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映冰 叶国增
(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广州510655)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失牙,导致口腔内厌氧菌繁殖增多,尤其是以链球菌、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4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0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4.6±12.1)岁;病程3个月至10年;9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反应,如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口腔内两侧至少缺少1颗牙齿,牙周袋探诊深度≥5mm;排除标准:排除3个月内接受牙周治疗者,1个月内服用抗生素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近期哺乳者、妊娠计划者、四环素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全口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治疗,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牙周袋内放置2%碘甘油。观察组在牙周袋内放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两组患者均每周1次给药,连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牙龈指数(GI)分级标准 0度:健康牙龈;1度: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度:为牙龈中度炎症反应,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度:牙龈严重炎症反应,牙龈有严重的红肿或者溃疡,有自动出血倾向。GI=各牙龈眼度数之和/总牙数。
1.4.2 牙周袋深度(PD)判定标准 用牙周探针测量各压面最深的牙周袋深度,复诊时候测定相同的牙周袋深度。测量口腔中所有牙,取平均值作为个人牙周袋深度记分。PD=各牙周袋深度之和/总牙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标准 显效: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周袋溢脓等临床症状消失,牙齿松动度减轻;有效: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周袋溢脓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牙齿松动度无明显改变;无效: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2.2 2组患者GI、PD情况的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GI、PD情况 (±S)
表1 2组患者GI、PD情况 (±S)
组别 n GI PD对照组 34 0.75±0.26 4.56±0.35观察组 60 0.21±0.13 4.15±0.30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 [n(%)]
牙周炎是人群中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成年人牙齿缺损的主要原因[3-4]。牙周炎主要与厌氧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的牙龈似杆菌属能导致牙周炎慢性发作,这些厌氧菌通过荚膜、纤毛产生的毒素、胶原酶破坏牙周组织,减少牙周附着。牙周炎属于中医学“牙宣”、“齿豁”范畴。病因归纳为口腔不洁、胃火上蒸、津液亏虚和肾气亏损等。根据中医理论肾固则齿坚,用中药补肾、滋阴、凉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缓牙槽骨吸收[5]。
西医临床常规治疗以刮治牙菌斑的基础治疗为主,同时在牙周袋内放置2%碘甘油,清除牙周袋内的细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主要成分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其抗菌谱较广,能够有效地杀灭口腔内的致病菌,尤其是厌氧菌,促进牙周韧带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有助于牙周重新附着的形成,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阻止牙周组织的破坏。本研究通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观察组和碘甘油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GI、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么甲申.丁硼乳膏治疗牙周炎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39-140.
[2]郭刚.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36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11-1014.
[3]郑增伟.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211-2213.
[4]魏威,宋玉荣,陈茜.替硝唑片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66.
[5]赵承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广泛型牙周炎88例[J].光明中医,2010, 25(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