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回归现实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2012-11-23 08:53刘琨
理论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

刘琨

[摘 要]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出现个人崇拜比例明显增加,宗教信仰人数增多,有无信仰无所谓或不需要信仰的趋势。信仰教育回归现实关怀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实关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007 — 02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坚信和敬仰。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是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精神动力。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但从当前信仰教育的实践成效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大学生心中由边缘化到淡化直至虚无化,这种“三化”现象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

1.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见表1)

表1: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统计表

2.当代大学生信仰多样化(见表2)

表2: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统计表

(1)宗教信仰人数增多。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回答“你有宗教信仰吗?如果有,信仰什么宗教?”一题中,有12.3%的学生信仰佛教;有2.7%的学生信仰道教;有5.9%的学生信仰基督教;有2.6%的学生信仰天主教;有1.5%的学生信仰伊斯兰教。这表明已经有25%的学生有信仰宗教,整整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还发现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也是大有人在的,有36.2%的学生对佛教感兴趣;有12.5%的学生对道教感兴趣;有6.5%的学生对天主教感兴趣;有14.4%的学生对基督教感兴趣;有3.6%对伊斯兰教感兴趣。

(2)有无信仰无所谓或不需要信仰。有2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有无信仰“无所谓”。有2.3%的学生不同意有或很不同意“大学生应该有信仰”。有6.7%的学生认为“信仰是一种迷信”;有6.8%的学生认为“信仰是麻醉剂”。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看法中有12.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5.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生认为信仰教育“理论与现实相脱离,难以被接受”占29.9%;“没有说服力”占20.4%。对两课、报告、政治学习的喜欢程度均在10%以下。

由表1和表2可见,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代大学生信仰出现的问题。不可否认信仰教育是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是大学生行为选择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但是一味的强调信仰教育的终极关怀而忽视现实关怀,这恰恰是当前信仰教育的一处短板。

二、现实关怀是信仰教育的应然回归

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信仰教育,会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观因素又包含两个方面:教育对象(大学生)和教育者(德育工作者及高校教师);客观因素也包含两个方面:国际环境(全球化)和国内环境(社会因素)。如图所示。

那么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信仰教育的影响,还是内部主观因素对信仰教育的制约都离不开一个事实,那就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都是真实存在的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是空中楼阁,同样脱离实践的信仰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

1.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信仰未来

信仰是指向未来的,它同现实的关系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正是基于对现实的否定和批判,信仰成为引领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正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足,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希望,才有了开创未来的决心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扎根于现实又指向未来的真实的社会运动。对待未来,马克思主义信仰既反对不切实际的狂热,也反对无谓的悲观和绝望。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制造“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分裂,而是主张把现实与未来统一起来。它“把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落实到现实实践的平台上,落实到从实际出发、正确反映世界真实可能性的前提上,落实到对现存世界一切有价值成果的吸取和发展的层面上”。〔2〕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驻足于现实而忘却理想,自满自得,沦为不思上进的生存者;也不能因为沉湎于理想而对现实无端指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出现实践时序的错位。只有脚踏实地、稳打稳扎的实践,通过对现实不断地进行合理的扬弃,才有可能接近它、实现它。我们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当前的现实,合理肯定它所取得的成就。相比较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阶段显然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尽管我国今天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而 不是属于资本主义则是确定无疑的”。〔3〕它是通往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发挥它的长处,弥补它的不足,并不断地推动它向前迈进。只有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统一起来,我们才会游刃有余,从容有度。

2.只有重视现实的个人才能实现集体信仰

在信仰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人们的前途命运与它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命题很是抵触,认为这是用马克思主义绑架了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的教育没有错,集体信仰的确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之所以出现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不解和疑问,只是因为当今社会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同质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人们的需求出现差异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集体性也就往往会不易被人理解而成为政治性的冰冷教条。由此可见,任何信仰,“当它不能为个体的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提供论证,当个体无法体会这种信仰与自身的关系时,信仰就会成为远离人的生命存在的抽象存在,逐渐丧失其吸引力”。〔1〕因此,我们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宏大叙事特质的同时,必须转换思路,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现实的个人生存的关系问题。这种转换,并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窄化为个人小天地中的自我吟唱,并不是要否定其传统的优势所在,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把集体信仰引入个体生活中来,搭建起政治信仰与人生信仰相融合的桥梁。挖掘共产主义信仰的人生价值,是有其意义的。这种人生价值,不仅仅是对未来社会的人们而言,实现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是指对当下的人而言,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从而使它成为超越个体生命有限性的不懈追求。

3.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才能强化信仰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源自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只有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的各个方面,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从而找到一种引导的办法和途径。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十分强烈,90后虽然被冠以各种“另类”的称号,但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点从表2的数据中得到体现。遵循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规律,从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实现信仰教育的自觉导入。对社会生活事件给予正确的讲解和引导,积极主动的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利用主题实践基地开展声光电三位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多角度信仰教育,变以往的形式爱国主义教育为社会生活实践潜移默化的引导型信仰教育。同时,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手段,这就为信仰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和平台。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网站,通过这些网站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或者是专家学者的专业解读,让学生们掌握实践内容的真相。让学生们真实体会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是暂时性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永恒的。只有贴近社会生活实践的信仰教育,当代莘莘学子才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才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

三、结语

英国哲学家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人们的社会理想及其信仰归根到底是人的价值观问题。关心自己的利益,追求幸福的生活是人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和出发点,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们追求生活的幸福和富足是人之本性,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但是由于贪腐和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的层出不穷,必然带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某种消极心理与情绪。因此,外部环境治理显得十分重要。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教师创新“两课”教育内容,让“两课”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这种“无痕迹”的教育方式,达到“有痕迹”的教育效果,减少灌输,加强引导。教育的意义首先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人”,其次才是将学生培养成“人才”,而人之为“人”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即信仰。只有在信仰的前提下,人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只有在共同信仰的支撑下,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德霞.试论当代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J〕.教学与研究,2012,(03):52.

〔2〕〔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3,477.

〔4〕迟海波,刘文健.高校强化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44—147.

〔5〕黎军,李璧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意义及实施〔N〕.光明日报,2012 -01-08 (07).〔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究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