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红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铁路重点传染病可防可控,其关键在于科学有效地执行预防为主的控制策略,其中建立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效果的评估机制体系是控制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明确要求。根据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职能,从传染病预防管理、疫情响应、善后恢复过程来考察,评估体系应当包括针对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全程评估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及针对突发疫情现场处置的效果评估。本项研究重点解决:(1)研究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效果的系统表达方案,构建全面综合反映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估框架。(2)建立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指标收集、筛选、界定、权重的确定方法。(3)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性。
根据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策略提出的铁路疾控所核心能力建设方案,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由传染病预防、疫情响应、善后恢复三个职能层次组成,主要工作内涵如图1所示。评估体系框架结构思路,以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全程为评价对象,在对相关指标集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评估模型,对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系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反映与描述。评估体系框架结构由四部分构成,如图2。
运用文献归纳分析和量表调研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估框架层次化和条理化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收集筛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查阅的文献资料为法律法规、政府规划文件、论文期刊等,收集整理了与评估类别、项目有关的指标和要求,研制了《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发放铁路系统30个疾病预防控制所进行调研咨询,对文献收集的指标进行了论证筛选。指标筛选确认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均衡性、导向性、可比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
(2)指标应灵敏度高,区别力好,能迅速鉴别事物的变化水平。
(3)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力求精练、准确。
图1 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核心内涵
图2 综合评估体系框架结构
(4)指标应易于被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理解。
(5)同一评估类别内的不同指标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互质性。
在评估指标筛选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归纳分析、多重专家咨询、层次分析和主成份因子分析方法,确定评估指标类别框架和权重分值,提出指标定义解释,判定评估标准,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以层次结构分析理论为指导,把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体系作为一个系统,以系统的职能和总目标为导向,将评估框架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评估类别,并将评估类别分解成更细的评估项目,按照不同层次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照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评估维度——评估类别——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多层次的评价结构系统,将评估条理化、层次化,构建评估模型,形成指标体系评估量表。如图3所示。
评估模型的应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指标体系评估量表,实现对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绩效的综合评价。具体步骤为:(l)选择模糊评价因子(评估指标),(2)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3)确定评价指标评分标准,(4)构建指标隶属函数,(5)建立判别模式,(6)综合评价。
图3 模型构建基本操作过程
通过上述系统研究过程,最终确立的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类别30项指标。4个类别为:(1)传染病管理,权重值0.24;(2)传染病预防,权重值0.18;(3)传染病疫情处置,权重值0.34;(4)运行支持保障,权重值0.24。形成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估量表,采用1 000分制评价方式,全面体现了铁路重点传染病预防管理、疫情响应、善后恢复的防控策略目标要求。见表1。
通过对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控制过程各个环节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发挥疫情处置工作中的优势,完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和提高处理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疫处置能力。评估内容主要为三个方面。
(1)突发传染病疫情决策措施效能评估:现场决策效率和运行机制控制能力,采取措施控制突发疫情危险因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突发传染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引起突发疫情危险因素得到控制和消除的效果。
(3)突发传染病疫情影响评估:突发传染病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铁路运输生产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疫情现场处置决策措施效能和控制效果亦通过上述系统研究过程,最终确立铁路重点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类别16项指标。3个类别为:(1)组织决策指挥效能,权重值0.33;(2)疫情现场处置效能,权重值0.55;(3)善后恢复评估效能,权重值0.12。形成疫情现场处置指标体系评估量表,采用1 000分制评价方式,全面体现了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控制过程环节、控制效果和善后恢复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1 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表2 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评估指标体系
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疫情影响评估主要是确认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涉及的范围。疫情影响具体表现为个人、家庭、国家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等方面,对损失严重程度准确界定是铁路管理部门制定突发疫情处置相关政策、资源分配、经济补偿的重要基础,也是突发传染病疫情预警体系建设和危机管理的依据。参照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失评估指标研究成果[1,2],根据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特征,评估模式拟从健康和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等方面,建立疫情影响评估指标体系,为铁路突发传染病影响评估提供科学系统的方法。
(1)死亡、发病和隔离人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确定是突发传染病疫情生命损失测量的重要依据。发病人数包括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要消耗医疗卫生资源,并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通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确定疾病的三间分布,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疾病的三间分布判断事件波及的范围大小,从而确定应急处置的范围和次数。
(2)死亡和残疾损失:死亡和残疾形成的损失是潜在的、无法直接计算,可采用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概念,以人的劳动价值损失来衡量因疫情事件死亡、残疾所带来的损失[2]。死亡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可直接采用其劳动价值进行折算;而残疾造成的损失则是完全或部分丧失的劳动价值以及为维持生命所消耗的医疗卫生资源两部分之和,即劳动价值和医疗卫生投入之和。一个人的劳动价值是其未来的劳动收入经贴现折算为现在的价值,并考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残疾等因素。可表示为:
式中:PE为疫情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PEi为第i个人的劳动价值损失;M是人员伤亡总数;Yit是预期第i个人在第 t年所得劳动收入价值;Pit是此人从现在起活到第t年的概率;r是预期到第t年的社会贴现率;Ti是预期此人从现在起的最大寿命。
(1)医疗救治费用:死亡和住院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费用,是损失的主要方面。医疗救治费用可用下式计算
医疗救治费用(T)=人均日救治费用×住院人数×天数+人均门诊治疗费用×人次数
式中:人均日救治费用是指每个住院病人治疗1天平均所需的费用,或抢救1次所需要的费用。
(2)疾病预防控制费用:主要为针对突发传染病疫情采取的卫生处置费用,包括指挥机关的运转管理费用、疾病预防控制费用、现场处置费用、密切接触者管理费用、综合保障费用、监督执法费用等。卫生处置费用与疫情播及影响范围有关,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对卫生处置费用的估计起着重要作用。卫生处置总费用采用下列公式
卫生处置总费用(H)=平均每次现场处置费用×处置次数
The ful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Manchu memorial:
(3)铁路交通运行受阻损失:交通检疫措施导致铁路中断客货行车运输的损失,严重铁路疫情旅客明显减少乘用铁路交通的损失等。按照运行中断持续时间和正常运行后运能下降导致的损失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j为铁路交通运行受阻造成的间接损失值;ai为第i类运营收益的关系系数。
其一为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由于治疗或隔离耽误工作劳动时间而不能为社会和家庭创造财富的损失。其衡量单位是天数,包括病休天数、活动受限天数,计算工作时间损失,按一定经济标准折合成货币数据,计算出经济收入损失量。折算方法一般用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作为折算指标,求出日平均费用值。年龄权重0岁~14岁为0,15岁 ~44岁为 0.75,45岁 ~59岁为 0.80,60岁以上为0.1。
式中:W为日平均工资;T为病休天数或活动受限天数;yi为第i病例年龄权重系数。
其二为疾病危险因子对铁路运营环境的影响,如铁路站车运营环境受到致病菌、病原媒介侵袭,站车现场处置中大量消毒、杀虫、灭鼠剂的使用,这些因子导致了铁路运营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恢复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因而也是损失评估不能忽视的内容,损失评估方法用可恢复费用与损失效益之和来表示。即疫情引起的铁路运营环境损失值为:
式中:Ct、Gt分别为第t月铁路运营环境的恢复费用和损失效益;r为贴现率;T2为运营环境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所需月数。
由上述分析可知,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总损失是死亡和残疾损失、疾病救治与控制费用经济损失、铁路运营受阻中断损失、社会损失和铁路运营环境损失之和,其值为:
不同铁路地区由于其经济实力差别,对疫情影响的承受能力各异,因而建立疫情影响损失的相对指标是重要的,可用损失影响率来表达:
式中:q为损失影响率;L为疫情总损失;A为疫情铁路地区未发生疫情年份的运营总产值。
损失影响率是对疫情损失相对量的度量,反映疫情损失占受影响铁路地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总量的比率。表达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1)由于不同地区社会财富积累、经济基础、人口密度、资源储备、科技水平、生产能力、疫情抵御恢复能力的差别,同等疫情风险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在时间和空间域上表现出对社会财富不同的破坏强度。因此,损失影响率反映了疫情对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打击程度,且满足可比性要求,可作为衡量灾情的统一指标,对突发疫情救援及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如两个不同铁路地区在同一年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发疫情事件,且L1>L2,但他们的运营产值各异,设 A1>A2,则两者的 q值可能相当,说明运营产值较好的铁路地区具有较强的疫情灾害承受能力。
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效果的系统表达方案由防控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疫情现场处置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全面体现了铁路传染病预防、疫情响应、善后恢复过程中的工作效能和应急能力。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所造成的总损失是死亡和残疾损失、疾病救治与控制费用经济损失、铁路运营受阻中断损失、社会损失和铁路运营环境损失之和。
[1]傅湘,王丽萍,纪昌明.洪灾风险评价通用模型系统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4):518-523.
[2]沈敏,熊光练,方为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失评估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220-221.
[3]Mishan E J.The valus of life,cost-benefit analysis[M].Ed R Layard Penguin Book.New York:197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