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释义*

2012-11-28 09:44李月玲
理论月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价值政治思想

李月玲

(山西大同大学 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9)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释义*

李月玲

(山西大同大学 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9)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种价值形态已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两种价值何者为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社会价值却忽略了个人价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却重点强调个人价值而轻视社会价值。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自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进入学科研究的视域起,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历时性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经历了“从经验总结向理论建构、从强调政治需要到人的发展需要、从工具化到人本化”[1]的转向。这种转向“克服了传统认识中仅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局限于物化领域,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不被重视”[2]的弊端。从共时性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已是毋庸置疑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学界研究逐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原来的“重视社会价值”走向了“重视个体价值”。很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首先体现为对个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其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和中介。”[2]“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回归。”[3]这种用一种片面性反对另一种片面性的做法,实际上是“左”倾顽症在新条件下的重蹈覆辙。这种转向映射了人们的价值选择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个人和社会、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的不同理解。对二者关系的不同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成就。汉普登-特纳指出:“美国、英国、瑞典、法国、日本、荷兰和德国的文化,其实都有偏颇,譬如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日本社会重视集体主义,而未来成功的经济体系必然达成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最佳均衡的社会。成功创造价值系统的关键在于价值观冲突的管理。”[4]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务必是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有机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需厘清。

一、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解读

英国著名哲学家鲍桑葵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5]思想政治教育从重视社会价值到强调个人价值的两个极端转向,其实质在于对个人和社会的误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下,“社会被看作超越个人之上独立存在的实体,人仅被当做从属于它的活动工具,这就是自古流传下来关于社会的基本观念”。[6]现在的有些学者虽然没有把社会看作是实体性的存在,而却运用实体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了现实的个人这个中介”。[2]他们把能看得见的“现实的人”看作是社会的中介,贯穿着一种“个人和社会孰先孰后、谁为谁服务”的实体性思维逻辑。鲍桑葵提出:“以个人为一方和以社会或政治统一体为另一方之间的区别是与人在社会中的‘目的’何在这个问题无关的。因为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概念是彻底地互相关联的;所以,我们无论按什么标准看待其中的一方,也必须按同一标准去看待另一方;因此,要把一个因素同另一个因素区别开来,认为一个高一个低,或者说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就变成在说法上有矛盾了。”[5]个人和社会关系“这个问题根本不涉及两种相互对立的含义,而是只有一种含义,就其整体而言是社会,就其差别而言是个人。使整体成为部分的手段或使部分成为整体的手段,就好比使一出戏成为剧中人的手段或使剧中人成为这出戏的手段一样。”[5]当然,马克思经典作家同样认为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马克思以“实践”为逻辑起点表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从定义看,马克思一方面用社会来解释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7]另一方面用人来说明社会——“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8]这充分表明了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其次,从产生看,马克思指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7]再次,从本质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社会……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9]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见,我们既要避免把社会当作实体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倾向,也要“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7]的倾向。

二、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从发展学的角度讲,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的。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在认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时,不仅仅是承认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更重要的是把这两种关系内在地统一起来。正如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所说:“辩证的东西=‘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10]亦是说,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有无数的差异个体组成的,社会发展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就是差异个体的全面发展。”[11]鲍桑葵指出:“社会和国家的最终目的和个人的最终目的一样,是实现最美好的生活。”[5]但是二者之间的发展并不都是线性作用,由于个人活动的局限性和认识的有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个人思想观念的狭窄性,同时,人作为感性的存在物,生而具有欲望的冲动性、利益的为我性、行动的任意性以及生命的自保性等生物特性。相反,社会往往凝结了无数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形成具有相对普遍性的思想观念。就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发展“如果思路没有确定的总方向,没有经过选择的有效控制力量,那么,每一个主要的词都可以使之完全转向。可能由我们自由支配的众多概念犹如一个完全由转车台组成的复杂的铁路系统,火车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转车台改变行驶方向”。[5]质言之,“被我们看作生活基本准则的人性发展是没有人能独自全部完成的。”[5]所以,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真实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他的正常自我之外,而且是某种他只能偶尔明确地掌握但绝不能完全掌握的东西。”[5](注:笔者遵照作者的主旨把问句变成了肯定句)正如恩格斯指出:“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该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12]同样,合力也对每个意志有所牵引。“他的意志并不是一个整体,但是蕴含着并取决于一个整体,因而这个整体才是他的意志的真实性质。”[5]如图所示:

假定OA和OB代表不同个人的意志,OM代表这些个人意志共同形成的合力 (表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夹角∠AOB代表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同样,假定OC和OD代表另一群不同个人的意志,ON代表这些个人意志共同形成的合力(也表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夹角∠COD代表发展的成本和代价。OM和ON代表两个不同群体的意志,OP代表它们之间的合力或它们的发展程度。可见,在此过程中,各个意志之间越相近,合力就越大,个人和社会发展状况就越好,发展所需要的代价和成本却越低。否则,反之。

此外,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社会发展是“‘单义决定论’与‘或然决定论’的结合与统一”[13]的结果。 “单义决定论以单个个体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个体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研究,就可以了解由这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或然决定论是以个体的集合体作为考察对象。”[12]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论者仅采用了“单义决定论”的逻辑而忽视了“或然决定论”的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片面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理论依据。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来看,二者也必须是统一的。

“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14]也就是说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据,而不是某一现象或某一特点。如何揭示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关键。黑格尔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揭示本质。他指出:“凡一切实存的事物都存在于关系中,而这种关系乃是每一实存的真实性质。”[14]那么,如何把握关系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把握一切关系。“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15]“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14]质言之,“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16]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个人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所要求思想观念之间的差距。所以,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7]很显然,这种观点视社会观念为已存的当然合理的实体,然而,辩证法认为:“凡有限之物莫不扬弃其自身。”[14]把社会观念看成理所当然的存在,是诡辩的、机械论的做法。“诡辩的本质在于孤立起来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规定,认为是可靠的。”[14]它不是从实践的动态活动中展现出社会历史性,相反,它用社会历史性来规定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言:“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它的残余还牢牢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这种方法……必须先研究事物,尔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尔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18]事实上,“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18]既然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那么无论是个人思想观念抑或是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都不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东西,而是在实践中相互追问而最终确定的、具有全面性、彻底性的东西。追问的尺度便是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设置一种凌驾于自身之上的东西限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惟其如此,很多学者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旨归在现实的个人。个人是有血有肉的实存,社会只是观念的预设。这典型是经验主义的观点。譬如,有些学者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说到底就是爱人。”[19]“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20]然而,如上述分析,在社会历史领域,个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真正的个人和社会其实都是存在于二者的关系中。但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植根于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诉求之中,目的是为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以实现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21]亦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以个人思想品德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为出发点,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22]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题中应有之意。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单纯的具有社会价值,也不是单纯具有个人价值;既不是通过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也不是通过个人价值实现社会价值,更不是社会价值是对个人价值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同构、相互生成,有机地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价值形态。

[1]侯勇,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历史转型与现代发展——基于社会、历史、系统视野的考察[J].理论与改革,2011,(2).

[2]褚凤英,孔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中.

[3]马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复归:现实的个人[J].湖北社会科学,2010,(3).

[4]〔英〕查尔斯·汉普登-特纳,〔荷〕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著,徐联恩译.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英〕鲍桑葵著,汪淑钧译.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高清海.哲学的奥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宁全集(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王建锋.对个体发展伦理的认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赵家祥.论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J].河北学刊,1989,(2).

[14]〔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列宁全集(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7]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臧乐源,刘示范.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山东社会科学,1994,(2).

[20]张艳新,程爱华.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6,(2).

[21]褚凤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再认识[J].探索,2010,(3).

[22]李月玲,王秀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中.

D64

A

1004-0544(2012)01-0166-03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11YJA710058);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QZ—09001)。

李月玲(1978—),女,青海乐都人,山西大同大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刘凤刚

猜你喜欢
价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