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丽京
(浙江省建德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建德 311600)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得到广泛认可,不仅疗效确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为此,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经鼻内镜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经常规鼻窦X线、鼻窦冠状位CT扫描必要时加水平位扫描、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确诊[2]。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龄12~78岁,平均44.3岁;病程3~34年,平均16.4年;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I型1期28例,2期46例,3期22例;II型1期34例,2期12例,3期18例;III型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治疗组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传统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治疗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其中,63例患者采用局部丁卡因表面麻醉,27例耐受不佳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按Meserklinger术式,在鼻内镜下结合监视屏幕,切除钩突,摘除鼻息肉样病变组织,根据病变范围开放前组筛窦、前后组筛窦或全蝶筛开放,并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蝶窦开口。术中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对合并解剖变异的病例同期行手术矫正,47例行鼻中隔矫正术,23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9例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11例行中鼻甲成形术。
1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在术后常规使用高分子止血海绵和(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止血,连续使用抗生素7天左右。并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3d抽出鼻腔内的填塞物,按鼻内镜术后常规换药,每日鼻腔冲洗,清除分泌物、干痂、假膜等至出院为止。出院后继续随访1年以上。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进行。痊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数据处理均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表1结果表明:对照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传统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治愈42例,治愈率为46.67%,好转25例,占27.78%,无效13例,占14.44%,总有效率为85.56%。治疗组90例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治愈65例,治愈率为72.22%,好转21例,占23.33%,无效4例,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反应良好,未出现眶内血肿、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病因不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深部组织不易观察,容易增加复发的概率[4]。而鼻内镜手术,由于视野清晰,切口暴露良好,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有效防止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因此,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术前应给予患者全身检查,以明确患者合并的全身疾病[5]。然后,根据鼻内镜检查的结果,了解患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治疗方法。本组资料中,治疗组9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n,%)
[1]姜泗长,闫承先.现代耳鼻喉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1l1.
[2]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Tan BK,Lane AP.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nasal obstruetion [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09,42(2):227.
[4]方红雁,高明华,李劲松,等.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0):2272.
[5]赵晋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I临床观察和分析明[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