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改革促进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2012-12-01 06:21陈汉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双语会计专业国际化

孔 韬 陈汉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以《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改革促进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

孔 韬 陈汉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实行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各个高校方兴未艾。本文以国际化会计人才和《西方会计》双语课程为例,通过调查,在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双语教学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够明晰、使用外语和中文的内容取舍不当、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并提出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国际化会计人才

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

“外企时代”的到来和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扩大了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根据笔者对外企人才招聘网站的调查,仅美国惠普公司的亚太金融结算中心就需要超过3000名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再加上中国目前的3万家外企,平均1家外企需要2个国际会计人才,近两年至少急需6万个本土国际金融结算和会计人才。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呢?通过对用人单位网络招聘会计人才的职位描述、任职资格和要求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既精通国内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能熟练运用相关财务软件;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企业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岗位要求比例最高的前五项为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占100%)、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占98%)、熟练运用外语(占96%)、熟悉财经法规(占93%)、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占91%)。

(一)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既精通我国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正日益深化,这就要求作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经济活动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财税法律和会计制度,同时又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国际会计准则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时障碍最小的会计语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核算和披露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已日益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所必须掌握的工具。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首要素质。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和娴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使会计的规范领域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同时,随着众多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成立,国际会计公司和会计人员的介入,促进了会计人才的国际流动。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将进一步成为大多数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网络的运用将更进一步促进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见,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

(三)国际化会计人才应是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需要具有跨文化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趋同,特殊会计业务不断涌现,要求国际化会计人员判断并作出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判断和敏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发挥创新能力,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方法。另外,我国经济将逐步融汇到全球经济中去,各国市场的变化与风险全部结合在一起,企业完全暴露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变动的风险之中,因此只有具有宽阔的复合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在应对这些变化、挑战、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同时,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与核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笔者于2011年4月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06~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就业去向的问卷调查。调查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调查问卷为参考,在每届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位学生抽样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排除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特殊的就业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学生到三资企业工作的比例相当小,比例最高的一年也仅有6.5%的学生在三资企业工作。这隐含着一个信息:并不是很多学生能达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而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被调查的学生中普遍专业外语水平不高,根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提供的财经系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2007级学生通过率为25.69%,2008级学生通过率为29.41%,仅有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学生大学英语水平不高导致了专业英语水平也偏低。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制约其进入三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导致其没有能力或自信投身于三资企业工作。

表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06~2010届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表

导致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有:(1)会计专业技术词汇并非普通交际英语,因此生词量大,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2)学生不适应专业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和中文专业课学习上的差别。他们习惯于教师按照教材逐章逐节的细致讲解,下课后基本不复习或稍稍复习就能完成作业;而双语教学信息量大,需要学生下课后认真复习,自己去仔细地体会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等。(3)缺乏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学生潜意识里对双语学习有畏难情绪,毕竟用母语学习和表达比用第二语言更轻松、自如。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西方会计》这类双语课程时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专业术语、单词的理解上,容易忽略专业学科知识点,学生普遍感觉专业难度大,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特别是实操课的教学,师生间难以用英语展开交流,本来活跃的教学气氛变得平淡无味,异常沉闷。结果是学生的外语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分量却大大削弱。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持担心和怀疑态度,严重者甚至焦虑、无助或厌学。因此,对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提高《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以明确的目的制定科学务实的双语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的积极举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已经满足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2)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3)是否已经满足岗位对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业务的能力要求。①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开始打破思维定式,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看问题,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尤其是发散思维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应通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将英语应用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和支撑的专业技能。

此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与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合作的基础,通过《西方会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完全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西方会计》双语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证大纲内容挂钩,教师授课时指定参考书即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课堂上也应尽量联系注册会计师证书考试内容。这样,专业课堂就能做到以内容为主导,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编写双语版《西方会计》教材

目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但由于中西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知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与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太一致。因此,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了《西方会计》教材。它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会计实践与方法为导向,介绍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和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四大模块的知识。而且此教材针对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采取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体态活动法为编写原则,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的特点,以“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式教学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英语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工作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表示满意。

(三)以有效的师资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本校师资之外,外聘师资和客座师资都是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首先,对本校师资的培养应该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从事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输送到国外或者国内相关国际会计的培训学校进修,提高其运用英语讲解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然而,介于中西教学差异、经费不足、出国培训时间长、师资不足等因素,各高职院校长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并不实际。在此,各高职院校可选派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到有多年会计双语教学经验的本科和高职院校培训学习,大力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随堂听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此举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可操作性强。其次,依靠外聘师资提升《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水平。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要利用好具有留学背景或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聘教师以及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示范性的教学、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教师广阔的思想空间,为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②结合《西方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讲解、专题讲座等方式教学,如图1所示。学生以“任务驱动”方式学习,小组学习为主要的组织活动形式,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接受了一个关于计算资产折旧的任务,由教师用英语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从英语到汉语的转换强调了某些资产折旧用语,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完成该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营造了积极的情感氛围,当学生被分配给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感到更安全、学习效果更有效。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在网络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为学生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使学生可以自己去品味、理解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其更好地面对国际经济和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1 《西方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图

(五)以动态的过程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图2 《西方会计》课程考核成绩分布图

《西方会计》课程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一锤定音的末端考核方式,大力推行过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多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过程考核中,课堂提问占10%,课业设计占20%,课堂演示占30%,期末考试占40%。通过过程考核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学生可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强题目的主观性。如,学生的课业设计及平时考核中尽量采用一些综合性、主观性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容易抄袭的浅显内容。这些考核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深度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程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强化学生对双语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注释:

①章翰,朱正浩:《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第144页

②王咏,吴悦,陆林,王朝辉,王莉.《〈导游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87-88页

[1]Klee C A,D J Tedick.The undergraduate foreign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 in Spanish at the Univeristy of Minnesota[A].In Stryker,S.B.&B.M.Leaver(ed.).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 [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140-173.

[2]Shaw P A.With one stone:models of instruction and their curricular implications in an advanced content— based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A].In Stryker,S.B.&B.M.Leaver(ed.).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261-282.

[3]Klapper J.Foreign—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Immersion Germany’sBilingual—Wing Schols[M].Lampeter:the Edwen Mellen press,1996.

[4]师黎,李晓媛.“智能控制基础”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8-20.

[5]邢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132,134.

[6]阚劲松,李玉晖,陈群,肖厚荣.《基因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331-17332.

[7]倪慧萍.财经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34):296-297.

孔韬(1982—),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企业管理研究。

陈汉平(1976—),男,湖北监利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课题编号:xyyb1001)

G712

A

1672-5727(2012)06-0091-03

猜你喜欢
双语会计专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