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洁,王建华,高静静,刘 伟,王正园,何 杰,唐 琳,袁小颜,黄祥军,张翊华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畜牧开发公司,陕西 西安710000)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正常位置经瘤胃底部移至腹腔左侧,留置于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分娩是皱胃变位的主要诱因,大约有70%左右的左方变位病例发生于产后。此外粗纤维与精料比例不适当以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如酮病等)也能诱发奶牛皱胃变位。该病在发病初期,呈现前胃弛缓,食欲和反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磨牙或呻吟,食欲反复无常,喜吃粗纤维饲料而拒食精饲料,多数病牛喜欢右侧卧地;左侧倒数2、3、4肋骨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界处稍向外突出,叩诊该部位同时在左侧肷部听诊,有“砰砰”清脆的“钢管音”。目前,国内对奶牛皱胃左方变位主要采取翻转复位法和手术法治疗。翻转复位法费用低,对牛体没有伤害,但复发率很高[1]。手术法治疗效果确实,但需昂贵的手术费和医药费,而且手术会给病牛带来附加损伤,严重影响其产奶量和当年的配种时间。国外少数国家有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经翻转复位后进行体外固定的研究报道[2-6],但大多数国家和我国一样,对此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我们通过研制体外固定奶牛皱胃的工具-“线钉”,建立体外固定奶牛皱胃的方法,发展翻转复位与体外固定相结合的非手术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新技术。
1.1 “线钉”设计与制作 在外径2.5mm、长3cm的塑料管内插入2.5cm长的金属丝(钉),12号缝合线套在金属丝上,两线头由塑料管的中间引出(固定线),对塑料管两端进行加热,将金属丝封闭在塑料管内(图1)。
图1 “线钉”结构
1.2 翻转复位与体外固定治疗 将病牛仰卧保定,四肢固定在一根木杠上,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翻转45度、回到正中,再向右翻转45度、回到正中,如此翻转数次后停止,根据叩诊和听诊有无金属音,初步判断皱胃是否复位。对左侧倒数2、3、4肋骨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界区无金属音、脐前和剑状软骨之间的皱胃区有金属音的病例,在脐孔向前7~10cm、腹中线向右7~10cm的区域剃毛消毒,用套管针穿刺4~5cm深,抽出针芯后有酸臭气体流出或穿刺液为酸性者可确定其皱胃回复到正常位置。对确定皱胃回复到正常位置的病例施行体外固定,方法是将“线钉”通过套管针送入皱胃,拔出套管针(图2),在距第一次穿刺点2~3cm的范围内再穿刺、固定一次,两次固定线在体外打结。解除保定、动物站起后再调整固定线的松紧度,使皱胃能够调整到生理位置。
图2 奶牛皱胃体外固定
1.3 术后护理 用药:(1)青霉素400万IU×5支、链霉素100万μg×10支、生理盐500mL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3d,以防穿刺引起感染。(2)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3、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3、促反刍注射液500mL×2、维生素C 10mL×5、安痛定10mL×5,静脉注射,连续用药3~4d,每天2次。
治疗数小时后可饲喂少量青草,停喂精料2~3 d,随病情好转逐渐添加精料,6d后精料恢复到正常饲喂量。痊愈后对体外固定线进行消毒,并抽动每个线头使其与腹壁组织脱粘连,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一侧线头将整段固定线抽出体外,并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分别在治疗后5~6d和拆除固定线后5~6d用X线透视,检查“钉”的位置及是否存在。
先后对12头皱胃左方变位病例进行翻转复位。有5例翻转后穿刺出酸臭气体或酸性胃液,确诊皱胃回复到正常位置,施行了体外固定。其余7例翻转后未穿刺出酸臭气体或酸性胃液,不能确诊皱胃回复到正常位置,采取了手术治疗。
采取体外固定的5头牛中,前两例表现相似,治疗后第1天病畜精神状态好转,开始进食青干草;第2天,可听见瘤胃蠕动音,反刍明显好转,排粪量增加,粪便趋于正常,精神状态很好,进食青贮料。第3天,病畜进食接近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粪便正常,奶产量有所增加。第4天至第6天两头牛采食量和胃蠕动音逐渐恢复正常,产奶量逐渐增加,第7天拆除固定线。第3例经体外固定后因固定线打成活结,牛在解除保定后站立时结扣被拉开,线头缩回腹腔,导致第2天复发。第4天对此牛再次进行翻转复位和体外固定治疗,结果类似于前两例,7d后恢复正常,并拆除了固定线。第4例和第5例病牛经翻转复位和体外固定治疗后与前两例相比恢复稍慢,第8天恢复正常,但恢复过程和表现与前两例相似,第9天拆除固定线。
X线透视,治疗后5~6d皱胃区有“钉”样金属物存在,拆除固定线后5~6d皱胃区未发现“钉”样金属物。
3.1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翻转复位效果及其分析
有文献报道,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病例经翻转法治疗后成功率只有50%,但复发率也在50%左右[2]。我们对12头皱胃左方变位病例进行了翻转复位治疗,其中只有5例的皱胃恢复到生理位置(占42%)。因此认为,导致翻转法治疗后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有些发病时间久的病例,皱胃已经与左腹壁和/或瘤胃左侧壁发生粘连,经翻转法治疗后皱胃根本就不能复位;二是另有一些病例虽然发病时间不长、未发生粘连,但因瘤胃内容物和腹压等因素的影响,翻转后皱胃复位不全。临床中发现,在7头反转法治疗失败病例中,有些病例治疗后在左肋区叩诊时仍能听到金属音而在右下腹部听不到,可能是皱胃已经与皱胃组织发生粘连;也有一些病例治疗后在左肋区和右下腹部叩诊时金属音均不明显,这可能是皱胃发生移动但未到其生理位置。经翻转法治疗成功的病例再次复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是,复位后的皱胃仍处于弛缓和胀气状态,其生理功能尚未恢复,如果不加固定,又会上浮到瘤胃左侧,复发本病。
3.2 翻转复位后体外固定的成功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对经翻转治疗后皱胃完全复位的5头牛,采取自制的“线钉”进行了皱胃体外固定,第1、2例和第4、5例经第1次体外固定后6~8d内痊愈,第3例第1次体外固定后因固定线打成活结,牛在解除保定后站立时结扣被拉开,线头缩回腹腔,导致第2天复发,但经过第2次翻转复位和体外固定治疗后7d内恢复健康,因此,体外固定的成功率为100%。但体外固定技术是建立在翻转复位基础之上的,翻转复位的成功率只有42%,这就限制了翻转复位-体外固定这一非手术疗法对奶牛左方皱胃变位的总体治愈率,换句话说,该技术的总体治愈率不会超过翻转复位的成功率。尽管如此,作者认为,翻转复位-体外固定技术仍可为治疗奶牛左方皱胃变位的首选方法,若翻转复位成功,则实施体外固定,若翻转复位不成功,则改用手术法治疗。这是由翻转复位-体外固定技术的三大优点所决定的,(1)治疗费用低,不到手术治疗费用的1/10。(2)对牛体损伤小,只留2个针眼。(3)治疗过程对产奶量几乎没有影响。(4)治疗后X线透视皱胃区有“钉”样金属物,当固定线被拆除后皱胃区没有发现“钉”样金属物,这表明当固定线被拆除后“钉”会随食糜下移,排出体外,不会对奶牛以后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
3.3 施行奶牛皱胃体外固定时应注意的事项 (1)套管针的穿刺深度要适宜,奶牛皱胃区的腹壁厚度一般为3~4cm,因此实施皱胃体外固定时套管针穿刺5cm深为宜。(2)在确定皱胃复位后应立即实施体外固定,因为皱胃复位后胃内积气就会逐渐排出,时间一长套管针就不容易刺入皱胃。(3)在放入第一个“线钉”时应尽可能减少皱胃内气体的逸出,以利于第2次套管针刺入皱胃;放入第2个“线钉”后让皱胃内气体排空后再拔出套管针,以利于皱胃恢复生理功能。(4)两次固定线在体外打结时不要拉得太紧,应适度放松,待解除保定、动物站起后再作调整,好让皱胃调整到生理位置。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翻转复位后的体外固定技术成功率高,费用低,简便易行,对牛体损伤轻微,不会造成产奶量下降,可为兽医临床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受到翻转复位成功率的限制,还不能完全代替手术疗法。临床上对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病例,应先行翻转复位,若翻转复位成功,则实施皱胃体外固定,若翻转复位不成功,则改用手术法治疗。
[1]齐长明,陈家璞,马羽中,等.再论奶牛皱胃变位及其手术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1):61-62.
[2]G′de Boer,F in′t Hout,Niehof J,etal.A simpler method of treatment in left sided displacement of the bovine abomasum(author's transl)[J].Tijdschr Diergeneeskd,1980,105(21):912-914.
[3]Tithof P K,Rebhun W C.Complications of blind-stitch abomasopexy:20cases(1980-1985)[J].Am Vet Med Assoc,1986,189(11):1489-1492.
[4]Kelton D F,Garcia J,Guard C L,etal.Bar suture(toggle pin)vs open surgical abomasopexy for treatment of left displaced abomasum in dairy cattle[J].Am Vet Med Assoc,1988,193(5):557-559.
[5]Bartlett P C,Kopcha M,Coe P H,etal.Economic comparison of the pyloro-omentopexy vs the roll-and-toggle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left displacement of the abomasum in dairy cattle[J].Am Vet Med Assoc,1995,206(8):1156-1162.
[6]Raizman E A,Santos J E P.The Effect of Left Displacement of Abomasum Corrected by Toggle-pin Suture on Lactation,Reproduction,and Health of Holstein Dairy Cows[J].Dairy Sci,2002,85:1157-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