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韩善清,李大鹏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放射科;b.信息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静脉尿路造影,一直是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适应症: 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结核、肿瘤等;原因不明的血尿;泌尿系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通过静脉肾盂造影还能了解肾脏、输尿管的位置,肾脏的分泌功能,腹膜后病变与泌尿系器官的关系。因此,静脉肾盂造影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胃肠道消化系统、血液淋巴系统、皮肤粘膜均有辐射损伤[1-2]。长久以来,我国一直使用传统屏片系统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由于腹部组织对比度低,解剖部位及层次结构显示不理想,易受摄影条件限制,或摄影条件不当,需要复检,增加患者辐射剂量[3]。如何在保证诊断质量的条件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地降低X线辐射对摄影范围内器官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4-5]。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由探测器、影像处理器、图像显示器等组成。其原理是透射过人体后的X线信号被探测器获取,直接形成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数据传到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显示,也可以进行后期处理[3,6-10]。本文探讨DR应用于IVP检查的价值。
西班牙产SEDECAL X Plus (LP)通用型摄影系统,配锐柯公司Dry View 6850 激光影像记录仪。
(1)造影前准备:清洁肠道,禁食禁水12 h。
(2)检查步骤:排便、排尿后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先摄腹部平片(KUB)1张观察腹部造影准备情况。符合要求后,按要求将腹部压迫器平髂脊呈倒八字形置放后,包扎好腹部压迫带, 给腹部加压, 压力大小以病人能忍耐为限。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 (成人用量40 mL,小儿用量20 mL)于2~3 min 内注射完。分别于5、15、30 min拍片,解压后马上再拍KUB,每次拍片注意让患者一定憋好气,尤其最后一张,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可以连续多拍几张,检查完毕后嘱患者多饮水。如输尿管梗阻、肾区部位显影欠佳或不显影者, 于1h再摄影。
(3)摄影条件选择。管电压:60~ 90 kV、曝光量:60~ 100 mAs、摄影距离:FFD 100 cm 。
随机选取我院 2012年 1~3月运用DR设备行IVP 检查的50例病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8~75岁,平均43.2岁。根据三级甲等医院影像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由我科一位高年资医师和一位高年资技师评定一致确定图像质量级别,共分为三级:甲级片肾盂肾盏充盈良好,结构显示清晰, 可明确诊断;乙片肾盂肾盏充盈欠佳,细微结构显示良好,可满足诊断;丙级片肾盂肾盏不充盈, 细微结构显示不清, 难以诊断。
根据三级甲等医院影像质量评价标准,DR IVP 甲级为46例,乙级3例,丙级1例。对于乙级、丙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 肠道准备欠佳,工作人员没能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病人按预约时间进行肠道准备,导致肠道气体与主要器官重叠;② 泌尿系有梗阻导致肾功能异常,无法显影;③ 肾功能良好,排泄快,工作人员按时摄影时已失去最佳时机。肾盂造影各时期影像,见图1~5。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佳,结构显示清晰。对因各种原因致显示欠佳的图像,通过DR图像后处理, 调整窗宽窗位, 可以弥补其不足。此外, 经局部放大、测量、亮度与对比度调节、图像翻转为负片等图像后处理, 对提高泌尿系疾病如囊肿、肿瘤、细小的结石( 尤其是阴性的小结石)等的诊断检出率有较大的帮助。
图1 注射造影剂前腹平片
图2 注射造影剂后5 min肾区片
图3 注射造影剂后15 min肾区片
图4 注射造影剂后30 min肾区片
图5 解压后全尿路片
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A/D转换(Analog to Digit)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故DR操作相对简单、方便、用时准确、适宜[11]。DR X线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1%、直径>2 mm的物体,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可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吸收剂量,保护病人。DR 量子检出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可达60%以上。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降低了废片率,节约了科室成本[4-5,11]。
总之,直接数字化 IVP 摄影, 可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提高 X 线的利用率,经图像后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使病变显示更加清晰,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因此,数字化 X 线摄影在 IVP 检查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1]刘海宽,卓维海,郑钧正.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表征与活体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25(2):547-551.
[2]胡安宁.数字化摄影(DR)成像质量相关技术因素的分析与优化[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4):92-93.
[3]殷剑科.直接数字化摄影(D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5):433-434.
[4]石明国.医学影像设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1-105.
[5]邵东宁.DR数字探测器原理、性能及常规维护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2):39-40.
[6]姜伟,唐震,黄鸿源,等.DR小剂量造影剂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9,18(3):55-57.
[7]黄文英,韦雄,黄训.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9(2):12-13.
[8]种植仁.D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1,11(9):4502.
[9]张义平,龙丛杰.数字成像X线摄影与常规静脉肾盂造影图片质量对比分析[J].西南军医,2005,7(6):35-36.
[10]吕辉.DR在婴幼儿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10):97.
[11]张立新,彭如臣,牛延涛,等.DR、CR和屏-片系统的IVP摄影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4):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