潜游、漂流、悬降、投掷、射击、非直立奔跑、屈体攀爬、急性跳跃、负重救护、识毒解毒等技能。而且,这些应急避险技能以及相应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在原始先民的儿童体育游戏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作为人类生物性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体育发展中的首要内容,它是生命安全诉求之本。

2 人类社会发展对原始诉求的弱化

2.1 社会文明的发展弱化了人类对“急”与“险”的本能反应

现代科技的进步开启了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变革。当今社会生产力大大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方式也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体力劳动消减的趋势正在加大。同时,当今社会也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心理紧张情绪加剧,造成了身心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出现下降。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优越性和社会竞争加剧,导致了人们体力减退,神经系统均衡性降低,出现胆怯、优柔寡断、自信不足等心理缺陷,快速应变与身体控制能力减弱,生物性本能反应迟钝。可见,社会文明的发展已经弱化了人类对“急”和“险”的本能反应。

2.2 人类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与体育原始诉求的非对称互动

人类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涉及个体自我发展与适应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情感、思维以及行为能力,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贯穿人类个体的整个成长过程。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全球化使得个体发展过程充满矛盾和偏差,加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引导不尽统一,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社会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出现不同的样态。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体现在美食、度假、养宠、网游、收藏等对自身修养和社会关系构建上,有的甚至出现贪图享乐、纵情声色等不良倾向,已经与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相背甚远。对于个体而言,对客观存在的危机缺乏防范意识,对自身基本生存能力的锻炼缺乏准备,与人类体育原始诉求出现了不对称状况。

3 应急避险能力的弱化呼唤现代学校体育价值的回归

3.1 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价值的审视与反思

我国学校体育是以“强身健体”为首要目标的运动教育作为基本内容的,强调以运动技能为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满足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基本要求,运动教育的内容从基本的生物性改造,到劳动技能学习、国防技能训练、竞技运动拓展,在不同时期得到丰富和强化,并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然而,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生物性本源功能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在人类兼受自然和社会双重危机、事故与灾难频发的现实生活中,人类这种以“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为首要素质的最基本的体育能力却被逐渐削弱,曾一度被遗忘和摒弃。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已经认识到体育的生命教育价值,正在加大对青少年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力度,在较高的层面上给予支持,甚至赋予法律、法规的确认与强化。虽然我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曾经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但目前仍然未见实质性的推进和落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这种关乎国民素质和生存理念的体育能力的重要性,更没有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实现这种运动教育的常态化和科学化。以“应急避险能力”为基础的生命安全教育观念的弱化,呼唤着现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价值的回归。

3.2 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与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的统一

应急避险是人与动物在危急情况下自身的一种应激性本能反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和前提。在人类进化与发展进程中,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是人类接受的第一种形式的教育,也是人类体育教育的最初形态。应急避险,即守护生命,维系生命的存在。做到应急避险,防范于未然,就要进行这种能力的教育,它与其它方面一起构成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与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教育遵循相同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个体的本体感受来完成一系列的技能学习和知识积累,都是在活动中增强生命的认知和生命的信念,在本质上同样属于人类身体教育的一部分,它也具有教育性、健康性和身体操作性,在个体发展与素质教育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为核心的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在理念和目标上均达到高度的统一。

4 当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价值的理性重建

4.1 运动教育价值重建的逻辑起点——人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

当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不应只限于促进学生身体的生物性改造,而停留在运动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传统内容方面,需要提高其价值的深度与广度,即遵循人的生命发展需求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愿望,这也是重建运动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在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中,应该建立个体生命安全尤其是应急避险的意识、意志以及应变行为模式,应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的最基本的权利和需求。在这个逻辑指引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填补“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空白,把应急避险作为一种综合性、基础性的运动能力进入运动能力结构,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更进一步来说,填补“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空白,则更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也主要表现为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是指以个体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稳固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观念、基本品质和基本技能的总称,综合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结构中的最基础的层次,生存技能、应急避险技能、意识、行为以及相应的体能,则是这个基础素质的首要前提。学校体育所承担的运动教育的价值也由此得到升华。

4.2 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三维价值观

学校教育当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体育中的运动教育应在身体操作层面进行“以人为本”的系统的身体教育。根据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关照,人的个体处在复杂关系之中,人的生命本性在于生存,人的生存实现形式在于生活,生命、生活,是人类学哲学的个体生命本体论在人身上的直接体现;人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走向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类学价值原则所追求的目标[2]。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从上述理论中得到启发,将关注的视角从“运动技能教育”的“一维”,扩展到“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的“三维”价值观。

1)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应急与避险。在生命存在的个体需求中,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以外,最基础的就是对安全的需求,这可以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印证。获得安全、趋向安全环境,原本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类的这种本能发生退化,其基本的技能需要在后天重新获得。应急与避险是人类安全技能的基础内容,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面谋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与自然的异常现象进行抗争和回避。随着人与自然发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抗争与回避还将持续下去。

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其中,通过学校体育的资源开展应急避险技能的教育,正是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视为社会发展中的普通个体,为学生最基本的生命尊严作出回应。应急避险,作为一种技能在学校体育中进行练习,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体在紧急时刻对自身生命的保护,还涉及到学生群体的应急管理,以及处理危机的伦理、道德的构建。这种基础的能力将伴随学生成长的一生,它是整个国民素质水平的反映。学校体育的课程、空间、设施等资源为应急避险技能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学校教育体系也将为应急避险技能教育的持续性和常态化提供保障。

2)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生存与适应。

教育对生活的回归,作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教育生活化的期待源自人的生命本真的需要。学校体育同样呼唤“观照生活”,步入“生活世界”之中[3-4],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系统过程,以达到“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体育本身脱胎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其本质属于生活”[5]。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将“生活技能教育”作为其内容之一,正是对上述理念的反溯。原因在于人类生命的维系在当今时代缺乏基本的训练和培养,许多悲剧事件的发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总的来看集中在学生生存和适应能力方面。现代学校体育在发挥素质教育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生存与适应就是对复杂生活世界直观的主体体验,在自我身体实践中获得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建立劣势生存的认知与操作系统,并通过发现、思考、理解和领悟,增强耐受力和意志力,从而维系生命的存在,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特点,就在于身体实践的直观体验,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能够将这种生存与适应的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

3)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健康与休闲。

运动技能是人类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操作的动作或任务,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能力,需要个体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有学者将运动技能分为基础技能、专门技能和专项技能三大类别[6]。无论哪种类别的运动技能,都是由多种系统参与的身体练习之人格化的过程,即通过学习获得身体认知,并不断感受和体会练习动作,对自己的行为主体价值进行不断的思索和体验,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人类掌握某类运动技能,正是躯体生物性改造的同时而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推动个体的生命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涉及竞技性的专项技能,还涉及服务于人类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技能,以及服务于人类工作、健身、休闲的专门技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健身与休闲所需的各种运动技能,达到人类内在生命与身心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运动技能是实现“终身体育”理念的载体,更是人类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理应实现全面的运动技能教育,彰显人性,塑造完满人生。

5 以生命安全为基础的运动教育价值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

5.1 完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关于生命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内容标准涉及较少,并零散地分布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之中,除了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之外,其余均是简单略过,目标指向比较模糊,系统性和操作性不强,给内容的实施带来不便。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包含知识、素质、方法、思维、控制、操作、组织等为一体,涵盖应急避险训练各个元素的系统领域,而且该领域目标更应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符合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应具有一定的程序和层次水平。因此,完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应为当务之急,为该领域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5.2 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课程生成机制

以生命安全为基础的运动教育价值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关键在于如何践行,如何建立一种常态化、科学化的课程生成机制。课程生成离不开学校系统中活动各方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师生双方对课程的互动与构建,课程生成表现在文本的理解性生成、活动的对话性生成两个方面[7]。首先,在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层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组织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其次,需要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态度;再次,新的领域的课程教学尤其关切活动双方的主体互动性,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新的领域目标,共同构建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课程。

5.3 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一度寻找“体育教育生活化”的良方苦药,但往往偏离了体育教育的本义,甚至出现庸俗化和幼稚化的倾向。生命安全教育与应急避险能力训练是对生活自然场景的预判和准备,理应脱离文本教条,寻求一种生活经验的整合与迁移。新型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就应该面向生活的细节,置身生活的全部,体验生活的情境。构建生活化、情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是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最终目标,也是运动教育三维价值观与学校体育现实契合的成功所在。

许多灾难与安全事故再一次警示我们,学校体育理应承担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这是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诉求。人类社会发展对生命安全防护以及应急避险能力的弱化,呼唤学校体育运动教育本真价值的回归。我们需要从人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的视角,对当代学校体育运动教育价值进行重建,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学生运动能力结构之中。不仅如此,探索运动教育三维价值观与学校体育现实的契合,同样是当务之急。学校体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价值整合,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

[1] 周波. 承担应急避险教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义务[J]. 新课程研究,2009(4):184-185.

[2] 苗启明. 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应用关怀:生命、生存、生活关——兼论“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1-4.

[3] 覃立. 生活的特性:学校体育观照生活的着眼点[J].体育学刊,2011,18(11):9-14.

[4] 陶玉流. 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42-45.

[5] 卢元镇. 体育的本质属于生活[J]. 体育科研,2006,27(4):1-3.

[6] 江宇. 从心理学视角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价值定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92-94.

[7] 夏永庚. 课程生成之源:师生的主体性[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11-12.

Sports educational valu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demand for life safety

WANG Fan,YANG Xue-qin,MU Shao-hua,LU D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such as philosophy, pedagogy and anthropology, the author probed into the sport educational valu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ointed out that sports educa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return to the original demand of human sports and establish such a three-dimensional value view as “safety skill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existence”, “living skill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support” and“sports skill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practic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life safety education;emergency danger dodging;sports education

G807

A

1006-7116(2012)01-0078-04

2011-08-25

2009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CTY013)。

王帆(1976-),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教育。

·竞赛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体育运动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体育运动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