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分析

2012-12-01 01:47张小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川芎嗪

张小春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炎症性肠病又称IBD,是一种复发性慢性肠道炎症,包括克罗恩病与溃疡性肠炎,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尚不清除IBD的发病原因,其治疗效果一般,易复发。有研究显示在IBD活动期,患者体内有高凝状态,肠黏膜中会形成微血栓,IBD活动期患者体内的凝血酶原片段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明显。所以从IBD发病机制入手,应用中药实施抗凝治疗以改变血液高凝状态是IBD治疗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丹参川芎嗪缓解IBD患者的高凝状态,并对其疗效予以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9~47岁,平均34岁,病程为34~40个月。对照组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30~46岁,平均35岁,病程为32~41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出血、肝功能异常、恶性肿瘤、骨髓增生与造血不良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每日口服1.0g艾迪莎(产自法国),一日一次,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给予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日1次,15d为一疗程,连续用药两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内镜评定:在治疗6周后对患者实施电子内镜检查,评定患者的肠黏膜改善效果。①无效:内镜检查显示肠黏膜情况无变化;②有效:溃疡范围有所减小,但没有完全消失;③显效:炎症明显缓解,溃疡面基本消失;④治愈:内镜检测显示病变完全消失。其中总有效=有效+显效+治愈。

总体评定:治疗结束后实施总体疗效评定。①无效:内镜检查无改善,症状无缓解;②有效:症状稍微缓解,肠黏膜有好转但不显著;③显效:肠黏膜炎症明显缓解,形成部分假息肉,症状基本消失;④治愈:内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完全正常,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6周后,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整体疗效上,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7.1%),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n(%)]

3 讨 论

IBD是一种慢性疾病,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和肠道免疫相关,遗传与环境因素也扮演有一定作用。90%以上的IB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便血现象,虽然临床上也给予止血治疗,但疗效一般且易复发。有研究显示IBD患者体内有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这一发现也为抗凝治疗IBD提供了依据[1,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由盐酸川芎嗪与丹参素构成,静滴后药物可在体内完全分布。川芎嗪是提取自川芎根的一种活性成分,是一种疗效优良、起效迅速、吸收迅速的药物,有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抗凝的作用。丹参则有着抗凝、扩张血管、抗氧化的左右。研究显示,上述两种成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本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丹参川芎嗪后,IBD患者的凝血酶原片段与D—二聚体水平下降明显,说明患者的高凝状态明显改善,断肠黏膜形成微血栓的过程被抑制,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可见丹参川芎嗪的抗血小板、抗凝作用对IBD的治疗与抑制其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川芎嗪也有着清除自由基和抗炎症递质的作用,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活性,避免造成新的炎症反应。由此可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是多靶点、全方位的,而丹参川芎嗪在体内没有蓄积毒性、可迅速清除代谢,应用十分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1]额尔灯格日勒.蒙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4-125.

[2]叶淑云,朱曙东.阳和汤治疗炎症性肠病机理探析[J].广西中医药,2009,12(5):41-42.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川芎嗪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川芎嗪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