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2012-11-22 04:04李国顺
电影评介 2012年2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主持人艺术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历教育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从开始的初创期、成型期,向成熟期迈进。

随着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事业的蓬勃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逐渐升温。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5所学校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世纪初,全国各地从综合性大学到专科院校,从部属大学到省属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纷纷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四百所高校设有播音与主持或者相关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从几十人到数百名甚至上千人不等,并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对新形势下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如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也相继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但是,该学科的定位是否合理、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培养目标是否清晰等等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对艺术院校播音主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厘清办学思路,避免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出现了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等问题。

课程设置体现艺术特色

任何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符合本专业的学科定位,播音与主持专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有关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定位到底是侧重于新闻传播方向,还是侧重于戏剧表演方向的争论也是屡见不鲜。从目前学科的划分来看,播音与主持专业隶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的范畴,开设此专业的艺术院校也大都能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地体现艺术特色。

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为例,这两所院校雄踞北京、上海,一南一北,尽管地域特征、办学理念、招生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却体现了其共通的特色——都开设了声乐、台词(主持人语言)、形体、表演等基础课程。作为后起之秀的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办于2001年。十年来,该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大一、大二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系统地接受声、台、形、表这四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四门功课的学习,使得艺术院校播音专业的学生在艺术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与控制力上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从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走出来的学生在主持节目过程中更能收放自如,表现力和控场能力也更为游刃有余。

与侧重于新闻传播方向的高校相比,艺术院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更注重对节目主持人(相对于新闻播音员)的培养。一方面,从招生环节开始,这类院校就十分注重学生的艺术及主持方面的特长,如中央戏剧学院的初试项目为朗诵(自选散文片段、小说片段、诗歌或寓言一篇,时间限在3分钟内)、命题播报;复试项目为笔试(文艺常识、材料分析);三试项目为朗诵(自选散文片段、小说片段、诗歌或寓言一篇)、命题评述(焦点事件、民生新闻)、特长展示及口试;而上海戏剧学院的初试项目为叙事散文朗诵、新闻故事讲述;复试项目为指定文稿朗读、指定话题讲述及才艺展示;三试项目为主持能力测试、综合素质测试等,考查内容丰富、范围全面,而考生的外型、才艺及主持能力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由于这类院校更加偏向于节目主持人的培养,其课程安排也更多是围绕主持艺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播报),如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了主持艺术概论、主持语言基础、主持语言技巧、主持节目创作、主持艺术节目学、主持人素质训练等课程,而上海戏剧学院则开设了主持理论基础、主持人节目精读、主持节目创作、主持艺术研究、主持人语音基础、主持人表达与表现、主持人语体艺术等课程,特别是该校独创的演播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应用技巧等课程更是将戏剧表演中的舞台空间处理与播音主持专业相结合,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节目形态,模拟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如还原现场、确定主题、邀请嘉宾、控制流程等,培养学生在不同演播环境及空间下主持各类节目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主持人工作和实践。

课程设置兼顾传媒特性

与普通高校相比,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主要是为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等传媒行业培养专业的播音及主持人才。

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偏向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方向,“培养能力全面、素质良好的集采、编、制作、播出一体的主持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专门人才。”而南京艺术学院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院校,文艺团体及新闻传媒部门从事播音与主持以及采编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培养为传媒业培养人才的特性也决定了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兼顾传媒的特性。

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该校播音与主持专业还开设了新闻理论与实践、视听语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电视节目策划、传播学基础、电视剪辑、时政分析、新闻英语等课程;而上海戏剧学院同专业也开设了类似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节目公共关系实务、策划与文案写作、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

设置新闻传播类课程,目的是能够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及工作定位,在提升自己新闻传播理论素养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采访、写作及后期编辑技能。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该校播音主持专业在大一阶段开设了广播电视概论的课程,讲授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制度、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产业以及节目类型和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的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尽早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的传媒行业特点、生存环境及发展趋势等;大三阶段紧扣广播电视新闻主持及播报练习的环节,开设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专业教师在传授新闻理论、新闻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认清现实传媒环境,把握基本的新闻采写能力,特别是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在新闻现场的及时报道、出镜采访、人物访谈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该校还开设有艺术实践课程,尽可能地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节目播音与主持,积极参加社会相关的艺术活动,通过与新闻传媒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定点平台。该校还积极尝试与省及市级广播电视部门结对,成立实习、实践基地,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一线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省市广播电视部门储备优秀人才,适应传媒业对人才发展的新需求。

课程设置彰显时代特征

作为传媒行业中极具特色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从主要方面看,是指一定的时代气氛和时代精神。随着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工具反映现实的迅速,时代脉搏跳动的加快,那种僵化刻板、慢条斯理的播音与主持的样式已经很不适应受众的审美及收看、收视的需求了,从这一角度而言,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与课程设置也应该符合时代精神和需求,不断加强传播能力的培养,提高传播效率。

艺术院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极为重视其专业的时代特征。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中,该校将“时政分析”作为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敏锐观察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并能在新闻节目主持、时事新闻评论等环节中彰显节目内容的时代性和语言表达的新鲜感。

南京艺术学院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更是将专业学习与时代性结合在一起。在大三阶段,该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添加时事新闻,着力让学生了解时下最新鲜的新闻事件及话题,避免与时代大环境脱节;另一方面,在播报的形式及语言表达上,力求改变以往僵硬、呆板的播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活泼、清新、生动、明快的的播讲新闻的方式,以适应现代受众“短、平、快”的收听、收视的习惯。此外,各所院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大学阶段都开设有创作与实践课程,指导学生深入到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了解传媒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与传媒业相关的创作、实践工作。

当今的传媒行业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主持人会播读新闻、主持节目,还需要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而艺术院校在培养主持人才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这类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的实践课——毕业综合晚会,便是传媒行业在新时代下的独特体现。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该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汇报综合晚会分为新闻、综艺主持、戏剧小品、朗诵等四大板块,期间穿插声乐、舞蹈节目的展示。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选题的申报到节目创意及呈现等,基本都独自完成。在该校200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汇报晚会中,新闻版块包括卫视正点播报、突发事件直播、金石财经、凤凰气象站、天下被网罗等内容;综艺主持版块包括体育盛典、娱乐星天地、第一时尚等;朗诵版块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主题的群体朗诵;小品版块《前面有棵树》,对大学四年生活进行回顾。汇报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是对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大检阅,更是体现了学校在培养“一专多能”传媒人才、创新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新尝试、新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这对院校教学以及传媒一线的实践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长期研究、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主持人艺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