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蕾
(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浙江金华321004)
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潘 蕾*
(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浙江金华321004)
文章从当前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构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文科人才素能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并通过开发实验教学课程、编写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实验教学队伍、搭建文科实验教学平台等途径付诸实施,发挥其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素养;能力;一体化;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文科类人才培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教师“嘴一张、笔一支、书一本”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机会和平台,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应用文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一批实践性强、操作能力要求高的新颖文科专业应运而生,因此打破传统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重理论,轻技能。受文科无实验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各高校对文科人才的培养仍然定位在理论知识、研究水平等方面,虽然也有部分高校试图根据市场需求对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但文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训练以及如何进行训练鲜有学校重点关注,重理论、轻技能这一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重专业,轻综合。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有“唯专业”的现象,忽视跨学科、跨专业的素养及能力培养。虽然近些年很多高校以博雅课程、大类课程的方式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这些改革仍局限于理论知识层面,未涉及综合化的实践性训练。[1]
3.重人文,轻科艺。理工分家、文理分家是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强调理工类学生学一点文科知识的声音时有耳闻,但要求文科学生学习理工科知识却鲜有听到。文科类人才培养通常关注人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艺术素养的培养,科学技术及理工类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养与训练更是鲜少顾及。
4.重讲授,轻实践。尽管教育部对文科专业实践学分学时有明确规定,①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也设置了部分文科实验课程,但囿于师资水平及实验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以教师讲授讲解为主,学生鲜有动手操练的机会,以致于相当多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
为改变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按创新性、应用型文科人才的需求,从当代文科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出发,笔者和同仁们设计了以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导向的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即“433”体系。该体系以“多元融合、学用兼善”为基本理念,按“跨学院、跨专业、大中心、大平台”的新型实验平台概念,构建“综合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四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三大素养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三大能力,通过创设“体验熏陶——技能实训——专业深化——应用拓展”衔接贯通的实验教学新途径,达到培养“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文科人才目标(见图1)。
图1 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多元融合即多元平台、多元素养、多元能力的融合,融文科各专业实验教学于一体,融知识传授、素养熏陶、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于一体,融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学用兼善指注重文科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求知,用以炼能”,构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实验教学环境。
综合素养实验教学平台是以培养文科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与教学活动;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平台是以培养文科学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社会沟通与适应能力等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与教学活动;专业技能实验教学平台是以培养文科相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与教学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
综合素养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平台强调通用性、普适性,专业技能实验教学平台注重专业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突出个性发展。通过以上各有侧重、有机联动的四个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创设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实现文科学生综合素养、多元技能、创新能力协同并进、全面发展。
为使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真正得以实施,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按文科学生素养、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专业的技能要求,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与课程,设置多层次的实验课程,合理确定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分类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和门数。
从文科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和基本技能出发,打破专业限制,以大文科的视野进行实验课程设计,以通识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并列入学生培养方案,初步建立文科综合公共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安排由浅入深,由单一实验到综合实验再到创新实验,构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层次实验项目体系,充分体现文科各专业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本技能、又能使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实验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实验教学过程的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实验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验教材的编写要以加强基础训练、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革新传统知识、拓宽实验内容为原则,着力完善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项目,充实基础性实验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增加研究性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又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针对文科实验教材少的实际,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文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出版能满足学生素养、能力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列校本实验教材,并建立、完善教材更新机制,在组织编写、更新、出版教材过程中提升实验教师的专业化品质。
为建设一支优秀的文科实验教学队伍:一要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每门实验课程确定一名主讲教师,组织做好预备实验、试讲和集体备课工作,由主讲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确保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指导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二要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各实验课程负责人要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历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全校公开招聘;同时要聘请一批社会兼职实验教师人员和研究生兼职管理人员。三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结构。鼓励和培养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引进一批知识交叉、掌握现代文科实验教学技能的实验教师,不断增加高层次、高学历年轻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积极为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外出交流和访学创造条件,引导其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设置实验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以更好地适应文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四要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发挥实验教学队伍的积极性。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队伍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实验室主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依据岗位职责,按学校规定进行考核、晋升、奖惩;鼓励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创新,对成绩突出、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奖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实验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2]
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实验教学平台的支撑。学校要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搭建好文科实验教学平台。
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以社会对文科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确立“多元融合,学用兼善”的实验教学理念,打破文科人才培养的理论化传统模式,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基于文科人才实验教学体系的新型文科人才培养思路,改变了单课程式的文科实验教学设计模式,使文科实验教学内容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又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交叉性,[3]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养、多元技能、创新能力的协同并进、全面发展。
按文科人才“素养能力一体化”培养要求,建设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完全打破文理科学生的界限,通过面向全校文理各科学生开发的公共实验课程,培养大学生人文、艺术、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有空间、有课程、有系统、有标准、有实践,解决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形式各异、内容零散,缺乏专门场所和相应标准与测评体系等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升素养、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厚素养、精技能、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和载体。
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强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充分拓展创新创业平台,大胆创新共享机制,将实验室有限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宽广领域进行有效对接,探索出了“社团进实验室”的新型模式,将部分实验室作为社团活动基地,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文化活动,这样就充分利用了实验室内外资源,有效支持和推动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彻底转变了“文科无实验”和“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明确了实验教学对文科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融合又相对独立,并逐步实现向“创新型”实验教学的转变,真正实践“以文为主、文理交融、素能一体”的综合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学中练,做中学,学以致用,素能均衡”的成效,为全国高校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注释:
①参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2001年。
[1]何业东.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3-44.
[2]潘蕾.关于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3):357-360.
[3]宋象军,汪春华,胡驰,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评审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97-9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Quality-Competence Integration for Liberal Arts
PAN Lei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Liberal Art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of liberal arts talents,this paper explores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quality-competence integration for liberal art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and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prepa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s,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and setting up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which hope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model.
quality;competence;integr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
G642.0
A
1001-5035(2012)04-0112-04
2012-05-05
潘 蕾(1964-),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副研究员。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教高函[2009]28号),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素能一体化文科实验教学体系探索”(zc2010010)
(责任编辑 吴月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