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菊 吕玉芝 周 刚
(1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人民医院,莱芜271104;2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心卫生院,莱芜271114)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可以引起心、脑、肾、大动脉、视网膜等器官的损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热血瘀证高血压病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1例病例均为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l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6~65岁,平均(50.39±8.00)岁;高血压l级16例,2级15例;病程9个月至25年,平均(8.43±6.39)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8~63岁,平均(51.60±7.07)岁;高血压1级14例,2级16例;病程1~27年,平均(8.50±6 .2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自制中药制剂清热化瘀胶囊(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其药物组成为:延胡索12g,生黄芩15g,黄连15g,钩藤15g,丹参20g,川芎12g,地龙12 g,益母草20g,桑寄生12g,牡丹皮12g,决明子12g,杜仲12g。将以上中药12味按照配方配料,先行炮制、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装0号胶囊,使每粒胶囊装药粉0.4g即得),一次5粒,一日3次;再口服西药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一次5mg,一日2次。对照组单纯服用依苏,服用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免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或相关药物,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 观测指标
1.3.1 安全性观测 ①一般体格检查项目。②治疗组患者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一次。③不良反应。
1.3.2 疗效性观测 观测项目: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血压、血浆D-dimer水平、血浆GMP-140水平、血浆ATIII活性、血浆TGF-β1水平;分别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各选取20例患者,观测患者血浆ET、CGRP、AnglI水平、动态血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血压下降率等。
观测方法:①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的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计分法,根据主要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分别以轻、中、重表示,依次计1、2、3分,症状消失用0分表示。每2周记录一次。②观测血压:采用标准汞柱台式血压计测量,服药前记录1次,服药期间每2周记录1次,共记录5次。③检测患者血浆D-D水平、GMP-140水平、ATIII活性、TGF-β1水平及血浆ET、CGRP、AngII水平。④动态血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测量。采用美国美林ABPM-04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1 疗效判定标准
2.1.1 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症状积分改善达100%;显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70%;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30%~69%之间;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30%。
2.1.2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20mmHg以上。必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20mmHg以上,但未达正常范围;③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必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以上标准。2.2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
2.3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n (%)]
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治宜清热平肝,活血化瘀。方中黄芩味苦性寒,清热泻火;丹参,活血化瘀,清心除烦,两药清肝热活瘀血,共为君药。钩藤,功善息风止痉,清热平肝;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杜仲,补肝肾,降血压;决明子,清肝明目;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止疼;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黄连、钩藤清热泻火、平肝潜阳,钩藤可以增强黄芩清肝泄热之功;川芎、地龙、益母草活血行气通络,以助丹参活血化瘀,共为臣药。
本方未选择重镇潜阳的矿物类药物,而是使用了清肝平肝之品,方证相对,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避免了长期服用矿物类药物可能对肝肾造成的不良影响。多种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应用也是本方的特色,且在选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时多使用了性偏寒凉之品,可避免加重患者的阳热症状。火热日久不熄可灼伤肝、肾之阴,导致肝肾不足,所以本方在清热的同时使用桑寄生滋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