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科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地理系为例

2012-11-22 07:30徐丽萍奚秀梅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背景

徐丽萍 王 玲 奚秀梅

(石河子大学 理学院地理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实施措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所以,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须设计出适合区域及各校实际并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城专业)是国家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专业目录中新设立的专业,隶属于理学门类下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由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两个专业合并而来[1]。1999年开始第一次招生,当年全国便有32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占到我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3%[2]。开设资城专业的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又有农林院校、理工院校、地矿类院校、财经院校以及一些刚升级为本科的地方院校。由此可见,开设资城专业的院校不只是地理学背景的,而是包括了农林类、建筑规划类和经济管理类等各种学科背景。不同学科背景院校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学科优势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从培养方案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我系地理学背景和其他学科背景下各个院校开设的资城专业,得出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资城专业各有什么特色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以期对本校及其他兄弟院校资城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通过网络、会议材料和访问调查等不同途径收集到33所院校资城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经过统计分析整理,按学科背景将其分成地理类、农林类、建筑规划类、地质矿业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五大类。由于相同类别院校的培养方案差别较小,为了便于比较,从中选取三五所院校代表该类(详见表1),我系学科背景为地理类,和农林类的南京农业大学、建筑规划类的重庆交通大学、经济管理类的重庆工商大学以及地质矿业类的中国地质大学等培养方案进行比较。

表1 开设资城专业的不同学科背景代表院校表

2 培养方案的比较

2.1 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纵览各院校资城专业的培养方案,虽然目标定位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一般为: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资源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国土整治、生态环境规划、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城市规划、物业与房地产管理,或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3,4]。比较表明:地理类院校侧重于培养具备地理学和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要求具备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农林类院校强调以理为主,文理交叉,技术管理等多学科渗透具有专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筑规划类、地质类院校侧重于培养高级技术类人才;经管类院校侧重于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上这些代表类院校的培养目标虽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都能很好地符合高教法的相关规定,而且能适应地域发展的要求,比如广州大学该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不动产与国土资源管理和区域物流规划与应用;南京大学该专业两个主要方向为水土资源管理、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

培养要求一般包括德育、业务和体育培养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各种类型院校的培养规格都有共同点。

2.2 学制与学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地理科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授予学位为“理学学士”,学制都是四年,但个别院校可以放宽(五年)。

2.3 核心专业课程

一个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指最能体现该专业特色最核心的专业课程,也称为主干课程[5]。本文按照类别列出了所收集的以上不同学科背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详见表2)。从表2可知,目前不同学科背景类型下的院校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核心专业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尚未形成比较统一规范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这是与各院校专业的继承性紧密相关的,即学科背景有差异,各院校依托原有的地理学、地质学、农林和建筑规划等学科基础开设资城专业;另一方面则与不同高校对本科该专业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同有关。

从学科背景类型来看,地理类学科背景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课程中地理类的专业课程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背景类型,如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体现了其背景学科地理学的特色,我系也开设了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区域分析与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建筑规划类的核心专业课程中规划和测量的课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如重庆交通大学的主干课程中就包含了城市规划原理、环境规划等规划类课程和工程测量、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等工科类技术课;经济管理类的则相对具有其经济和管理专业背景优势,如重庆工商大学开设了大量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政治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和管理学、城市经营与管理、财务管理等;农林类院校在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则没有什么特色,在专业课的开设上宽而泛,农林特色的专业课很少。

2.4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列出了不同学科背景下收集的一些代表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见表3)。从表3可以发现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不同学科背景的实践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林类、经济管理类的院校明显缺乏地学基础实践,但地理类和地质类具有明显的优势;农林类、经济管理类院校技术类实践课程较少或者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表2 不同学科背景下资城专业核心课程统计表

表3 不同学科背景类型资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统计表

备注: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剔除了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文中对开设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的结论和建议:

(1)不同学科背景下大多数院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专业定位上无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培养定位存在着学习内容宽泛、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但是从专业设置上来看,该专业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存在较多重复,不占有优势。

各个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背景学科特色设置不同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如林业类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该突出林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这一优势,以地理学为支撑,以林业资源与环境为研究范围载体,通过开展林业产业规划、小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等系列规划,形成以城乡规划为主题的专业特色,顺应市场的供需状况,符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

(2)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有助于增加学科之间的交叉,解决现实社会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一些复杂性问题。

各个院校应该在保证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本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齐全的基础上适当增设与各自背景学科相关的课程,突出学科背景特色。在文中列举的有些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基本的源自“地理学”学科的相关基础性实践,这是培养方案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院校应根据学科背景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社会需求、市场导向是在动态变化的,在这样富于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所有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院校都应该及时完善培养方案,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专业内容,并开设相应的新课程,将新技术、新思想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致谢:感谢石河子大学“263”项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如渊,翟有龙,唐小平,等.对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78~82.

[2]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4):73~78.

[3]吴云清,张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4]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3):50~53.

[5]李淑文,张炜平,文宏达,等.学分制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13):335~358.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