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2-12-01 03:17马海良黄德春张继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10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要素水资源

马海良 黄德春 张继国

(1.河海大学水资源统计信息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22;2.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

考虑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海良1,2黄德春2张继国1

(1.河海大学水资源统计信息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22;2.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使用1999-2009中国30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和分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我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各省份之间效率的差距在扩大;经济水平、水资源价格对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和政府影响力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非合意性产出;水资源利用效率;DEA;收敛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但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却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国万美元GDP用水量为4 749 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9.8倍,日本的25倍[1]。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集水资源管理,提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并明确到2015年的具体目标。在利用水资源进行生产过程中,除产生期望产品外,还可能附带生产出各种非合意产出(undesirable goods)。非合意产出的存在往往会对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巨大影响,忽略环境污染计算得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不准确和非全面的。本文从Zhou et al.[2]得到启发,从生产理论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本、劳动力、水资源等相关要素,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作为非合意性产出,对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和比较,从而为科学地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提供了思路。这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和积极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由最初的经典效率到新经典效率,再到后来的水资源生产力评价,经历了由工程效率评价向经济效率评价转变[3]。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Barker和Randolph等认为,通常的灌溉效率可以划分为灌溉水传输效率(灌溉水在干、支渠内输送效率)和田间利用效率(农田实际利用灌溉水的效率),一个较高水平的经典灌溉效率也许并不能反映好的管理水平[4-5]。Kaneko et al.基于中国1999-2002年的分省数据集,采用C-D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灌溉用水效率,并进一步发现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6]。Speelman et al.基于 Zeerust市60个调查农户的截面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对规模收益不变和可变情况下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估计,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土地所有权、灌溉方式、灌溉项目类型及种植结构将会显著影响灌溉用水效率[7]。陈东景采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结果表明2002-2005年间,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结构份额不断下降,效率份额逐渐上升[8]。

从文献看,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可以从两个方面继续深入:第一个方面,大部分文献都采用水资源消耗强度来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而水资源利用的绩效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水资源消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分析一个生产要素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有很大缺陷。第二个方面,上述研究都没有考虑到非合意性产出的影响,仅仅只考虑市场性“好”产出的生产,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能体现我国真实的水资源利用水平,更不能反映水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利用全要素分析框架对含有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也作了较详尽的分析。

2 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方法

由于现有文献较少涉及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因此本文借鉴Hu和 Wang[9]提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概念,运用DEA方法测度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DEA是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根据Farrell的非参数分析理论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数学规划将DMU投影到前沿面上,有效点位于生产前沿面上,而无效点位于前沿面的下方。由于本文关注的是投入要素,因此本文将采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基于投入法的DEA模型。

根据Hu和Wang提出的思想,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沿曲线上最优水资源投入”和“实际水资源投入”的比值。

图1 基于投入的DEA模型Fig.1 DEA model based on inputs

如图1所示,包络线上的C1和D1构成了最优前沿,它们是有效率的决策单元,而点A2、B2是非效率的,因为实现同样的产出需要更多的资源。需要提出的是,点A2的要素无效损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DMUA2的技术无效率而导致的所有投入资源过量A1A2,另一部分是由于配置不恰当所导致的松弛量 A1C1,因此 A2C1=A2A1+A1C1,如果A2C1越大,则意味着同那些前沿上的有效点相比,该点可以在实现相同产出条件下能够调整、减少的水资源越多,也就表明该点的水资源效率越低。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实际生产中所投入的其他生产要素,因此弥补了传统指标仅考虑水资源单一要素的缺陷。

根据上述分析,定义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为:

其中 WREi,t(Wate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为第 i个省(自治区)第t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TWRI(Target Water Resource Input)为目标水资源投入,也就是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为实现一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少水资源投入数量,AERI(Actual Water Resource Input)为实际水资源投入数量,LWRI(Loss Water Resource Input)为损失的水资源投入数量,TEI为目标能源投入。此外,根据方程(2)可以计算出某一区域在某一年的水资源效率:

其中 RWREj,t(Regional Wate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为区域j在第t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它等于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省份的目标水资源投入之和与实际水资源投入之和的比值。

2.2 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以1999-2009年中国30个省(重庆合并到四川)的资本存量、劳动力和水资源量作为投入要素,以各省GDP和污水排放作为产出要素进行分析。具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说明如下:

(1)GDP。各省每年的GDP变量采用的是199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2)污水排放。在处理非期望产出时常有的方法有:负产出法、非线性数据转换法和线性数据转换法。由于线性数据转换法是基于BCC模型的分类不变性(classification invariance)原理,有效地保持了凸性和线性关系,是一种较好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10],故本文采用线性数据转换法来处理污水排放数据。具体的原理是通过一种线性的数据转化函数f(b)=v-b将污染物转化为期望产出,其中,v是一个足够大的向量以保证所有转化的期望产出是正数,b是每个省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总和。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3)资本存量。当今学者们一般用“永续盘存法”来估计每年的实际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为:Ki,t=Ii,t+(1 -δi,t)Ki,t-1,其中 Ki,t是地区 i第 t年的资本存量,Ii,t是地区 i在第t年的投资,δi,t是地区i在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单豪杰利用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资料,系统估算了1952-2006年全国和省际的资本存量[11],因此本文直接采用他的研究成果。对于2006年后的数据,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获得。另外,为了保证投入-产出变量统计口径的一致,采用平减指数将资本存量换算到以1995年为基期计算的相应数据。

(4)劳动力。劳动力按照(当年年末就业人数十上一年年末就业人数)/2来计算得到,这里由于各省的人均教育水平等数据不可得,因此没有包括各省劳动力质量上的差异。年末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5)水资源量。用各省的水资源消耗量作为水资源投入,统计上把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四种用水总量加总而得。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水资源公报》。

3 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

3.1 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演变规律

考虑到本文主要研究水资源投入的效率问题,因此选择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运用软件包DEAP2.1,根据公式(1)、(2)计算得到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各区域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见表1)。

表1 考虑非合意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Tab.1 Total-factor water utility efficiency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goods

(1)从单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来看,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云南、西藏、青海等地相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平均水资源利用效率在0.95以上。除了北京和青海外,其余五个省份(直辖市)每年都保持DEA有效。与孙爱军等[12]、钱文婧等[13]没有考虑污染排放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比,本文生产前沿面多了西藏和青海。多年来西藏为保持生态多样性,坚持发展旅游业,较少发展工业,是我国受污染最少的地区。2009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9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1.6亿元,分别只占全国工业最发达省份江苏的0.15%和0.07%。同样,青海作为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为保持水土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自然保护区占了辖区面积的30.3%,仅次于西藏的34.5%。另外,省际水资源效率差异较大,相比水资源利用高效省份,新疆在研究期内水资源平均利用效率仅为0.066,与倒数第二内蒙古0.172的平均利用率相比,就有不少的差距。需强调的是,本文测算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有较大差异性,主要原因是考虑了选取污染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将污水排放作为产出变量放入模型中求解。我们认为,考虑了污染排放的中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计算结果也更加科学合理。

(2)从时间演进上看,1999-2009年全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第一次拐点出现在2004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达到最低点,为0.432,然后缓慢上升。第二次拐点出现在到2007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达到了0.447的相对高点,然后又开始缓慢下降,这个结论与钱文婧、贺灿飞类似[13]。我们同样认为,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许应呈现U型,2008年开始的突然下降可能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扭曲,是一种暂时性动荡。我国政府在2008年为了应付经济衰退,投入4万亿公共资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业重型化趋势,导致高耗能、高污水排放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反弹,这导致了考虑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暂时下降。

(3)从全国各区域来看,我国东、中、西部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辽宁;中部地区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为内蒙古、广西、四川(包含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明显差异(见图2)。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东部水资源利用效率遥遥领先,围绕在0.55上下波动,中部地区围绕0.38上下波动,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围绕0.36上下波动。在这11年的考察期内,我国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总是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高于我国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市场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大,导致水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图2 东、中、西部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Fig.2 Tendency of total-factor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3.2 中国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检验

收敛一般可分为α收敛和β收敛。前者是指区域间某一变量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减少,后者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与初始水平负相关。β收敛又包含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都属于绝对收敛的概念。绝对收敛指每个经济区域的变量都会达到相同的稳态增长速度,而条件收敛是在考虑了每个经济区域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条件后,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所有每个经济区域的稳态水平是不同的。曾先锋、李国平认为传统的“Barro回归”法对β收敛的检验存在着“Galton谬误”问题,其收敛的检验结果存在怀疑[14]。因此,本文主要用σ收敛来判断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情况。σ定义为

其中WEm(t)表示第m个区域在t时的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如果αt>αt+1,则可以判断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着α收敛。

图3显示了我国整体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σ收敛情况。在考察的11年中,全国的变异系数基本保持扩大的趋势,这说明,全国各省份之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距在扩大。但就各个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始终最大,表明西部地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差距一直较大,且在考察期内出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反复波动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除了云南、西藏多年均为全国最高外,大多数省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且效率提升速度缓慢。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α值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收敛与分散的分水岭在2004年。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且这种差异稳定地呈现出显著缩小的趋势,说明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图3 东、中、西部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Fig.3 Convergence value of total-factor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4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从上面计算出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省之间的全要素水资源相对效率差异非常大,而且其变动趋势也日趋复杂,如何理解这种省级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效率差异?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全要素水资源相对效率的不同?Yujiro Hayami根据诱致技术变迁理论,认为水资源相对稀缺程度以及供给弹性的不同,表现为在要素市场上相对价格的差异,从而能够诱导出节约相对稀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15]。刘红梅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经济现象的时间和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确实存在[16]。杨丽英通过Delphi方法,构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认为自然因素、技术因素、配置因素和制度因素会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制度因素主要为水权和水价因素[17]。孙才志认为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反映[18]。综合相关文献的讨论,本文主要考察以下几个变量:经济水平(EL)、产业结构(IS)、水资源禀赋(WE)、水资源价格(WP)和政府影响力(GI)。各变量的含义见表2。

因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介于0与1之间,为受限变量,本文采用Tobit模型,检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和分区域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上文的变量说明,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表2 相关变量的定义和说明Tab.2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 of involved variables

其中,TWE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其他变量的含义见表2说明,i、t分别表示不同时期不同省份的对应值,ε为随机误差项,且服从正态分布。

4.2 计量结果分析

考虑到截面异方差的影响,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式(4)进行回归估计,中国及分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结果如表3。

表3 中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Tab.3 The influence factors'regressive result of total-factor water efficiency in China

(1)经济水平同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人均GDP的增加会提高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ln(人均GDP)增加1个单位,则全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增加0.165 7个单位。经济水平越发达,当地的产业聚集程度越高,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应越明显。另外,当地相对充裕的财政也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从三个地区来看,经济水平变量对分区域的影响迥异,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最大,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2)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结构变量与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即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比例越大,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就越低。我国农业用水技术手段落后,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串灌、漫灌、大块灌等粗放型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而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仅占灌溉总面积的2.6%左右,真正被农作物利用的只是灌溉总水量的1/3左右[19]。因此,农业用水量较多的地区由于农业用水的低效率导致了整体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降低。需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变量与全要素水资源效率虽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但表示出正相关关系,农业比例的加大反而会增加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一方面可能是东部地区农业技术用水效率较高,但更重要的是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产生了大量的非期望产出,如2009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最多的三个省份是江苏、浙江和广东,排放量依次为256 160万t、203 442万t和188 844万t,而同期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小的西藏只有942万t,分别占这三个省份的0.37%、0.46%和0.49%。另外,从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也可验证,由于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因素,故江苏、浙江和广东的效率值并不是很高。

(3)水资源禀赋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约束作用。针对全国而言,水资源禀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影响作用非常小。这一点与王亚华[20]、孙爱军[12]的结论不同,他们认为水资源拥有量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从表3中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效率呈负相关性,但东部地区显著性不明显。更有趣的是,西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特对西部地区水资源禀赋和水资源效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列数据相关系数为0.35。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差异?除了研究时间的不同外,还与西部某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效率较高有关。最典型的例子是西藏和青海,这两个省份(自治区)2009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全国最高,分别为139 658 m3/人和16 113 m3/人,同时,它们的非期望产出水资源效率也处于前沿面。

(4)无论从全国还是分区域来看,水资源的价格均同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正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通过价格杠杠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资源效率。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水价制度基本实行的是政府制定的“单一计量”水价,而在制定水价时,政府考虑较多是人们的承受能力,较少考虑到水污染治理费用和水工程照价费用,供水价格应体现供水工程的环境影响和损失补偿费用和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功能恢复补偿费用等。

(5)政府的影响力在不同地区对水资源效率产生了不同的作用。从全国和东部看,政府在农林水务方面支出越多,水资源效率越低,而对西部地区,政府通过“有形的手”能够显著的提高水资源效率。在东部地区,市场经济发达,水权意识较明确,水资源效率的提高更多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有限的水资源在市场中可以得到自动优化。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农业用水较多,政府通过农业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实施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通过排序各个地区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的三个变量是政府影响力、水资源价格和经济水平;中部地区为产业结构、水资源价格和经济水平三个变量;西部地区为水资源价格、政府影响力和产业结构。东中西部地区这些因素的变化是有利于水资源效率改善的,东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很高、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这些都促使这些省份的工农业采用更为节水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提高水资源效率,从而促进了东中部地区的水资源收敛。而对西部地区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却恰恰是西部较为薄弱的,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西部省份不能够收敛于同一个更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差距逐渐拉大。

5 结论与建议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随着极端气候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水资源效率的提高成为水资源利用工作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1999-2009年我国各省的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以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用水总量作为生产中的投入要素,以合意性产出GDP和非合意性产出废水排放量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出各省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处理限值因变量的Tobit模型,对影响水资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我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效率呈现出明显差异,东、中、西部水资源效率依次递减,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②我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各省份之间效率的差距在扩大。东部地区水资源效率的α值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收敛与分散的分水岭在2004年;中部地区则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而西部地区α值变动剧烈,内部差距呈发散趋势。③针对全国而言,经济水平、水资源价格对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和水价越高,越能促使水资源效率的提高。但产业结构和政府影响力却对水资源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产出和政府在农林水务方面支出的增加阻碍了水资源效率的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禀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作用较小。另外,各个变量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同,差异较大。

上述结论蕴含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1)2011年一号文件确定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水效率的控制红线,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目前不同地区水资源相对效率差距较大,因此在分解节水目标时,要根据各地用水效率的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现象。

(2)水资源效率的提高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节水减排工作。东部地区,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尽可能减少污水排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淘汰高水耗产业中的作用,用水效率应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中部地区,要认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因素对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有效发挥价格杠杠的作用。西部地区,除了要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引导发展低水耗农业外,还要强化政府在农林水务方面的支出,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退耕还林、涵养水土的力度。

(3)完善水资源水权市场体系制度建设,创建新颖的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既要建立水资源的全国统一市场和区域、流域市场,又要建立水资源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还需要建立污水市场和水务市场。要建立节水型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杠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促使多种主体采取措施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References)

[1]马静,陈涛,申碧峰.水资源利用国内外比较与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1):6-13.[Ma Jing,Chen Tao,Shen Bifeng, etal. Comparison and DevelopmentTrend of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J].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07,27(1):6 -13.]

[2]Zhou P,Ang B W,Poh K L.Measur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EnvironmentalDEA Technologies[J].Energy Economics,2008b,30(1):1 -14.

[3]雷波,刘钰,许迪,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9,20(5):732 -738.[Liu Bo,Liu Yu,Xu Di,et al.Advances in Evaluation Study on Utility of Agriculture Water Utilization[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9,20(5):732 -738.]

[4]Barker D.Global Water Shortages,Alternatives for Increasing Water Productiv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R].Columbia:IWMI,2000.

[5]Randolph B,David D,Arlene.Economics of Water Productivity in Managing Water for Agriculture[C]:CAB International,2003:138-151.

[6]Kaneko S,Tanaka K,Toyota.Water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Regional Comparison from 1999 to 2002[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Governance and Ecology,2004,(3):231-251.

[7]Speelman S,Haese M D,Buysse J,et,al.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and Its Determinants[C].Working Paper,2007.

[8]陈东景.中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211-214.[Chen Dongjing.Structure Share and Efficiency Share of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Intensity Change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18(3):211 - 214.][9]Hu J L,Wang S C.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06,(34):3206 -3217.

[10]Seiford L M ,Zhu J.Modeling Undesirable Factors in Efficiency Eval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2(1):16-20.

[11]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23-35.[Shan Haojie.Re-estimation of Chinese Capital Deposit:1952-2006[J].Quantity Economy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alysis,2008,(10):23 -35.]

[12]孙爱军,方先明.中国省级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决定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139-145.[Sun Aijun,Fang Xianming.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 of Water Usage Among Inter-provinces in China[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10.20(5):139 -145.]

[13]钱文婧,贺灿飞.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54-60.[Qian WenJing, HeChafei. China'sRegionalDifferenceofWate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Influential Factor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11,21(2):54 -60.]

[14]曾先锋,李国平.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与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45-53.[Zeng Xianfeng,Li Guoping.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ate and Convergence of Chinese Regions[J].Quantity Economy and Technology Economy Analysis,2008,(5):45 -53.]

[15]速水佑次郎.农业发展的国际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8.[YujiroHayami. TheInternationalTrend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M].Beijing: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2000:78.]

[16]刘红梅,李国军,王克.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9):69-90.[Liu Hongmei,Li Guojun,Wangke.“Resource Curse”Effect Tes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Dummy Water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J].Management World,2009,(9):69 - 90.]

[17]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6):642-646.[Yang Liying,Xu Xinyi,Jia Xiangxiang.Water Use Efficiency Evaluating Index System[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Physical Science Edition,2009,45(5/6):642 -646.]

[18]孙才志,刘玉玉.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10):1696-1703.[Sun Caizhi,Liu Yuyu.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Relative Efficiency Based on DEAESDA in China[J].Resource Science,2009,31(10):1696 -1703.]

[19]马培衢.农户灌溉方式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45 - 54.[Ma Peiqu.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rmers'Irrigation Ways[J].Chinese Rural Economy,2006,(12):45 - 54.]

[20]王亚华.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J].中国水利,2005,(13):175 -179.[Wang Yahua.How to Establish Water-saving Society in Less-developed Areas[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5,(13):175 -179.]

[21]李传奇,李向富.水源地保护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9):979 -981.[Lin Chuanqi,Li Xiangfu.Indicator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Water Source Protection[J].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10,16(9):979 -981.]

[22]马涛,翁晨艳.城市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1,(6):24 -26.[Ma Tao,Weng Chenyan.An Empirical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at[J].Ecological Economy,2011,(6):24 -26.]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onsidering Undesirable Goods

MA Hai-liang1,2HUANG De-chun1ZHANG Ji-guo2
(1.Institute for Water Resource Statistic Information of 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Jiangsu 213022,China;2.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 of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8,China)

Sustainable utility of water resource is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 is to improve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Using 1999 -2009 China's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total-factor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including undesirable goods is measured based on input-oriented DEA,and on this basi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by Tobit regression model.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means of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show decline-rise-decline trends,and eastern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western efficiency is the lowest;China's total-factor water resource utility efficiency shows a divergent trend and the gap among various provinces is widening;the economic level and water resource pric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water resource efficiency,bu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influenc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undesirable goods;wate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DEA

F062.1

A

1002-2104(2012)10-0035-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2.10.006

2012-04-25

马海良,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效率与水资源环境。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中国极端洪水干旱预警与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编号:200801027);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信息熵模型研究”(编号:2010B067)。

(编辑:王爱萍)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要素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