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英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儿外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我院是妇幼保健院,属于专科医院。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以儿童和妇女居多。针对这一特殊人群,更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我院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脂类、头霉素类等等。但因为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合理使用、滥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不断发生。笔者对我院2009至2010年的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抗菌药物(ADR)报告112份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的名称,临床表现等。ADR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各种表现,将其发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出现为ADR后立即停药,不进行特殊处理或者进进行一般处理的情况下症状很快消失;中度有病理生理改变或有实验室检查异常,需延长治疗时间;重度为器官严重损害,需要抢救或ADR持续时间大于30天,有后遗症或死亡。
在112例ADR患者中,男50.17%(58/112)例,女49.83%(54/112)例;男女之比为:1.11∶1,提示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1~14岁。
按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对ADR报告涉及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1]。112例报告涉及五类16种药品。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头霉素类等等。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及构成情况,见表1~表3。
表1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及构成比
表2 引发ADR排序前5位抗菌药品名称及例次
表3 112例ADR临床表现分布
临床常将抗菌药物以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法达到起效迅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不合理应用和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而且增加了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2]。ADR的发生除了药物本身所致外,某些不良反应也与静脉滴注的速度有关。大多数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如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常可导致胃肠道反应,如阿奇霉素。对输注阿奇霉素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除了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外,还可在输液前半小时予以我院中医科自制的“鸡君散”中药脐敷于神阙穴,缓解其胃肠道症状,减轻或消除其不适感。静脉输注给药时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来调节速度。另外,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原则及适应症,对一些过敏体质患者应重点监护,必要时进行治疗性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以更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3]。在112例ADR病例中,临床均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上,其余表现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上。这与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较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认知有关,因此发现比较早。
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适应症和用药剂量,加强用药前监测,放慢滴速,当确定无过敏后再调至正常速度。一旦出现异常反应,立即停药,予以抗过敏治疗,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作好抢救措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62.
[2]曹文庄,张晓丹.从药品注册的实践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的重要意义[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801-803.
[3]黎雪桂.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抗感染学杂志,201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