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明求老师的书信

2012-11-24 02:35王鲁湘
文艺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路德雕像马丁

■ 王鲁湘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

明求你好:

读完你寄来的资料,已是午夜。掩卷长思,心情已是久久未曾有过的起伏难抑。我决定暂时不写这篇原已答应的文章了。雷宜锌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件巨型雕塑,她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她所在环境的切身感受,是说不出真知灼见的。我所说的环境既指马丁·路德·金国家纪念园,也指华盛顿国家广场,还指华盛顿这个城市,当然更指美国,雷的作品的所有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都只有在这样一个层层套叠的公共空间的语境中才能得到,离开她现在所处的这个黄金点,这个地球近代史上最宏伟的政治文化公共空间的意义射线,就会失去一个交汇点,雷的作品的深度和高度甚至广度,就会大打折扣。我相信,由于有了马丁·路德·金国家纪念园和雷宜锌创作的花岗岩雕塑像,整个华盛顿国家广场的规划设计理念才得以最后完成。不仅如此,美国开国元勋们最初构想的那个上帝“应许之地”,才在艺术上由雷宜锌予以实现。我甚至敢说,有了国会山,白宫,有了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罗斯福纪念园,还有历次战争纪念园以及各种博物馆的华盛顿广场,那个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缺憾。由于马丁·路德·金国家纪念园和雷宜锌所作雕像的出现,而被如此完美的补上了。美国心脏上的那个“洞”,在中国人雷宜锌的参与“主刀”下,终于被修补上了。想到这里我就激动莫名——雷的作品居然完善和升华了伟大的美国国家广场的精神理念!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看,雷宜锌的马丁·路德·金雕像成了华盛顿广场的终结者,这个美国国家广场以后可以不必再搞大型纪念性建筑和雕塑了。当然,雷宜锌并没有为美国梦和美国精神划上句号。从资料照片上看,高达9.8米的马丁·路德·金雕像从身后的石山中滑出,他的整个身体还被石山缚住,双腿还牢牢地融在石头里,但他的身体的大部分,特别是那颗硕大而聪睿的头颅,已经从石山中挺拔而出,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恰到好处地带出一点前行的势能,而那双深邃的眼睛,越过人群,越过树林,越过湖泊,也越过城市,越过地平线,望向未知的远方。多么了不起的构思啊!“凭着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这不完美地呈现了那篇名扬天下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最震撼人心的句子吗?现在,希望之石劈出来了,但绝望之山的束缚依然存在;理性与爱的光辉照耀着我们,但偏见与愚昧还牢牢地拖住我们的双眼。雷宜锌用艺术语言——这语言全世界都懂——告诉人们,美国梦和美国精神的最终实现,尚需时日,人类还将为此不懈奋斗与牺牲。但是,希望之石已经从绝望之山中劈出,这就是伟大的马丁·路德·金的信念,也是他留给人类的精神遗产。可惜的是,我没有去过华盛顿,也没有去过美国,我无法亲临现场,仰望雕塑,在眼耳身口意五蕴上观想其涟漪般层层扩展的崇高感和摄受力,因而也无法在精神上抵达那高高的彼岸。因为有了雷宜锌的马丁·路德·金雕像,我想我又多了一个去美国的理由。今年适当时候我会去的,一定去看雷的杰作,只有那时候,也许能写出点感受来。务必转达我对雷宜锌的敬意和歉意。

猜你喜欢
路德雕像马丁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神笔马丁
跟踪导练(四)3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未来人马丁
雕像
午夜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